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家庭教育经验分享(自己挖个巨坑自己慢慢填)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21-1-27 0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现在才真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10年。我的两个孩子马上10岁和8岁了,我也差不多做了10年的全职妈妈了。想起刚做妈妈时候的手忙脚乱,孩子生病的时候的焦虑纠结,成长过程中的疑惑和感动,看着孩子从软软的婴儿长大成了小伙子、小姑娘,围绕在身边,这都是10收获。10年中还有一个收获,因为孩子的到来和成长,我自己对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学习了心理学,也在家庭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见解。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自己也能逐渐从繁忙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总结出这些年对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只能选娱乐八卦?我想发亲子中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发表选择板块只有娱乐八卦,没有其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只能先发了。感谢前面回复的同学啊,内容都没发就来马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教育内容很多,我先讲讲我对智力的看法。大家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说出来讨论。
  这里我把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贴出来。
  智力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培养的?一张图告诉你答案
  


  今天要给大家看的就是上面这张图,首先我们把这张图命名为智力环境反应范围图,简称反应范围图。这张图里到底包含了什么奥秘,能揭示什么玄机呢?
  分析这张图之前,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智力,什么是智商,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智力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智商是被测试者在智力测试中的表现而非真正的能力。换句话说,智商是通过工具测试出来的的一个数字表示你在同龄人群中处于什么位置,能揭示被测试者的部分能力。目前还没有发明把智力准确完整测出来的工具。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智力而非智商。
  智力的研究的历史很长,但对于智力到底是先天还是后天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西方国家对于智力的研究更加科学,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脑科学家等都通过不同的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有的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与生俱来的,在胚胎时就被决定了,也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塑造的,这其中最有名的是心理学家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在我设计好的特定世界里把他们养育成人,我可以保证无论其天赋、兴趣、能力、特长和他们祖先的种族如何,我都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政治家,当然也可以是乞丐、小偷”。当然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太绝对化,很多研究者都持折衷的态度,认为基因和环境对智力都有影响,其作用是交互的。但是究竟是怎样相互影响的呢?
  普通老百姓对于先天论这个观点比较难以接受,否定了后天的作用似乎就是接受宿命论了,个人失去了努力的动力。媒体也愿意宣传个人努力就能改变一切的成功学,仿佛这才是社会正能量。这种后天能够改变一切,教育可以塑造人生的观点对父母和孩子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好像孩子学习不好,要么父母没有教好,要么孩子不够努力。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这张图,看看能发现什么。?
  这张反应范围图是心理学家Irving Gottesman在阐述他关于先天和后天的范围反应原则时用智力举例,画出的一张示意图,他的观点认为基因一般不严格指导行为,而是个体的基因类型对不同的生活经历建立起一定范围的可能反应。换句话说,基因型为一个人面对不同环境可能展示出的表型设定了范围。一个重要的推论是,由于人们基因的不同,没有两个个体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特点的环境做出反应。回到智力,看看基因和环境是怎么发生交互作用的。
  以胡安、汤尼、弗雷迪三个儿童为例,说明分别在有局限的、一般的、丰富的环境下,智力的反应范围。
  从反应范围图上可以看出,环境的丰富程度对三个孩子的智力都有影响,胡安在遗传上有很高的智力发展潜能,汤尼的智力天赋一般,弗雷迪的智力发展潜能很低。在环境相似的情况下,胡安的智力总是高于另外两个孩子,而且他的反应范围是最宽的,从鲜有变化、缺乏刺激的贫瘠环境到丰富的环境他智力的变化最大。但是对于个人来说,环境从贫乏到丰富都能刺激智力的发展,比如弗雷迪赫汤尼经过环境的改变智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了反应范围图以后,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至少三个层次的事实:
  第一层次:智力是由天性和教养共同作用,交互影响的;
  第二层次:基因决定了智力的发展潜能,后天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潜能能够发展的程度;
  第三层次:教育很重要,但作用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对智力越高的孩子教育的作用越明显。
  理解了这三个层次,对于指导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有非常大的意义。智力既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智力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方面。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独立存在9种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空间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人际能力、自知能力、自然感知能力以及对精神和存在的思索能力。
  我们看懂这张反应范围图以后,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对孩子的行为:
  1、尊重每个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2、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不要局限在考试成绩;
  3、孩子的兴趣班选择的原则是扬长而不是补短。
  关于第一条,家长有个普遍问题就是喜欢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更好,考试分数更高,每个人的天生潜能是不同的,父母应该更善于发现自己的孩子的各种潜能,找到孩子成才的各种可能性,对孩子应该“无条件积极关注”。
  关于第二条,人的能力包括很多种类,遗憾的是学校考核的主要是前面3种,高考也是主要以这3种能力为考核对象。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是完全以学校的考核为标准,还是意识到学校教育的局限,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这个就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选择题。对于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的儿童,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可能是语言能力、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能力天赋不是很强,就算孩子受到最丰富的刺激,他能到达的高度也很有限。家长应该在学校教育之外,找到他潜力最大的某种能力,给予他最丰富的环境刺激,充分发展这种能力,这样孩子成长以后,虽然不能通过读名校成才,但是至少他有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独立地开展自己的人生。
  最后一条,关于儿童兴趣班的选择原则。这张反应范围图提示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应该扬长而不是补短,补短困难、费力而且效果不好,扬长正好相反。更重要的是学习自己擅长的东西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给焦虑的父母一些启示,不要只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考试成绩,把目标定远一点,找到孩子真正的潜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要让孩子在补习的道路上蹉跎他的美好年华。这样父母不纠结,孩子也有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既能快乐地生活,也能更好地成才。
  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