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哪几篇很出名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9-8-26 21: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雎.蒹葭.葛覃.氓等等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体例分类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风、雅、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有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2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1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5篇,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现存篇目国风国风是《诗经》中的前160篇,收各诸侯国民歌(“风”)。 章次章名注释所含目次01周南东周王朝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内受到“南音”影响的民歌001-01102召南召国及其南部之民歌012-02503邶风邶国民歌026-04404鄘风鄘国民歌045-05405卫风卫国民歌055-06406王风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和周南不同,王风所含的是东周国当地的固有音乐。065-07407郑风郑国民歌075-09508齐风齐国民歌096-10609魏风魏国民歌107-11310唐风唐国民歌114-12511秦风秦国民歌126-13512陈风陈国民歌136-14513桧风桧国民歌146-14914曹风曹国民歌150-15315豳风豳国民歌154-160小雅小雅是《诗经》中的第161到第234篇诗歌的章目总称,共71首。《小雅》多为朝廷公卿大夫等在较私人场合的作品。章次章名 所含目次01鹿鸣之什 161-17002白华之什 170-17503彤弓之什 175-18504祈父之什 185-19505小旻之什 195-20506北山之什 205-21507桑扈之什 215-22508都人士之什 225-234注:《南陔》、《白华》、《华黍》三篇今佚,仅余篇名。本部分另有其他分法:鹿鸣之什、南有嘉鱼之什、鸿雁之什、节南山之什、谷风之什、甫田之什、鱼藻之什大雅大雅是《诗经》中的第235到第265篇诗歌的章目总称,共31首。《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多歌颂周王室祖先,主要用于较为严肃的场合。 章次章名题解所含目次01文王之什 235-24402生民之什 245-25403荡之什 255-265颂颂是《诗经》最后40篇诗歌的章目总称。 章次章名题解所含目次01周颂西周王朝的颂歌。据考证,为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时代近一百年间(约前1046—约前977年)的作品。266-29601a-清庙之什 266-27501b-臣工之什 276-28501c-闵予小子之什 286-29602鲁颂《鲁颂》是春秋时代作品,产生于春秋鲁国首都山东曲阜一带地区,是鲁国的宫廷音乐。297-30003商颂传说为商朝的礼乐。前三篇的创作时期较早,为祭祀礼乐。后两篇歌颂宋襄公(前650—前637年在位)伐楚国胜利,皆分章,产生的时间较晚。据魏源、皮锡瑞、王先谦、王国维等考证,本章实际上即《宋颂》,是春秋时代的作品,产生于宋国首都河南商丘地带。陆侃如、冯沅君所著《诗史》说《商颂》“一仿《周颂》,一仿《二雅》”。 301-305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8-26 21: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郑风》里有十几篇都很经典,耳熟能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9-8-26 21: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雎 桃夭 木瓜 玄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