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水门巷在哪里丫…具体点阿…谢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1-7-29 06: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补冬巷”之称的泉州水门巷,汇集了种种补冬美食,远近闻名,幕名者无数。每当深秋依始,这条百来米的小巷便人满为患,年年出现排长队购买“补冬”美食的场景。在泉州美食街建起来以前,市区水门巷还有“泉州小吃一条街”的美称。其实,时下的水门巷,更贴切的讲,是一条汇集名小吃的“补冬巷”。窄窄的巷子两边有着连排的店铺,仅容一辆车通过,熙熙攘攘的行人、穿梭在行人中的自行车、按着喇叭“滴滴滴”而过的摩托车,或是偶尔也想见缝插针而过的小车,这一切都让这条小巷热闹非凡。伴随着缓慢的步伐,街口的炸枣,小巷中央的面线糊、巷尾的炸果一一映入眼帘,那“补冬”的气息也越来越近。走到小巷的尽头,可以看见一座小庙,叫三义庙。庙的对面便是南薰门遗址了,也就是以前的泉州七门之——水门。不过事过境迁,此时的水门早已不见那古时熙攘的码头。三义庙,顾名思义就是供奉刘关张的庙。从“南薰门”走过一座小桥,向右转,在水沟旁就是水仙宫。水门巷的水仙宫前身就是“福建市舶司”遗址,水仙宫旁立着一块碎裂的碑石,是古港繁荣的见证,宫旁的一条水沟,便是旧时港口船只经过的内河道。水门巷位于泉州中山中路的西侧。夕阳下的水门巷,生意红火的街边小铺,已经纷纷打开火红的灯光,伴着昏红的夕阳,照亮着这条狭窄的小巷。小巷的“补冬”味随着夜色,变得愈来愈浓。泉州城原有七个城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涂门、水门、新门,也有七个水关,现已被破坏。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郡守契玉立南拓罗城以就翼城,原南护城河成为城内濠沟,于是在沟上陆续建起一些石桥,以便往来。水门水关,在竹街西,北为鹊鸟桥。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泉州知州游九功沿破腹沟建翼城,以翼卫罗城,水门水关即建于斯时。水门巷因此得名。南薰门在市舶司之旁。即今泉州市内水门巷竹街南薰门(水门)遗址西北,西到水仙宫,东到三义庙,北到马坂巷洪厝山。泉州港兴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中叶。北宋元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尚续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市舶司才迁往福州。福建市舶司在此的四百年间,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7-29 06: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7-29 06: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