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行为如何认定 法律后果是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9-9-29 16: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时并没有直接将该行为定义为“挂靠”,而是表述为“借用”,即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从事施工,“挂靠”与“借用”实际上系同一概念。法律文件:《建筑法》已对挂靠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建筑法》明确禁止挂靠行为,该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9-29 16: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政后果不同:对认定有转包、违法分包违法行为的施工单位,依据《建筑法》第六十七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挂靠人的处罚:对认定有挂靠行为的施工单位或个人,依据《建筑法》第六十五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条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9-29 16: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9-29 16: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林某建筑公司 王经理王经理:关于挂靠至今并无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予以明确。现实的建筑活动中的挂靠,一般是指没有施工资质的单位或个人以赢利为目的,以某一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施工任务的行为。 认定建筑活动中的“挂靠”一般会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实际施工人(即挂靠人)没有从事相应建筑活动的资格等级;二是被挂靠的施工企业具有与建筑项目的要求相适应的资格等级;三是挂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9-29 16: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挂靠”行为的认定及法律后果:认定:挂靠”,即所谓“企业挂靠经营”,就建筑业而言,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允许他人使用自己名义的企业为被挂靠企业,相应的使用被挂靠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为挂靠人。最高人民法院在制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时并没有直接将该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