试述李白赠汪伦与刘禹锡竹枝词等唐代诗歌中所反映的古代踏歌民俗文化?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2-11-4 14: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连唐人刘禹锡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诗情,面对“带香偎半笑,争窈窕”的南国佳人赋上一首《踏歌行》。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11-4 14: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的诗歌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民生的苦难,蔑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的风貌的一面镜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11-4 14: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的诗歌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民生的苦难,蔑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的风貌的一面镜子。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11-4 14: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 陈子昂:高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阅读世界的长期,怆然而涕下单独! 魏:绿色的森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者归来入深林,复合体苔。 魏:竹苑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钢琴复杂的喊叫声。 我不知道在树林深处,明月照。 魏:告别 山双手,让夕阳盖柴扉。 春草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11-4 14: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