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用艺术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7 03: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浅予(1907-1995),画家。原名叶纶绮,浙江桐庐人。中学时自修绘画。1926年起在上海画过广告、教科书插图,并从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布景。1928年任上海漫画社编辑,开始漫画创作,后集成《王先生别传》和《小陈留京外史》。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并联合全国漫画家举办第一次全国漫画展,次年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为该会负责人之一。抗战爆发后,在上海组织漫画宣传队,任领队并参加郭沫若负责的政治部第三厅,投身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赴香港经办《今日中国》,次年回重庆,作《战时重庆》组画及叙事漫画《逃出香港》。1942年于贵州苗区写生,开始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1943年访问印度,归来后举办旅印画展。抗战胜利后曾赴美国举办画展。1947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叶浅予的艺术宗旨是自强不息。他一生勤奋,作画千千万,出版画集文集几十种。代表作有《印度舞姿》、《夏河之秋》、《中华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等。
总括叶浅予一生的艺术,可以归成三大类。第一类是漫画。第二类是速写,叶浅予的速写,在画界无出其右,他从30年代起就速写本子不离身,他的速写,大部分是用铅笔线,从《天鹅湖》开始用水墨改画,线条减至无可再减,堪称减笔大师。第三类是舞蹈人物画。40年代,叶浅予离开漫画,走向国画。第一批作品便是他访问印度归来所作的印度舞画。他用敦煌壁画和佛画的手法画天竺舞,用色厚重,线条工整流畅,有点壁画风。对这批画,徐悲鸿的评语是:“浅予之国画,如其速写人物,笔法轻快,动中肯綮。”宗白华的评语是:“浅予的印度舞面,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结合。”
叶浅予先生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的老主任,在中国画教学中艰辛创业,他的教学思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的人文智慧与人文境界使中国画大放光彩。教学中,叶浅予先生关于写形、写神、写意、写景、慢写、速写、意写、默写的“八写”教学主张已成为现今临摹课、写生课和创作课的重要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八十年代,他关于研究生课程三十二字的教学法扩展了整个中国画的教学视野,丰富了中国画教学的内涵,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中国画系几十年来的教学思想。(潘公凯在“纪念叶浅予百年诞辰艺术展”上的讲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