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张居正——是非功过凭谁说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6 03: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权臣张居正——是非功过凭谁说

  说罢海青天,还应该说说张居正。明代276年间,这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
  张居正可说一生荣耀,但最后虽非死于非命,也可说是以悲剧收场。他是个值得一说的名臣和权臣。作家熊召政历经十年,写下了四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2005年荣获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顺便说几句,现今写历史小说成风,如已成名家的唐浩明,接连写下《曾国藩》、《旷世逸才—杨度》、《张之洞》等大部头小说,后两者还获了奖。但历史人物实在太多,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如这样并非天花乱坠的戏说之作,估计读者寥寥。我写张居正,却很抱歉没有读过熊召政的大作。
  张居正有着一串光环:太师、太子太保、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张最突出的一点是他的强势。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一位成功的改革家。
  张为湖北江陵人,嘉靖进士,明史说他“深有城府,莫能测也”。先授编修,后为国子监司业,经高拱推荐,旋任裕王府讲读,这是他跻身中枢的关键。为皇子做老师都有投机性质,因为皇位继承之争往往激烈而残酷。幸好裕王顺利接班,即位为穆宗,张居正站队正确,即任礼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穆宗短命,神宗继位时方9岁,张就成了神宗顾命大臣之一。张连结司礼太监冯保,挤走高拱,登上首辅(首席内阁大学士,相当宰相)高位。张能跃登权力最高峰,可说是用尽心机的,也用了一些不大光明的手段,比如巴结严嵩和掌重权的秉笔司礼太监冯保。
  张居正之追求权力和恋权是有政治抱负的,他要施展他的雄才大略,作一番富国强兵的改革。当然从现在的观点看来,那也不过为了挽救腐朽的明王朝的颓局,但客观上还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他的改革主要是开展清田运动,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改善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户部颁布的《清丈条例》,对全国土地一亩亩地丈量,查得全国田地为700多万顷,(比原有增加200多万顷)终于摸清了大明的家底,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
  另外,还有整敕吏治,裁减冗员,“课吏职、信赏罚”,实行“考成法”提高各部门办事效率;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巩固北部边防;用潘季驯主持水利,浚治黄淮。他还多次向神宗提出“节用爱民”,节制皇室的奢侈性花费,而且锱株必较,寸步不让,连宫中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亦被废止。
  张居正劳瘁于国事,万历九年(1582年)秋季开始便血,次年即卧病不起,此时他仅57岁,精力正旺,放弃权力十分不甘。他向神宗告假,神宗复曰:“朕自冲龄登极,赖先生启沃佐理,心无不尽。……朕方切永赖,乃屡以疾辞,忍离朕耶!”是年六月,张居正丢下至高无上的权力撒手人寰。据现在的推测,他患的大约是结肠癌。张刚卒,万历帝为之“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但不到半年,事情完全变了。
  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杰出政治家,生前风光无限,威势十足,没想到结果还是免不了人亡政息的结局,墙倒众人推,许多人对之落井下石。
  张的十年改革,使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又苟活了半个世纪。但改革基本就是向强大的传统势力挑战,故自古改革者都难有好下场。秦代的商鞅,竟是被车裂而惨死。近代并不成功的百日维新,以光绪被幽禁、康、梁逃匿异邦、六君子喋血街头收场。张居正是逃不了死后的被清算,罪名竟是“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在江陵的张居正府邸被抄家,而且掘地三尺,其兄弟及几个儿子的所有家财被没收,共得黄金万两、白银十余万两,不及嘉靖时首辅严嵩家产的二十分之一。张居正长子张敬修不堪严刑追逼,自缢身死。子孙家属饿死及自杀者数十人,余者被发配充军,张居正之墓差一点被掘开而戮尸。主持这次清算的总头目,就是一直称他为先生对他必恭必正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清算的结果是“将军一去,大树飘零”,明王朝从此走上末路,《明史》也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张居正实在是太强势,所谓权倾朝野。海瑞死后,同僚们感到去了一块心病;张居正一死,大家都感到松了一口气。作家李国文说:“他活着一天,众人仰望着他一天,整个大明江山,在他的目光下,按部就班地运作一天。这荣光、这庄严、这不可一世,这众望所归,一直保持到他断气,保持到大约有半年功夫,大家不敢放一个屁”。有人说“明只一帝,高皇帝(朱元璋)是也;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
  其实张居正生前也曾预感到他身后的不测。他知道不少人对他的攻讦,在给友人信中,他说:任事以来,“所结怨于天下者不少矣”,“自知身后必不保”,但他表示“虽机阱满前,众簇攒体,孤不畏也”。
  张之遭到清算,客观原因是他所推行的新政,严重侵犯了官僚地主豪富者的权益,一条鞭法的施行,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但在施行过程中也会给一些胥吏横征暴敛留下可乘之机。再一个是他对年幼的万历帝管教过于严厉。神宗每读错一字,即会被呵斥,故对张甚为畏惧。
  主观上的原因是张居正自身的言行不一,私德有亏。虽然他一再表示,自己一贯廉洁奉公,对家属也很严格。他在给一位官员的信中说:“当事以来,私宅不见一客,非公事不通私书,门巷阒然,殆如僧舍,虽亲戚故旧,交际常礼,一切屏绝,此四方之人所共见,非骄伪也”。事实表明,此正是张居正的“骄伪”之语。虽然他的家产不算太多,实际上他为人刻薄寡恩,跋扈峻急,骄奢淫佚,恣情声色,邸中美女如云。他回乡葬父时,排场铺张,声势煊赫,乘着32人抬的大轿,沿路之地方官都出郊迎之。海瑞说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他太相信自己的强,而太藐视别人的弱。
  他可能没想到其遭到清算最关键也是最起劲的是他的竭诚辅佐、拥裁的明神宗。在这位小在小皇帝面前,张先生总是道貌岸然,满口的仁义道德。皇室多次要求增加宫中之费用,都被张居正以“节俭为本”而劝阻。当万历知道先生之日常生活实甚奢靡,府中养着诸多佳丽时,心中便有一种隐忍的怨恨。后来万历已到朝纲独断的年龄,张居正那种威风凛凛的权臣姿态,更激起皇帝权力旁落的怒火。张死后,万历帝觉得要办的第一件事,便是朝廷要摆脱张居正的影响,他下了一道诏旨,称在丈量全国土地中,出现了强迫田主多报耕地等过激行为,故此次丈量均不足为征税依据。这无异于宣布张居正的新政一举作废。朝廷中本有挺张和反张两派,此诏一下,形势逆转,全国反张运动由此揭开大幕。
  张居正和海瑞一样,几乎也是单枪匹马地战斗,没有可依赖的班子。他这种披荆斩棘、挺然为之的奋斗精神还是值得后人学习的。袁中道赞道:江陵少时,诵《华严经》,不惜头目脑髓以为世界众生,乃是大菩萨行。故其立朝,于称讥毁誉,俱所不计,一切福国利民之事,挺然为之。《明史》总结云:“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我读张居正,感想有四点,不细分析了,兹简述之:
  一、改革家是有风险的。尤要小心震主之威。
  二、善政中可隐含恶政,为政者可不慎乎?
  三、人都有两面性。政治家往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
  四、贪官往往同时是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