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说国语还是粤语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0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觉得粤语香港那边比较标准了,都可以听懂。两广很多人也很多不会说,就算说也有很多带方言,有时有点矛盾的,学普通话更难学,老师天天教得挺标准的,就是学不好讲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的官话是开封话五胡乱华的时候官话话是陕甘话 明清的官话就和现在的普通话很像了 什么时候粤语是古汉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朝以首都大都话为基础,制定《中原音韵》,作为标准音。这样,《广韵》标准音地位丧失了。并且,北方的方言朝着大都话靠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有说的,他们只是统一用汉字并没有像现在一样规定统一说普通话。在元朝时他们把汉族人口分为“汉人与南人”两类,一般来说“汉人”说国语,“南人”说粤语。古代有自己的普通话,孔子时期就有了,叫做“雅言”。根据记载孔子在官方仪式上就说雅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各地方言明清以后形成了“官话”就是现在的普通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各自的方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潮州话闽南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有各地的方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是哪里了,粤语来源于中原,古称“雅言”  所谓的国语,其实历史并没有粤语悠久。(国语是台湾官方称谓,大陆叫“普通话”)  你应该看看这个: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16.htm  着重看后面的:粤语发展时间表  呵呵,我本人是讲粤语的。我很喜欢粤语,当然也很骄傲于她拥有这么长远的历史。平时看到人家骂说粤语的、不该学粤语之类的诳语时,我就气愤。想想是谁把老祖宗的语言丢了,现在还说我们说粤语的不是?  广东话才是古代普通话    作者:曹洪林    核心提示:    对于北方大部地区的人来讲,广东话比较难懂,有人甚至觉得广东话简直就是“外语”。但是谁能想到,一千年之前,广东话恰恰是中国的国语——普通话呢……        有人认为,秦晋方言是古代普通话。理由是古代普通话是中原“雅言”而“雅言”又是起源于秦晋,所以推论出秦晋方言就是古代普通话。这种观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对,其实基本错误,因为持这个观点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人口迁移对语言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国人口迁移和民族融和,已经让语言(包括其他文化)的原产地和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研究语言文字的时候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一、“雅言”——中国古代普通话        首先,“雅言”就是中国古代普通话是可以得到公认的一种观点。支持论据也很充分。    儒家的经典之一《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也是当时官方语言的规范标准。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 比如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所以“雅言”是古代普通话语言文字界的共识。    《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礼记》王制)。本来各国上层社会通用雅言,苏秦游说六国自然没有问题。这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唯独没有特别强调统一语言的原因。    “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但是否秦晋方言是否就是古代普通话呢?这个问题就值得探讨了。这里的秦晋方言显然是指现代秦晋方言,古代秦晋话就是“雅言”,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当然不是“方言”。现代秦晋方言是否就是当时的雅言才是问题的关键。        二、战乱和人口迁移导致雅言灭失        雅言的历史达一千五百多年。周以后,各朝随着国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也随之修正,历代正统汉族王朝,都不遗馀力的推广雅言。雅言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唐诗宋词作品大量涌现,各周边国家皆争相学习中原雅言。     但是自南宋以后,金、蒙、元等异族政权的崛起,使一千多年的“雅言”文化就此终结,北来的少数民族把他们的语言发音切入雅言,形成新的北方汉语发音。    一方面进入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除了蒙古元(也有一部分),都普遍换用了的汉语,这种阿尔泰化的“北语”历史上称之为“汉儿言语”。    《中原音韵》是元代泰定元年(1324)周德清作,用来指导作曲用韵,调平仄声律,由元代许多著名戏曲中押韵的字编成。《中原音韵》是元代反映方言即说话音的,真实记载了蒙元式汉语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没有了入声。    另一方面,由于战乱大量南迁汉人,和南方原住民语言融合,形成新的南方汉语发音,也不再说“雅言”。    自此“雅言”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不再存在,雅言灭失后同时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语言也基本为新的北方汉语发音所同化,之后的北方方言和“雅言”时期的方言相去甚远。唐宋之前的河南话,并非现在的河南话、唐宋之前的秦晋话也绝非现在的秦晋话。    所以说现代秦晋话绝对不可能是古代的普通话——雅言。        三、“雅言”在南方闽、粤、浙方言中有大量残留        “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 由金人大规模南侵造成的“靖康之难”以及其后长达100余年的宋、金对峙,使中国又遭到一场巨大的社会动乱,由此产生的人口迁移,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史所罕见。这个期间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影响也最大。据记载,“建炎末,士大夫皆避地……衣冠奔踣于道者相继。”“西北士大夫遭靖康之难,多挈家寓武陵”“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连南方一些偏僻山区,也接纳了不少移民,如广西容县“介桂广间,渡江以来,避地留家者众”北方大批人口的南下,对南方的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南宋的许多文臣武将亦多来自北方,岳飞、韩世忠、张俊等皆是;南下的著名词人也很多,如李清照、辛弃疾等。     由于文化和人口数量的优势,所以南迁人口的语言虽然和南方原住民语言融合成为新的南方汉语,但是“雅言”成分显然占优势,这一点和北方真好相反,北方由于大量说“雅言”的汉人口南迁,人口真空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填补,加上官方的语言示范作用,虽然还是说汉语,但是雅言成分基本丧失殆尽。     所以,反倒是现代北方人认为比较难以听懂的南方闽、粤、浙等方言中有大量残留“雅言”的踪迹。            四、粤语才是中国古代普通话——雅言        外族统治使“雅言”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但是也形成了新的发音习惯,现代占绝对多数的北方语系和普通话真实经历了宋元明清历代发展而成。所以异族入侵对语言文化的影响孰好孰坏,真的一言难尽。但是一定要给“雅言”追根溯源,那么粤语(即广东话)才是雅言的现代版,换而言之,现代粤语就是古代普通话。    广义的粤语应包含客家话、潮汕话、白话,狭义的粤语就是指白话。不管广义的粤语还是狭义的粤语,都有大量的“雅言”词汇。例举如下:    1、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    2、粤语保留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黐”,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等。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例如广州话常于句末的语气助词“忌”(现常常被写作“嘅”),见《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又如“打碥炉”(吃火锅),“碥炉”为一种古炊具;“牙烟”(即“崖烟”,意危险,古文中原意为“悬崖边的炊烟”,就是说“悬崖边的小屋”——自然就很危险了);“濿淅”(现粤语中意为“遇到麻烦”、“麻烦”;来源于古书中形容衣衫尽湿在水中行走的声音——想象一下在水中行走的滋味,就不难发现粤语词生动)等词。    同时粤语中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单音词:     眼(眼睛)台(桌子)嘴(嘴巴)耳(耳朵)女(女儿)    仔(儿子)木(木头)石(石头)骨(骨头)衫(衣服)    鞋(鞋子)袜(袜子)纽(钮扣)龟(乌龟)蚁(蚂蚁)    鹰(老鹰)橙(橙子)禾(稻谷)    3、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保留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另外,用粤语读古诗会感觉更加押韵,也是佐证了粤语是古代雅言的活证据。        五、地域隔绝形成方言孤岛        为什么“雅言”和古代汉语在南方语言中有大量留存呢?比如吴语方言中有明朝语音;闽南语方言有中古语音;粤语则来源於雅言变音;客家话则在文读音和粤语语音间相互参合。    其实这是文化上的一种孤岛现象。什么叫文化孤岛呢?即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某种原因(交通、政治、经济、信仰……)导致其保持一种原生态或异于周边的一种文化现象。比如桃花源记描写的那么一群“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社区就是一种文化孤岛群落的典型状态。包括粤语区在内国大大小小的方言岛现象,正是这种文化孤岛的保存了一种源生态的文明,是我们可以一窥古代“雅言”的风貌。    粤语区怎样成为“方言孤岛”的呢?这和我国长期的农耕文明和近代的闭关锁国政策有关系。南宋以来的汉人南迁也是雅言区的南迁,在农业社会里,黄河长江流域是物产丰富的经济中心区,岭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为化外蛮荒之地,交通隔绝,经济落后,甚至作为官员流放之地。苏轼曾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显然是苦中作乐的意思。到了清代处于禁海的目的,把大量人口内迁,更加使岭南地区益现蛮荒。这种交通隔绝、经济落后的状况对当时的岭南人民显然是灾难性的,但是也同时使岭南文化较少的受到新的中原文化的干扰和影响,一枝独秀的把包括“雅言”在内的古代中原文化以原生态的形式传承下来。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古代普通话——“雅言”源自秦晋地区。但是现在的秦晋人,已非古代的秦晋人,现代粗犷豪放的陕西、山西话和“雅言”已经甚少关联。    现代多数广东人却正是当年南迁的秦晋人的后裔,现代粤语其实是最接近“雅言”的语言“活化石”    当然,秦晋甚至国内其它地区,也还一定有类似粤语的方言孤岛。笔者遇见过一个山西平遥的侯姓姑娘,她说话发音就完全不同于那种鼻音浓重的山西华,听起来很像粤语或江浙口音。她自己也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和山西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不一样,应该是一种古语残留。不过这种小的语言孤岛在当地已非主流语言,不具有地区代表性了。相反通行于南粤大地的广东话——粤语,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方言,更具有代表性。    严格意义上说,无论是北方方言还是南方方言,以及现在通行的普通话,都是汉语大家庭的一分子,往上溯源也都是“雅言”的传承和发展的结果。不过就接近性和生态的状况来这个意义上说,在现有的汉语方言中粤语对“雅言”原生态继承比较完整,现代广东话正是古代的普通话参考资料: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338140&PostID=16431526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