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正确的角色定位(你做对了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6 05: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型过程中的管理者,是否经常有此类的烦恼:
  上司批评你太同情员工,不能充分地执行命令,从而出色地完成任务;
  下属却埋怨你没有人情味,只顾抓工作绩效,而不体恤下属;
  你凡事亲力亲为,忙得焦头烂额,可上司却嫌你的效率太低;
  你的上司让你制订目标和工作计划,可你却无从下手;
  安排给下属的工作,经常不能按要求完成,而你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些烦恼皆是因为管理者没有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定位。
  管理者必须要全身心地进入角色,进入角色的前提是角色认知。
  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规划者
  《孙子兵法》上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打算和安排。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 陈澹然
  作为中层管理者:
  明确知晓公司整体战略;
  牢记部门年度工作目标(来自战略目标分解及部门职责方面的目标);
  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和实施战术,将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
  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执行者
  中国企业执行力低下表现症状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的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由于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而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作为中层管理者:
  把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理念、战略规划,把一些具体的方案和方法真实、准确地传递给基层的每一个员工;
  明确团队及各岗员工的职责,严格执行工作标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危机、问题解决者

  《笑着离开惠普》中的故事:
  记得20年前刚加入惠普的时候,有一次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难题,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就去找当时的市场部经理。我把事情陈述了一下,就问他,您看怎么办?我的上司没有直接回答我。他看了我一会儿,就反问我:“你说该怎么办?”我一下子就懵了,心想:“我跑来问你,正是自己想不出来怎么办,你怎么给我顶回来了?”于是我说,自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才来征求领导的意见。他让我回去好好想一想,等想出什么建议或方法了再来找他。
  我回去以后,一开始心里挺不舒服——这里的人怎么这样呢?我找他帮忙,他一句话不说就把我打发回来了。对他来说,这件事情肯定是很简单的事情,告诉我一声不就完了吗?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挖空心思地想办法,结果还真想出来一个方案。第二天我又去找他,把我想出来的方案给他讲了一下。他静静地听我说完,盯着我问道:“就这一个办法?”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又说:回去再好好想想,看能不能多想几个办法?
  经他这么一逼,我只好再回去仔细琢磨,还真的发现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当我拿着三个方案再度找他时,这一次他非常认真地接待了我,听我讲完每一个解决方案的思路后,他帮我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完了以后,他对我说:“我只是帮助你分析方案的利弊,具体用哪个方案还是由你自己决策,我不替你下结论。这就是为什么你第一次、第二次来找我,我没有马上告诉你答案的原因,因为公司请你来,不是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办,而是要你告诉我该怎么办。”这次对话给了我强烈的心理冲击。就人的本性来说,每个人都喜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示自己,遇到自己的强项都有露一手的冲动,即使是很谦虚、很内向的人也不例外。
  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模范者
  【王石的自我管理观点】
  伟大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
  当你不能管理自己的时候,就失去了所有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
  管理好自己,才能成为组织中最好的成员。其他成员多少有些放纵,而你是最好的成员,所以大家信任你,才敢把希望寄托给你。
  当一个人走向伟大的时候,千万要先把自己管理好,管理好自己的金钱、周边的人脉和社会关系,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管理好自己,就是自律,就是守法,很多其他的美德就有了。
  作为中层管理者:
  要做好自我管理,使得个人成长的速度跟上企业进步的速度;
  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为下属树立榜样。

  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绩效伙伴

  作为中层管理者:
  对于下属,可采用“月绩效考核,周汇总考核,日汇报考核”的方式,作为中层管理者,要学习绩效考核方面的知识,以做好下属的绩效考核。
  对于“日汇报考核”,可采用早会制度,早上利用20分钟,每个人阐述今天的工作计划,昨天的工作完成情况、理由分析及需要资源和其他部门同事配合需求。给下属产生无形业绩压力同时,让每个人清楚了解到同事们都在做什么,相比而言自己的工作是否出色?是否饱满?是否主动?…
  这样作为管理者也能清楚的了解到下属每天在做什么?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和部门整体状态,行为目标将支撑结果目标,只有把握好每一天,才能确保每个月乃至每一年。
  绩效伙伴的含义:
  绩效共同体。你的绩效依赖于他们,他们的绩效依赖于你。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双方平等。既然是伙伴,就是一种平等的、协商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的关系。通过平等对话指导和帮助下属,而不是通过指责、批评帮助下属。
  从下属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下属面临的挑战,及时帮助下属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提升能力。
  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监督、控制者
  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科学的预测、正确的决策、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监督和检查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游戏规则!制度的落实不仅需要自觉维护,更需要组织监督。日本有位总经理他说:人间没有自动自发的人。大家都上过学,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不检查,学生会有应付与侥幸的心态出现。美国IBM有一位总裁他讲了两句话,第一句说员工不会做你希望他做的,只会做你检查的。第二句说如果你强调什么就会去检查什么,你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
  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领导者
  拿破仑说过:“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领导的一群狮子”。因此,不要抱怨你的下属是只羊,因为他是狮子还是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一头雄狮!拿破仑又说,“从来没有无能的士兵,只有无能的军官。”一个团队的工作没有成效,不能责怪下属,要责怪这个团队的领导。“一个臭皮匠领导三个诸葛亮,等于四个臭皮匠”。这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正所谓,搞好一个组织需要大家——方方面面;搞坏一个组织只要一个人——组织的领导者。
  领导者决定了团队的一切!领导者的风格决定团队的风格;领导者的思维决定团队的思维!领头人的速度决定整个队伍的速度(“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进步则团队进步;领导改变则团队改变!


  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教练员
  “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兵”,部属的素质就是领导的素质,部下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不能提高他的素质则是你的责任。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宝藏。一个领导要有这样的度量和能力,凡是跟着自己的人,有责任把他们的宝藏都开发出来。要宁肯“鞭打慢牛”,也不能“卸套不用”而自己去干。领导不能自恃权重、能力比下属强,就随意干扰下属做事,抢夺下属的权利。
  但是,若是将一个资质平庸的下属,培养成卓越人才,谈何容易!不是每位领导都有这份雅量和耐性。且看李鸿章是怎样对待下属袁世凯的,据说,李鸿章对袁世凯事事点拨、勉励训诫,二人往来书信,留存于世的就有百万字以上。
  “下属跟着领导,不管钱挣没挣多少,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一定要能够不断的提升,否则,这个领导就是没有良心的。”
  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内部客户
  顾客的第一层含义是:“购买我们的产品的人”;顾客的第二层含义是:“与之打交道的人”;因此,我们的部门之间、同事之间,也就是互为彼此的客户,他有一个新鲜的名字,叫做“内部客户”。
  将同事看成是内部客户,最终要落在“让内部客户满意”上。也就是说,你做得好不好,行不行,不是由你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你的内部客户说了算。当工作结束后,内部客户在我们的背后还默默对我们翘大拇指,我们才算是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