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墓为啥四十多年都没开挖?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6 06: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所有古代帝王陵墓中以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

历史资料记载,秦始皇用了大约38年的时间、约72万人修筑了它的陵寝。在他的地下宫殿里,用水银模拟他统治的疆域内江河湖海的流动,在地宫上空模拟了日月星辰的转动,同时地宫内布满机关阻止盗墓者。
平民百姓关注秦陵,都集中在一个疑惑上:为什么不挖?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是,挖和不挖哪个更重要?
秦皇陵有严密的防盗系统。秦始皇陵的地宫中有防盗机关,其中暗弩就在《史记》中明确的记载。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也见于《史记》,而《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引起诸多的争论。
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与中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
另外还有传说因为始皇死是在路上死的,尸体腐烂,赵高用咸鱼来掩盖腐烂的味道,所以始皇的墓是漂流在墓内的,顺着水银漂。

而关于挖不挖秦皇陵,其实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
第一,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既定政策。
第二,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考古任务,每项考古科研成果都将增加对秦始皇陵的认知程度。
第三,秦始皇帝陵的保护与发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考古科学大工程,在对局部或外围尚且认识不足,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对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就考古而言,任何一种对地下文物的挖掘,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文物某种程度的破坏。所以,进行的大多是抢救性发掘,比如因施工、被盗等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使文物遭到破坏,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以保护文物。因为文物在地下埋藏数百年、数千年,其内部已经形成了平衡状态。一旦挖掘,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就会造成对文物损害。
因此让秦始皇和他的地下宫殿继续沉睡地下,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最安全的保护文物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