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骂孔夫子?又怎样?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6 05: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孔夫子因为这句话,得罪了天下的女人。也因为这句话,被批判了很多年,被骂了很多年。
  这句话大多数人这样解释,孔子说:“只有女子与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太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抱怨。“
  鲁迅先生曾专门批判过这句话,把它列为孔子的十大糟粕思想之一,认为它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典型表现。
  可是,我们真的读懂这句话了吗?我们能肯定没有错骂孔夫子吗?
  古代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流传,有许多字的意义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所以,我们想要准确的读懂古文,更好的向古人学习。就要有追本溯源的精神,把每个字的本义弄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古人更近些。
  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非常关键,如果我们能彻底搞懂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孔夫子,更好的学习孔夫子。
  第一个需要搞懂的词是:“小人”,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卑鄙小人,指那些喜欢搬弄是否、挑拨离间、落井下石、道德败坏的人。
  那孔夫子所说的“小人”,和我们所说的是一种人吗?
  如果真的是一种人,那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既然是卑鄙小人,养他干什么?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养女子,还能理解。养卑鄙小人,不可理解。
  要想彻底搞懂,孔夫子所说的“小人”指的是哪种人。我们就必须,对古代的宗法制度有所了解。
  西周初期,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巩固他们的统治。因而创建了宗法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嫡长继承制。
  他们把国家的统治阶级分成四个级别: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整个国家被分成三个层面:周王拥有全天下,是所有人的君,处于统治阶级的最顶端,被称为“周天子”;
  周天子的权力,只能由嫡长子﹙妻所生的大儿子﹚来继承。周天子的其他儿子被分封为“诸侯”,拥有自己的封地“邦”,又称为“国”,被称为“国君”;
  诸侯的权力,同样也将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他儿子被封为“卿大夫”,也能分得一小块封地“邑”,又称为“家”,他们被称为“家君”。
  卿大夫的权力也是由嫡长子继承,但其他儿子就不再分封,也没地可封了。
  “天下”里面有许多“国”,在“国”里面有许多“家”。“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就是这么来的。这个“家”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家”,并不是一回事。
  经过这样一分,整个统治阶级就被分成两种人。继承了统治权的嫡长子们被列为家族的“大宗”,他们都是各级“君”最重要的儿子,称为“君子”;
  没有统治权的儿子被列入家族的“小宗”,因为是小宗之人,所以又被简称为“小人”。而“小人”们因为没有封地,大多会依附于“君子”,由“君子”养着,为“君子”服务。
  这就是“小人”的来历,而这个“小人”的群体被称为“士”。
  在这些“小人”中,后来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勇士、谋士、战士、武士、壮士、隐士、博士、术士、猛士、斗士、道士、义士…
  这就可以解释,君子为什么要养“小人”了!历史上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中,有个叫孟尝君的,最多的时候,门下就养了数千“小人”。
  另一个和“小人”一样重要的词是:“女子”。没错,我们真的有可能把这个简单的词也读错了。
  古文中的“女”字主要有两种意义,一种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女性、女同胞,另一种是“你”的意思,也就是后来古文中的“汝”字。
  《论语》中一共出现了19个“女”字,其中前18个都出现在对话中。第19个“女”字是唯一没有出现在对话中的,它出现在一个特指词语“女乐”中,特指古时的歌妓,我们可以把这第19个“女”字放在一边。
  出现在对话中的18个“女”字,全都出自孔子之口。其中的前17个,可以明确就是“你”的意思,而且能确定这个“你”指的是谁。第18个出现在对话中的“女”字,正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女”字。
  也就是说,在这18个“女”字中,其中前17个都不是“女性”的意思。为什么到了第18个,就变成是“女性”的意思了?这是不是有点想当然了?
  孔夫子一生都致力于教育和传播他的思想,其中更是有多年,漂泊在异国他乡,身边美女环绕的可能性显然不大。从他只有一个儿子孔鲤来看,妻妾成群的可能性同样也不大。那么,怎样和女人相处,恐怕他老人家是没多少经验,可以传授给后人的。
  孔夫子三岁丧父,完全是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为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推崇仁爱、孝道,以博爱著称于世,这样一位君子,你能相信他会歧视女性吗?
  我们的确无法从《论语》中,发现孔夫子有多么尊重女性,这毫无疑问是他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即便是他也遵从“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以孔夫子的大智慧,他会公开发表歧视女性的言论,并大加宣传吗?
  现在,让我们来大胆的假设一番,把这个“女”当作“汝”,来重新读读这一句,看看是否通顺、是否合理、是否更像是孔夫子的本意。
  孔夫子说:“唯独你的孩子们和你宗族里的小宗之人是难以养育、教导的,为什么呢?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忘乎所以、恃宠而骄,变得不再恭顺,甚至于无礼;太疏远了,他们又会心生怨恨、自暴自弃。而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他们不再敬重你,当然也就听不进你的教导了。”
  生活中,我们难道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我们如果对孩子过于宠爱,甚至于溺爱,孩子会越来越听你的话吗?我们如果忙于事业,没有什么时间来管孩子,他们会变得更好教育吗?
  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和他的下属称兄道弟,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单位迟早会出问题;一个领导如果距下属于千里之外,对下属冷若冰霜,漠不关心,这个单位,同样也很难有什么好的业绩。
  现在有句话叫“距离产生美”,和孔夫子的这句话不是很像吗?
  或许,“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真的与卑鄙小人无关,与女子无关。
  千百年来,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被封建统治阶级当作麻痹人民的手段、愚弄人民的工具。这无形中,让我们在心底,对孔夫子会产生不太好的印象,而这种印象还会在社会上残留很长一段时间。
  也许,在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层面上,我们已经能够理性、客观、公正的对待孔夫子。但是,如果广大人民群众仍然没能真正“原谅”孔夫子,他们就不会相信他,敬重他。
  如果我们连这个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人,都无法真正的尊重,我们还会真正的尊重老师这个伟大的职业吗?
  扪心自问,“尊师重教”真的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底了吗?当今社会真的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尊重老师吗?每个孩子都是真正的敬重老师、爱老师吗?我们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意义所在吗?
  恐怕未必!
  错骂一个已经死去近2500年的人,的确没什么大不了,他也不可能会和我们计较什么。但是,不能真正吸收他思想里的精华,对我们将是个巨大的损失。
  我们有可能,会因此而无法真正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这笔财富,或许能帮助我们,重新回到,我们伟大民族曾经到达的高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