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行记104:被误解,怎么办?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7 0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豁达和无奈,很难区分,比如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你觉得他心里到底是哭是笑?很复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你试图表达某种深刻的观点时,也要预计它会遭受的误解。

套用一句流行语——既然“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对此有所预备,甚至是利用误解深入阐明自己观点,也就成了表达者的基本功。甚至可以说,被误解,正是表达者深入阐述一个观点的的机会所在。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解决方案不是避免误解呢?这当然也是尽量要做的,但是你必须明白,合格的表达,必须言之有物;而言之有物,要么是“不破不立”(否则就是废话),要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否则就是平庸),也就是说,是在扩充或者挑战听众既有的观念体系,而这就必然导致他们以某种意义上的曲解表示抗拒。辩论中之所以经常出现“稻草人谬误”,也就是按照自己惯常的理解树一个靶子,当成你的观点来攻击,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极端的例子,古希腊有个人学雄辩,试讲一题叫“雅典斯巴达政制得失”,观者如堵风头无两。这位老兄反倒不爽了,觉得自己一定是太过平庸,才会如此受欢迎,于是转回头去潜心治学。这个性格有点别扭,但是这个思考方向是对的:的确,如果所有人都能毫无疑义地接受,那你的观点得无聊到什么程度?

不过,换个思路想,这种黑暗的底色,正好衬托出一线光明。因为,既然误解是种必然,那么“澄清误解”,岂不正是说理的最佳方式?也就是说,既然你无论说得多么精彩和深刻,都会引起对方的质疑,那你的重点,岂不正是在澄清误解的时候,把自己的道理说清楚?

比如说,你要写一本《安全驾驶守则》,别指望在这个小册子里把问题讲清楚,因为无论你怎么强调,都一定会有人觉得是在危言耸听小题大做(平心而论,你在读类似手册的时候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感觉?)。而且最关键的是,作死的方式有无数种,你永远不可能预料到人家具体能玩出什么花样来。所以你唯一需要做的,是保证该说的都说到位了,至于让人真正理解其意义,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下一步要做什么呢?回应质疑。比如你说:后排乘客也要系安全系。有人问:后座不系也还好吧?反正有前面的座位挡着。你就可以淡定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会这样想,这个误解很正常,可是你知道吗?万一发生车祸,首先是前排座位不一定挡得住你,其次是撞到前排座位,也很可能导致颈部骨折。然后对方追问:可是在市区开车,速度又不会很快,没必要这么严格吧?你可以继续回答:你这样想很正常,因为我们一般人坐在车里对速度不敏感,市区的“速度不快”只是相对的,在车祸发生的时候,几十公里的时速,同样可以造成致命伤害。

像这样的对话,还可以再进行几轮,因为怀着侥幸心理的人,总还是会找出其他一些角度来提出质疑。可是没关系,因为“后排要系安全带”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就是要面对这些质疑,才能显现出来的。而且进一步说,恰恰是因为这些质疑,这项规则才有意义,因为它指出了人们的误区,能够切实增加安全系数,否则就跟“开车要小心点”一样,只是句不咸不淡的套话而已。

这个道理很微妙,你可以连在一起想:下士闻道为什么会笑?安全守则为什么一定会被嫌烦?表达者为什么一定会被误解?原因都是一样的——他们不懂你的妙处或者说重要性。但是别着急,因为只要你本身的立论是对的,那你澄清误解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巩固立论的过程。说白了,别人不攻击你,在旁观者听起来你的道理还没那么清楚,别人越是提出质疑,你的道理高明在哪里,才越是明显。

像这种“越挨打越强”的思路,其实是把辩论变成了上课,因为你想啊,有很多复杂的道理,本来就是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的,老师讲完之后,一定要留下很多时间答疑,利用问答的机会把道理说清楚。同样,你立了一个论,对方拿你的妙处当错漏,气势汹汹地反驳一大堆,他一边说你一边点头,然后微微一笑,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想。来,现在我告诉你,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发现没?与直接反驳其质疑相比,这是一种更高明的策略。因为它表明上是承认了对方的合理性,事实上则是把对方降低了一个维度——你说我错?嗯是的,这样的质疑很正常,我知道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可是,你知道为什么我明知道会有这样的误解,还是会这样说吗?以这种“把辩论变成上课”的思路,你可以利用误解,深入阐述自己的道理。所以,被误解固然是表达者的宿命,却也正是表达者的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