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焦虑?《澜江课堂:家庭教育》图文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6 10: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孩子总是感到焦虑、情绪失控,煎熬于困境、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怎么办?今天,一起来学习帮助孩子应对焦虑的专业观点与19点育儿实践指南。


【本期专业观点】
隐性的焦虑
很多孩子都会感到焦虑。尽管已知有大约10-32%的儿童和青少年,正遭受着能被诊断的焦虑症,但其实有更多的孩子,经历着专业上无法诊断的明显焦虑。
(Merikangas, He,Burstein, et al., 2010; Walkup etal., 2008)
引自原著《Chil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A Practical, All-in-OneGuide》by Jess P. Shatkin, HarveyKarp

焦虑的煎熬
焦虑的孩子,不光受苦于焦虑症状本身,还煎熬于各种困境,包括同龄关系紧张、遭受羞辱和侵害。
引自原著《Handbookof Social Behavior and Skills in Children》by Johnny L.Matson

观点3焦虑的影响
有情绪焦虑障碍的孩子,往往会体验到一种极度的恐惧感、羞怯感、紧张感,于是可能尽量避免去某些场所,避免做某些事。通常会影响在学校的表现,经常错过一些重要的社交体验,而且在未来成人阶段有潜在的药物依赖问题的风险。
引自原著《A Nurse'sGuide to Women's Mental Health》, by Michele R.Davidson, PhD, CNM, CFN, RN


【本期实践指南】
应对焦虑的目标,不是彻底消除焦虑,而是帮助孩子管理焦虑。
虽然孩子焦虑,大人当然心疼。但是,爸爸妈妈也不需要过度保护孩子,只需要保持一个平衡。太多的焦虑会让人崩溃,但是适度的焦虑,其实是有益的。毕竟,焦虑是我们情绪的自我保护机制。只要孩子能够自在地尝试新事物,能处理生活中的常见困境,就还是适度的范围。爸爸妈妈需要帮助孩子明白:焦虑情绪,只是日常生活组成的一部分,而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完全可控、可预测的。
爸爸妈妈还可以表达,对孩子管理焦虑情绪的信心,鼓励孩子面对情绪,逐渐降低焦虑水平,和孩子一起,积极接受现实的预期。


爸爸妈妈首先需要,帮助孩子确定焦虑的类型和来源,弄清导致触发孩子焦虑的原因,才能去面对焦虑产生的情形。通常对孩子来说是不熟悉、不可知的因素,有的可能是明确的,也有可能是不明显的因素。

确定焦虑来源的方法
细心分析孩子近期是否有:
生活上的变化、学业上的变化、日常例行习惯的改变、身体健康的变化、新增朋友的变化、未知的变化、变化的模式、任何异常的改变。
2.2判断焦虑类型的方法
2.2.1过度焦虑的信号
如果孩子在至少半年里,过于或毫无理由地出现以下特点的4个以上:
1. 担心即将发生的事
2. 担忧过去的行为
3. 特别在意在学校、交友、在运动方面的各种综合表现
4. 有医学无法解释的身体不适,比如胃痛、头痛等
5. 过强的自我意识,感到很为难情
6. 异常地对很多事需要父母的安慰和保证
7. 极度的紧张、很难放松下来。
2.2.2广泛性焦虑的信号
如果孩子至少经历以下症状之一:
1. 坐立不安
2. 容易疲劳
3. 大脑一片空白
4. 易于愤怒
5. 肌肉紧张
6. 睡眠障碍。
2.2.3 分离焦虑的信号
如果孩子表现出以下行为特点:
1). 担心被孤立
2).形影不离紧跟父母
3). 一想到父母离开就特担心
4). 不想自己单独睡
5). 异常地害怕家里被破门而入盗窃
6). 害怕卧室的黑暗角落
7). 确信床底有可怕的东西
8). 担心父母会出什么事,或者父母会离开自己
9). 担心不在父母身边时,自己会出什么事
10). 拒绝上学
11). 难于入睡
12). 需要夜里留着灯睡觉,来[确保]屋里是安全的
13). 老做噩梦,梦到父母离开
14). 不希望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家里
15). 父母没有陪着一起出门时感到害怕
16). 经受着焦虑的身体症状
17). 父母不在身边时显得很痛苦
18). 父母暂时离开了很久还持续显得很痛苦
指南3. 时间节奏爸爸妈妈需要确保孩子感到安全,被关爱,被接受,然后再一步步减少焦虑的水平。
帮助孩子避免应激源、远离不舒服的情景,能短期有效减轻焦虑,但长远来说反而会加强孩子的焦虑,没法学会怎么应对焦虑的机制,形成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
爸爸妈妈需要谨慎任何变化的节奏。在和孩子都比较放松的时候,再引入变化、或者修改日程,而且预先给孩子足够的提示。


焦虑分级
首先教会孩子区分焦虑的轻重分级,并帮助孩子练习焦虑程度评级的方法,这样来避免孩子放大内心感受,能以轻松心态应对各种导致焦虑的情景。


4.2 尊重感受
爸爸妈妈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同时坚定地鼓励孩子不要放大内心的感受,表示自己能感同身受,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得到了尊重和确认,避免让孩子有被忽视的感觉。


直奔主题
孩子最害怕的,其实还有害怕的那件事之前的等待。所以,如果是必须面对的事,尽量缩短等待的时间,减少焦虑和恐惧。


打开天窗
爸爸妈妈可以在沟通的时候,直奔孩子最担心的不确定的因素,分析最坏结果的可能性,商量解决方案或备选方案,减轻孩子的焦虑。降低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无法避免的焦虑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应对。

4.5外化消解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发挥孩子最擅长的想象力,把担心的事,比喻成某个角色,或视觉化为某个事物,让孩子描述具体特点细节,便于找到抵抗这个角色的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替换对情绪感受的思考,恢复自主感和力量感,以外化的方式消解焦虑情绪。


学会耐受
鼓励孩子接受焦虑消除需要的时间(习惯性曲线),重复接触应激源,学会对焦虑的耐受。克服焦虑的最好方法,不是移除触发应激源,而是学会耐受焦虑。


转移注意
爸爸妈妈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定喜好,安排吸引人的、有趣的、熟悉的、舒心的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


4.8提升自尊
帮助孩子提升自尊,避免孩子因为自尊心很低,所以有类似行为倾向,比如不停向你寻求准许,过度地要你确认保证。


4.9社交关系
帮助孩子学会同龄关系建设的基本社交技能。孩子的焦虑,很多时候是来源于人际关系环境。特别是孩子感到、甚至即使是假想自己失去安全感、幸福感、自尊感的时候,孩子会很自然地产生焦虑情绪。


4.10确认安抚
当孩子反复向你确定某个信息的细节时,给予安抚和确认,孩子可能是因为想确认保证,打消心里的疑虑。


呼吸放松
在孩子有情绪变化时,教会孩子以放松姿势,深呼吸,减慢速度,有意识地感受自己呼吸,降低焦虑水平。


角色扮演
通过有角色扮演的卡牌实物桌游,帮助孩子在没有真实后果但是有挑战性的剧情游戏中,体验到胜任感与成就感,学会控制恐惧,以此增强信心、减轻焦虑。


避免事项
爸爸妈妈需要避免焦虑式育儿风格,对孩子的安全和情绪,表现出过于焦虑关注,这样可能会增加孩子焦虑的症状。


偶尔放羊
爸爸妈妈可以不定期允许一个放羊日,在这一整天孩子可以百无禁忌,可以随心所欲。当孩子过度焦虑时,就规划并让孩子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以此缓解焦虑。


4.15训练技巧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口头指导、互动活动、示范模仿等方式,训练减轻焦虑的技巧,面对焦虑产生的情形。教会孩子尝试与安全的合适的人来谈论自己感受。教会孩子选择、建立并维护好自己的正面情绪支持系统。


4.16体能释放
爸爸妈妈可以教会孩子如何通过体育锻炼、体能爆发来减轻焦虑。有些孩子通过释放自己多余的体能,促进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内啡肽的释放,有效地帮助自己安静下来。


4.17镇定调整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暂时回到一个安全区域,或者做最喜欢的事,比如自我激发、裹着毯子、阅读书籍等,让自己安静下来,缓解情绪。


4.18放松活动
引导孩子尝试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比如欣赏喜欢的音乐、嚼口香糖、绘图画画、背部按摩、抚摸宠物毛发等,减轻焦虑程度。帮助孩子进行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视觉意象引导等放松训练。


4.18.1 腹式呼吸
通过腹式呼吸这种放松技巧,来保持冷静,应对焦虑。具体方法:
1).轻触腹部,缓慢吸气,深深的、有力的一口气;
2).屏住呼吸3-5秒;
3).慢慢呼出;
4).循环3次,缓慢感受手的运动,过程中释放所有紧张,放松自己的情绪。


4.18.2 渐进式肌肉放松
通过有意识地,收紧和和放松肌肉群,来释放焦虑。注意避免任何引起疼痛的动作,并多加练习。具体方法:
1). 选择肌肉;
(肌肉群:左右手/前臂-前额-后背上部-左右前臂-眼睛和脸颊-后背下部-左右上肢-嘴/下巴-腿-左右小腿-躯干-肩膀-左脚/右脚-胃部-肩胛骨)
2). 挤压并收紧5秒钟;
3). 快速释放。
4). 重复三次。过程中感受放松与紧张的区别,让自己放松下来。


4.18.3 视觉意象引导
运用积极想象,视觉化引导自己缓解情绪。具体方法:
1).放松地闭上眼睛;
2).想象一个让自己愉悦的、平静的场景;
3).脑子里设想各种细节;
4).聆听场景中的各种声音。


4.18.4注意事项
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对这几个放松训练流程,需要坚持多加练习才会有成效。另外避免任何会让孩子疼痛的动作,引导孩子过程中注意感受身体。全程保持安全和舒适的状态。
4.19爸爸妈妈可以在厨房或客厅等最便利的地方,放一个布告牌,显示孩子最需要的信息:包括基本家规、家庭日程、亲子约定、奖励表等。让孩子有具体的行为参照,也会觉得一切可以预测,感到安全。

爸爸妈妈可在安静时光、游戏时间、作业时段、电视时段、阅读时段、熄灯时间、活动时间等情景,用计时器来让孩子安定下来,或者设定闹钟事件提醒。给孩子带来最需要的:章法感、预测感、安抚感、确定感、趣味感。

爸爸妈妈可以尽可能发挥想象应用各种可视化的家庭道具,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复杂,最好色彩丰富多彩、有吸引力,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可以装饰贴纸或孩子喜欢的形象,还可以是快速手写的备忘提醒条。
视觉化的信息可以包含与孩子约定的行为事项、基本规则、日程规划、进餐计划。

当孩子更加清晰地知道,外界对自己的预期的时候,就能更好地理解外部周围世界,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就会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答疑解惑】
如果您有关于孩子阅读培养、学习提升、身心健康、习惯培养、品格塑造方面的育儿困惑,请在评论区留言,在接下来的各期内容中,将会为您解答并提供具体建议。

【课程订阅】
您将享受到终身VIP级福利:更多家庭教育内容服务与惊喜,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