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什么时候改名叫的北京?

[复制链接]
查看20 | 回复20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北京最早于1368年9月12日称北平,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2、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 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3、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4、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5、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这段时间,称北京为北平是准确的。

拓展资料:北京改称北平源于民国初期。“中华民国”建立时袁世凯为大总统,北京仍为首都。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建都后,于第二年将北京 改为北平。为什么要把北京改为北平,又是谁提出的呢?根据陈立 夫在台湾《东方杂志》第七卷第三期上撰文回忆说:“这份民间报纸(指北伐后,陈立夫在南京办的《京报》),消息灵通,很敢说话,所 以销路日增,居然超过主流报纸的份数。有一天我忽然想到首都既 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改称,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经过一番考虑,应改用‘北平’名称”。于是由《京 报》罗时实执笔,按陈立夫的意图写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发表。 这篇向国民党政府建议的文章发表后,各方面反映积极,立即被采纳,于1928年改北京为“北平”。这就是将北京改为“北平”的 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平改名北京共有四次:北平,简称平,是北京在历史上曾经使用的城市名称之一。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司",此为今名之始。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0日设立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

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中国时期,1949年9月27日北平正式改名为北京。拓展资料:

明朝:北平府迁都,改都城为北京。隋朝:公元581年—618年,称北平。明朝:1427年,都城改名为北京。民国: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   日伪政府:1937年,1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未得到国民政府和广大国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   日本投降:1945年,改为北平。   新中国:1949年,9月27日,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历史上曾经四次更名为“北平”。“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汉时北京属广阳国,东汉复为广阳郡,均与右北平隔着渔阳郡。《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广居右北平”。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辖地不变。唐时北平郡改平州,公元714年—公元743年北京为幽州治所,辖大约今天京津两市,置范阳节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明初北伐时,北京第二次称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现。明成祖迁都前改北平为北京,实行两京制,迁都后亦称京师。“北京”出现,“北平”再度消失。孙中山北伐,北洋政府倒台后,国民政府驻南京,北京第三次改称北平。卢沟桥发生“七·七事变”,不久北平被日本占领,并成立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战区孙连仲部收复北京,并重新更名北平。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此。“北平”从此消失不复存在。

北京最早于1368年9月12日称北平,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

拓展资料北京的简介: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1949年9月时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刚领》中决定一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拓展资料:北平名称最早出现于1368年,而北京名称最早出现于1427年,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民国时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为北平市。尽管日伪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但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直到1949年9月27日将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因此,1928年6月20日到1949年9月26日这段时间,称北京为北平是准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平”源于右北平郡,战国时燕国置。 秦灭燕后沿用,辖地在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治所在蓟县,现在北京当时属广阳郡,与右北平之间隔着渔阳郡。 西汉时北京属广阳国,东汉复为广阳郡,均与右北平隔着渔阳郡。《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广居右北平”。 三国时北京属燕国,右北平北部为东鲜卑(后为宇文部)所侵,其地日狭。渔阳不变 西晋时,燕国并渔阳郡。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辖地不变。 东晋十六国时三郡辖地多有变化,燕国时称燕国时称燕郡,渔阳时设时撤,北平较稳定。 元魏时,北平郡迁新昌(今卢龙)属平州(州治在辽西郡)。今北京为燕郡,为幽州州治所在。渔阳属幽州。 隋时,撤辽西郡,北平郡治不变。渔阳郡治还至现蓟县。今北京属涿郡,辖地广大,自天津向西北延伸出长城与突厥相接,郡治时称蓟县,在今北京西南。 唐时北平郡改平州,714-743年为安东都护府,渔阳分为蓟州和檀州,北京为幽州治所,辖大约今天京津两市,置范阳节度使。至此“北平”第一次消失。“北京”尚未出现。 梁时,北京称幽州,置卢龙节度使。后唐依旧。晋时割与契丹。北平未出现 辽时,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中京,无“北京”,今北京为南京析津府。北平未出现,原地为平州。 金时,实行五京制,有上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其中“北京”在今内蒙古赤峰南、宁城西,称北京大定府。今北京为中都大兴府。“北京”第一次出现。北平未出现,原地为平州。 元时,今北京为大都路,辖大约京津两市。北平未出现,原地为永平路。北京未出现。 明初,北京称北平,北平至此重新出现。明成祖迁都前改北平为北京,实行两京制,迁都后亦称京师。“北京”出现,“北平”再度消失。 清朝入关,袭用明朝称法。 清帝逊位,袁世凯窃权,拒绝南下,国民政府被迫迁往北京,北京名称不变,北平未出现。 北洋政府倒台后,国民政府驻南京,北京改称北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复改北平为北京,定都于此。“北平”至此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朱棣迁都北平就叫北京,也叫顺天府,正式叫在1949新中国成立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期为什么要把北京改为北平?后来又为何改回来了?自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时候,就已经宣布北平改名为北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你说《绝密1950》最后一集应当是在1950年,北京在1950年改名,我想应该不错。O(∩_∩)O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8-5-22 0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大哥们,连首都都不知还瞎编。于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改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