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信的理由——悉达多王子怎么超越生死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21-1-26 09: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经中记载,悉达多王子游王城三门,见老、病、死,深感生命危脆,人生无常,于是,寻求超脱的办法!
  
   
  
   我们每个凡夫俗子在生老病死面前,谁不是无能为力的弱者啊?
  
  
  
   我们看着自己所爱的亲人深婴病痛而无能为力!
  
   我们看着自己所爱的亲朋永远离别而无能为力!
  
   我们看着自己的所爱一天天老去而无能为力!
  
  
  
   我们自己的生命又何尚不是?
  
   当疾病来的时候,我们拦不住它不来!当它折磨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择除!
  
   我们的身体一天天在衰老,气力一天天在减弱,可我们束手无策!
  
   我们的生命一天天减少,一天天向离坟墓逼近,却无法止不住脚步!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生命还有很多的无能为力!
  
   
  
   我们无力于天灾人祸。
  
   我们无力于和爱的人别离!无力于和怨恨的人相遇!无力于得到想要的!无力于抛弃不想要的!
  
  
  
   其实,我们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无能为力!
  
   ——我们无法把握自己何时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来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带着一个怎样的身体容貌?
  
  
  
  我们最后走的时候,——死,也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以一个怎样的方式走?——是因疾病,还是天灾,是无病而终,还是因祸而亡、、、、
  
  
  
  ——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从什么地方来?
  
  ——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后到了什么地方去?
  
  
  
   我们无能为力!
  
  
  
   我们总是迷迷糊糊的生,迷迷糊糊的死!
  
  
  
   可你我想过要超越它么?
  
    
  
   又一天,王子在城北门见一人手执锡杖视地而行,形貌端严,威仪庠序。王子问驭者是何人?
  
   驭者报言:是出家人也。
  
   王子即便下车作礼因而问之:夫出家者何所利益?
  
   比丘答言:我见在家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皆是败坏不安之法。故舍亲族处于空闲。勤求方便得免斯苦!
  
   于是王子深生欣喜,赞言:善哉善哉,人天之中唯此为上,我当决定修学此超生越死之道!
  
   悉达多王子去到父王的面前,长跪合掌请求父王同意。父王当然不同意自己报以厚望的太子出家。
  
   悉达多王子说,我有四个愿望,如果父王你能满足我,那么我就断了出家的想法。
  
   
  
   一愿不衰老  二愿恒少壮
  
   三愿常无病  四愿恒不死
  
  
  
   王闻是语已  而告王子言
  
   此事甚为难  非我力能办
  
   谁离生老死  独求常住身
  
  
  
   净饭国王显然无法满足悉达多王子的愿望,只好勉强同意。
  
   
  
   出家修道的王子和我们常人一样于娇妻爱妾不能舍离,于是,静坐思惟,观察女人。思索了很久,他说:
  
   这世间太苦,太叫人害怕了!我们为女人漂亮的外表所迷,不求解脱。女人不过像装着污秽、毒药的花瓶有什么可贪爱的?可是我们却像一头衰老的大象沉溺其中,无力自拨!我们贪着女人,就如猪群贪着肮脏的厕所!种种欲事本来无味枯燥,就如饿狗啃食没肉的骨头、、、、、
  
  
  
    王子思想透彻了这个问题后,把驾车人车匿喊来,叫他赶快把马牵来准备离家而去!
  
   车匿不同意王子这么做!
  
   王子坚定的对车匿说:
  
   我今宁被割截肢体、食杂毒食、入大火聚、投彼高岩,也不能在家受五欲事。
  
   
  
   王子和车匿孤孤单单走了很久,走到古仙人苦行林中,王子下马对车匿感叹说:
  
   善哉车匿。世间之人。或有心从而形不随。或有形随而心不从。汝今心形皆悉随我。世间之人见富贵者竞来奉事。睹贫贱者弃而远之。我今舍国来至于此。唯汝一人独能随我。善哉车匿。甚为希有!
  
    车匿走后,王子剃除须发,向猎师边,以细软的憍奢耶衣换得袈裟清净法服。分别到鞞留梵志苦行女人所,利婆陀梵行仙人所,毗舍离城阿罗逻仙所,摩伽陀国王舍大城灵鹫山,摩罗之子名乌特迦仙人所修学种种法门。
  
   最后王子修苦行六年,一天唯食一麦,“身体羸瘦如阿斯树。肉尽肋现如坏屋椽。脊骨连露如筇竹节。眼目欠陷如井底星、、、、、”之后,他认识到这种苦行只是让身心受苦,并不能让他找到超生越死的办法! 
  
   于是王子接受了善生女用牛奶和香粳米煮的乳粥。
  
   调养几天后身体平复。于菩提树下,取草周遍敷设,而面向东。于净草上结加趺坐。端身正念发大誓言:
  
  
  
   我今若不证  无上大菩提
  
   宁可碎是身  终不起此座 
  
  
  
   王子于菩提树下住于正定。其心清白光明无染。离随烦恼。柔软调和无有摇动。
  
    他于菩提树下首先想到:一切众生住于生、老、病、死险恶中不能觉悟,怎样才能知道生、老、病、死之苦的边际在哪里呢?
  
   这老、病、死究竟从何而有?他推论这是因为我们有“生”,因为有了生命,所以才有了老、病、死!
  
   那么,“生”又因何而有?他推论这是因为“有”!如果没有,如果是空,那么哪里会有“生”?
  
   那么,“有”又从何而来?这是因为“取”!如果你不取,怎么会“有呢”?
  
   如是“取”者复因何有?这是因“爱”而有。因为你爱、喜欢,才会去拿取!
  
   如是“爱”者复因何有?这是因“受”而有,如果你没有感受,你就不会去爱!
  
   如是“受”者复因何有?这是因“触”而有。
  
   如是“触”者复因何有?这是因眼对应色,耳对应声,鼻对应香,舌对应味,身对应触,意对应法,而形成“六入”而有。
  
   如是“六入”复因何有?这是因“名、色”而有。也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去定义事物的名称、表像。
  
   如是“名、色”复因何有?这是因“意识”对事物外在的分别而有。
  
   如是“识”者复因何有?这是因为有一个我们无法停止的思想流——“行”而有。
  
   如是“行”者复因何有?这是因我们不知人生、宇宙的真相,迷惑于财、色、名、食、睡的种种假相而生起的。——称之为“无明”迷惑!
  
  
  
  
  
    那么,“无明”灭故即“行”灭。“行”灭故即“识"灭。"识"灭故即"名色"灭。"名色"灭故即"六入"灭。"六入"灭故即"触"灭。"触"灭故即"受"灭。"受"灭故即"爱"灭。"爱"灭故即"取"灭。取“故”即“有”灭。“有”灭故即“生”灭。“生”灭故即“老死”灭。“老死”灭故即忧悲苦恼灭。 
  
   
  
   ——悉达多王子于后夜分明星出时,悟到了超越生死的真理!
  
   ——佛,如来,世尊,诞生了!
  
   佛经中说:
  
    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叹曰:“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着,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释迦佛的此一叹,是佛教最令人感动和信服的地方!
  
   
  
   第一、成佛的释迦,没有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到宇宙人生真相他,惊喜于众生原来和我一样也可以成佛啊!——这个众生,不仅仅是人,而是包括这宇宙天地间一切的生命,包括一条狗,一只鸡,一只蚂蚁,一只苍蝇、、、、、、、如此的平等,是历史上任何人任何宗教所没有的!
  
   第二、释迦自己成佛了,他并没有丢下苦难愚迷的众生不管,他发誓教育众生,让法界、虚空界所有众生都超越生、老、病、死之苦,达成生命的最高意义!
  
   所以佛菩萨从不放弃任何众生,包括那些罪恶的众生!
  
   所以佛菩萨看到众生的苦难,总是千方百计的救度,总是时时刻刻挂念着每一个愚迷的众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6 09: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悔改的人,利他的人,生死,这梵天的暗室,关不住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