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后如何开展体育运动锻炼医学博士支招:5前提6原则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3-3-5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孩子感染新冠康复后,应如何科学、安全地开展体育锻炼,并规避运动中的风险”成为了近期师生、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日前,由深圳市教育局举办的“家庭教育大讲坛”第三十五期开讲,医学博士,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中心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张新涛就“‘阳康’后如何科学开展体育运动锻炼”这一话题,为师生家长答疑解惑。
恢复运动的5个前提条件
青少年何时能恢复运动锻炼?运动量保持在多少为宜?运动过程中需注意哪些方面?张新涛给出了专业的指导。他表示,青少年要恢复运动应满足5个前提条件:身体康复后至少要休息10天;开始运动的前7天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已经停止所有药物治疗;能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项;在平地上走500米后没有出现疲劳或呼吸困难等情况。
青少年还要明确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因人而异”,运动时可以有氧训练为主,且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量和强度以“在运动中可以自由交谈,且未出现不适症状”为宜。同时,运动时心率的浮动应保持在正常水平,“运动次日清晨的心率不高于前一日”也是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进行运动的有效依据。此外,青少年还应避免在运动中和运动后受凉,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均衡饮食。
张新涛建议,青少年康复后的运动时长可先保持在15分钟,然后逐渐延长,恢复到正常的运动时长。同时,运动强度、运动量等可从低强度到中等强度逐步过渡,青少年应按照“热身——运动——拉伸与放松”的顺序安排训练。在力量运动方面,青少年可从小负荷、多重复的抗阻运动做起,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大负荷。
规避运动损伤的6个基本原则
对于“如何有效规避运动损伤风险”的问题,张新涛提出了“安全性、循序渐进、全面发展、针对性、适量性、经常性”6个基本原则,并进行详细解读。
他指出,一是学校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评估学生的运动耐受程度,保障安全性;二是学生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应循序渐进地提升;三是运动项目应多元化开展,保障协调性、力量、平衡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四是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健康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训练强度指导;五是学生的运动强度应适量,盲目训练也会提高运动损伤风险;六是要保持运动的规律性,以每周训练3次为佳。
张新涛强调了“循序渐进”原则的重要性。他认为,长期居家或缺乏运动会导致人体肌肉力量和耐力明显下降,若孩子稍微活动后就感到疲劳、不适,应避免或停止锻炼,待到身体恢复后再进行训练。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运动前后监测心率、血压的习惯,观察并记录心率和血压的范围,同时学校也可在体育课中安排2—3次心率测量,实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张新涛表示,家长和教师应充分掌握孩子身体的基本情况,规范评估孩子的健康状态,与孩子充分沟通,鼓励孩子真实反馈自己的运动感受。当孩子感觉不适时,家长和教师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处理。
运动的4个积极作用
张新涛介绍了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损伤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运动的损伤发生率为29.5%,其中以踝关节和膝关节损伤最为常见。青少年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涉及4个方面:一是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二是良好运动习惯的缺失;三是运动健康知识储备不足;四是运动量超过身体负荷。“随着参与运动人数的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张新涛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临床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但他仍倡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他指出,运动有4大积极作用:
运动能缓解青少年的压力。研究表明,长期锻炼对于缓解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效果显著。同时,运动能抵抗抑郁,还可以作为治疗焦虑和情绪障碍的辅助手段。2010年,一项针对10个不同研究的分析发现,改善心情、缓解压力的有效锻炼时长是5分钟。因此,张新涛鼓励家长每天花5—10分钟时间,陪孩子在小区里散步,帮助孩子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运动能有效帮助青少年提高学习成绩。日常运动与青少年的大脑结构、功能、认知表现息息相关,特别是有氧运动,它不仅有助于青少年保持身体健康,还会对青少年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运动有助于青少年发展健全的人格。在张新涛看来,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能有效锻炼沟通和团队协作等能力。
运动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最主要的方式。它能促进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生长,增加骨骼的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提高骨骼肌的质量、力量、耐力和强度。
互动
中考生应避免突击、过度训练
4月中旬,深圳将陆续开展体育中考。今年深圳市体育中考原则上安排在4月18日至5月12日,采取“选考两项”的方式,由学生在考试项目库自行选择任意两个不同的项目参加考试。学生该如何“备战”体育中考?日常运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记者采访了张新涛博士。
记者:有学生认为,自己平常忙于学习没时间训练,周末时可以将运动量一次性“补”回来,您认同这种做法吗?
张新涛:不推荐这样的做法,每天的运动时长保持在45—60分钟为宜。研究表明,若运动时长低于45分钟,运动效果就会减弱;若运动超过60分钟,效果也不会增加。
记者:不少学生表示在跑步时曾多次遇到瓶颈期。当跑步时出现了疲劳感,学生该如何判断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运动反应,还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张新涛:在跑步时,人们容易出现一种极限情况,即身体出现疲惫感,觉得十分难受,此时要判断这种情况是否属于正常的运动反应:如果降低了跑步速度,并慢慢调整呼吸后,身体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那么就属于正常的运动反应;如果降低跑步速度后,仍有大汗淋漓、胸闷且有压迫感等症状,建议观察身体反应,避免继续运动,必要时可到医院就医。
记者: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提升孩子的运动量?
张新涛:家长可在饭后陪孩子在小区内散步,周末可以组织1—2次亲子运动,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一起运动。
记者:今年体育中考的考试政策有所调整,对于正在备考的考生,您有哪些建议?
张新涛:今年体育中考采取“选考两项”的形式,考生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且不要盲目追求“满分”,可在身体康复后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家长和体育教师都要掌握“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原则,尤其要避免突击训练、过度训练。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