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8年来为何不上市?任正非回应(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6 | 2021-1-27 0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http://share.vrs.sohu.com/2942230/v.swf



  核心提示: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新华社深圳5月9日电 题:“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与任正非面对面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15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作为华为领军人物,任正非从一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影响了许多人……
  华为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创新之路?成功密码是什么?“28年只做一件事”的任正非究竟做了怎样“一件事”?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当下的深圳乃至中国应该如何创新驱动发展?政府需要筑牢哪些堤坝?
  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
  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
  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
  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环境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发展。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算了。这时深圳出了“22条”,提出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第三,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虽然我们和其他一些公司比管理已经很好了,但和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公司相比,多了2万管理人员,每年多花40亿美元管理费用。所以我们还在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提升内部效率。
  记者:华为每年花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价钱改进管理?
  任正非:你们知道吗?丰田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我们公司也待了十几年,才使我们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从生产几万块钱的产品开始,到现在几百亿美元、上千亿美元的生产,华为才越搞越好。我们每年花好多亿美元的顾问费。
  我们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第一步就是认真学习,使公司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现在我们正在自己往前一步,就想再做得更简单一些、更好一些。
  记者:华为有没有弱点?
  任正非:有。华为公司3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们就琢磨: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我们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记者:创新能把华为领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任正非:比如4K高清电视,现在北京、深圳都还做不到,但四川全省连边远农村用的都是4K高清电视,就是我们和四川电信合作做的。4K电视会把带宽、信息管道撑得很大。手机很快也是2K了,也会把信息管道撑大。这么大的管道一定要有人来做!4K现在还没有到来,VR(虚拟现实)就要到来了,还能互动,流量会远远大于4K。这是阻挡不住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巨大的战略机会。香港、澳门马上也会实现。四川的实践证明,普通的农村也可以享受很高的带宽。
  坚守“上甘岭”:“中心是有理想”
  记者:华为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您是否动摇过?
  任正非:没有。没炒过股票,没做过房地产这些东西。
  记者:没有诱惑么?
  任正非:没有。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记者: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文化的?
  任正非:傻,要总结的话就是傻,不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钱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创新者窘境:“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
  记者:历史上很多大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倒闭了,就像在《创新者的窘境》里写的一样。您有没有这种忧患意识?
  任正非:至少在大数据传送这个领域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白天鹅”。我们内部的思想氛围是很开放自由的,“黑天鹅”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技术潮流。
  记者:您对华为的未来比较乐观,但是您自己也在强调“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为什么?
  任正非: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公司也会懈怠,我们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增长完了以后会不会变懒呢?我们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二,我们国家一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物权都有物权法保护了,至少知识产权要等同于物权。国家要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发明。
  记者:前段时间您和爱立信签订了一个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任正非:是的,签订后我们公司高层欢呼雀跃,因为我们买了一张世界门票。我们一个普通员工写了个帖子,说“我们与世界握手,我们把世界握到了手中”。
  如果我们保护原创发明,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创,最后这个原创就会发展成产业。
  修宽航道:“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
  记者:企业间的竞争其实挺残酷的,但刚才听您讲到和国外的竞争对手可以自如地对话,这是怎么做到的?不是都讲企业竞争搞焦土政策吗?
  任正非:那是别人说的焦土政策,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华为是小公司的时候就很开放,和别人总体都是保持友好的。为什么我们在国际市场有这么好的空间?因为我们知识产权的“核保护伞”建立起来了,这些年我们交了那么多的知识产权费给别人,当然我们也收了非常多的专利费,和那么多公司签了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本身就是友善、尊重别人嘛。我们现在发展速度比别人快,进入的领域比别人深,我们还要顾及世界的发展。
  记者:华为都是在主航道作战,那现在主航道是越来越宽了呢,还是越来越窄了呢?竞争对手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强了,还是怎样一个情景?
  任正非: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出未来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是把航道修宽了,在航道上走各种船,游艇啊、货轮啊、小木船啊,是别人的,运营商也只是收过路费。所以我们要跟千万家公司合作,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管住“两条堤坝”:“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
  记者:在深圳,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怎样?您对政府有什么建议?
  任正非:深圳市政府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政府基本不干预企业的具体运作。法治化、市场化,其实政府只要管住这两条堤坝,企业在堤坝内有序运营,就不要管。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在法治化和市场化方面给企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记者:深圳创新型经济如何走在全国前列?
  任正非:深圳就是要率先实现法治化、市场化,这方面要走在全国前面。打知识产权官司,法庭要公正判决。
  记者:过去有一个阶段,珠三角地区被称为“世界工厂”。您怎么看这些年珠三角走的世界工厂之路?这条路对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有怎样的价值?
  任正非:20多年前你来华为看,会觉得华为是家快关闭的工厂。我们是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一个烂棚棚里面起家的。我们曾经也是落后工厂,落后到比珠三角的加工厂还可怜。
  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珠三角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东南亚去了。你不能只看珠三角有少数高科技公司成功了。高科技公司也是在“低科技”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你只要给他条件,他就会改进自己、赶超自己,慢慢就会发展。高科技公司也需要“低科技”的零部件。
  记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制造业的支撑,所谓高科技也是没有基础的?
  任正非:是的。我们的高科技是由多少“低科技”组成的?每个零件都是高科技吗?不可能。我们的产品是由多少零件组成的?以前买这些零件,我们都是付人民币,到东莞提货,现在是付美金,到东南亚提货了。
  走向繁荣:“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玉米就是实体企业”
  记者:您觉得现在抓住国际机遇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重点应该是在哪些方面?
  任正非:第一,减税,先把税减下来。减税可以带来企业持续减负,从而增加更多投资和创新,企业有钱搞研发,这样就可能得到休养生息和喘息的空间,产业就能做大,税基也大了。第二,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机制。华为这些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是3:1,每年经营增值部分,按资本与劳动的贡献设定一个分配比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记者:创新跟改革开放是什么关系?
  任正非:创新就是释放生产力,创造具体的财富,从而使中国走向繁荣。虚拟经济是工具,工具是锄头,不能说我用了五六十把锄头就怎么样了,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玉米就是实体企业。我们还是得发展实体企业,以解决人们真正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中心,才能使社会稳定下来。
  记者:有人说这些年改革的动力有弱化的现象,您怎么评价?
  任正非:我认为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实现不了,它的动力就弱化了。但真真实实的是,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辘轳篱笆狗都没有变,你怎么能变成“富二代”呢?如果我们抱着一种努力创造、缓慢健康成长的心态,每个人的满意度就提升了。
  战略耐性:“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记者:美国硅谷是世界高科技的高地,中国创新的希望何在?
  任正非: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我们搞科研,人比设备重要。用简易的设备能做出复杂的科研成果来,而简易的人即使使用先进的设备也做不出什么来。
  记者:中国有可能成长出许多个“华为”吗?
  任正非:可以的。第一,小企业做大,就得专心致志为客户服务。小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企业,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就是要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第二,先在一个领域里做好,持之以恒做好一个“螺丝钉”。第三,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胀。我始终认为企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发展。
  泡沫经济对中国是一个摧毁,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搞科研。一个基础理论变成大产业,要经历几十年的功夫,我们要有战略耐性。要尊重科学家,有一些人踏踏实实做研究。如果学术研究泡沫化,中国未来高科技很难有前途。不要泡沫化,不要着急,不要大跃进。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我们公司在世界资源聚集地建立了20多个能力中心,没有这些能力中心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就没有我们的领先世界。中国必须构建理论突破,创新才有出路。小改、小革,不可能成为大产业。
  记者:您说的理论创新是指基础研究?
  任正非:理论创新比基础研究还要超前,因为他写的方程也许连神仙都看不懂,就像爱因斯坦一百年前写的引力场方程,当时谁也看不懂,经过许多科学家一百年的研究才终于证明理论是对的。很多前沿理论突破以后,人类当时都不能理解。
  记者:华为聘用的国外科学家很多?
  任正非:我们海外研究所的科学家大多是外国人,所长是中国人,所长就是服务。我们“2012实验室”现在有700多位科学家,今年会到1400多人。
  记者:高科技发展应该以基础理论为支撑?
  任正非:有理论创新才能产生大产业,当然有技术创新也能前进。日本一个做螺丝钉的小企业,几十年只研究螺丝钉,它的螺丝钉永远不会松动,全世界的高速铁路大都是用这个公司的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研究。我去过德国的小村庄工厂,几十年就做一个产品,打出的介绍图不是说销售了多少,而是占世界份额多少,村庄企业啊!
  记者:就您在华为成长过程中的感受,我们国家在未来一轮经济周期怎样才能“抢占”高新技术的一席之地?
  任正非:首先不要有“抢占”这个概念,一抢,就泡沫化。就是踏踏实实做基础,融入世界潮流,与世界一同发展,分享世界的成功。
  未来三十年:“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记者:有人说深圳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其中的一个动力源就是华为?
  任正非:未来信息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可想象,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社会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伴随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实现等等,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我们面对着极大的知识产权威胁。过去二三十年,是从落后通信走向宽带通信的二三十年,全世界出现多少大公司,美国思科、谷歌、Facebook、苹果,中国没有出多少,就是因为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大产业,比如VR虚拟现实,中国在这些产业是有优势的,但是要发展得更好,必须有十分苛刻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记者:您觉得中国应该建设和发展怎样的一种商业环境?
  任正非:我认为中央提出新常态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再追求高速度了,适当发展慢一点,有发展质量才是最根本的。
  有个专家说,投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延方式,比如建一个钢铁厂,再建一个钢铁厂,又再建一个钢铁厂,规模就做大了;第二种叫普罗米修斯投资,普罗米修斯把火偷来了,有了火才有人类文明,这就是创新突破。我们国家提出要沿着创新之路增长经济,是正确的。外延式增长,投资越大产品越过剩,价格越来越低,投资效果越差。
  记者:在您看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同时面临的大风险是什么?
  任正非:我觉得,中国经济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问题。主要是不要把自己泡沫化了。中国的情况还是比别人好的,只要不让假货横行,就出不了大的问题。
  防范危机:“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记者:您觉得深圳未来的危机在哪里?
  任正非:很简单,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记者:华为是深圳本土成长的企业,您对深圳的城市发展比如国际化、改革开放等有怎样的期望?
  任正非: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我们国家最终要走向工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记者:对一些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没有一些建议?
  任正非:首先中国要建成法治国家,企业在国内就要遵纪守法。你在国内都不守法,出去一定是碰得头破血流。所以我不支持中国企业盲目走出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会几十年一百年慢慢释放影响。第二,要学会在中国管理市场经济,在中国你死我活地对打,还活下来了的话,就能身强力壮地出去跟别人打。中国要加强法律、会计等各种制度的建设,使自己强盛了走出国门。不然企业走出去会遇到非常多的风险,最后可能血本无归。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法治化,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记者赵东辉、李斌、刘诗平、蔡国兆、彭勇、何雨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垄断企业的最大问题是

  2016-05-09 17:50 星期一

  垄断企业的最大问题是你别无选择,如果再投诉无门(基本都是这个情况),就只有选择放弃,但是放弃的越大...而造成积累问题越多
  垄断
  词语垄断 http://cidian.911cha.com/
  拼音lǒng duàn 注音ㄌㄨㄥˇ ㄉㄨㄢˋ
  词性动词
  近义词把持、操纵
  基本解释http://cidian.911cha.com/
  ◎ 垄断 lǒngduàn
  (1) [be widely separated by mountain range]∶山脉阻隔
  (2) [monopolize]∶独占;专卖。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
  垄断资本
  垄断价格
  引证解释http://cidian.911cha.com/
  1. 高地。语本《孟子·公孙丑下》:“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於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 朱熹 集注:“龙音垄。垄断,冈垄之断而高也。” 宋 叶适 《林叔和见访道旧感叹因以为赠》诗:“不求垄断登,有路直如弦。”
  2. 引申指把持、独占。 宋 杨万里 《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诗:“关征岂得已,垄断欲何为。”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司城堵公》:“我之为此,所以杜垄断之商也。”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我常说,她丈夫是大糖商,想垄断一切的糖业,她呢,也到处想垄断一切的听众!”

  如何从根本上打破 垄断行业“世袭制”?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特约评论员 李宏


  近期,中央巡视组对中国工商银行进行巡视时指出,该行“近亲繁殖”现象突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691名干部中,220名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统内工 作,竟占职工总数的30%。这还没把同学、远亲和各种社会关系等统计在内。真乃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消息一经披露,公众哗然。
  垄断行业“世袭制”为什么总是不能打破?
  国有五大行存在比较突出的“近亲繁殖”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以往银行的考试报名中,有一栏选项赫然注明:是否有亲属在X行。远亲近邻中如果有一人在银行体系中有话语权,报名入选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如今国企垄断行业的“世袭制”,因其工作相对稳定、收入较高而被人诟病。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5年工商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4502亿元,比上年增 长7.6%,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成长性。实现净利润2777亿元,比上年增长0.5%。在2016年《证券时报》“中国十大银行薪酬曝光”中,国有五大行 职工的年平均薪酬已达22万元至28万元。这与一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相比,显然属于“天价”薪酬。
  除银行外,石油、电力和烟草系统等垄断行业,也都有不少内部人员的配偶、子女。辽宁省一家拥有职工超10万人的涉油大型国企,对职工子女的就业倾斜已存续 多年。其实,“世袭制”现象又何止在垄断行业存在,在一些央企、国企里都比较突出。去年6月,中央巡视组对26家央企进行专项巡视,在报告巡视反馈情况 时,提到多家央企被指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近亲繁殖”、“带病上岗”等问题。
  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各行各业难免有亲朋之间的推荐和帮衬,这本无可厚非。职工退休、退职,子女顶替参加工作,也曾是我国历史上一项行之有效的劳动就业 制度。但改革开放前的子女接班顶替,只是作为一种补偿性、照顾性的福利政策,因其涉及面较窄,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并未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的确,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子女顶替制度对促进就业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变相“世袭”早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需求,不是解决就业问题 的根本之策。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国企就业岗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对社会的贡献也悬殊不到几十倍。在高薪酬岗位大搞“世袭制”,不仅加剧了企业的 内耗和扯皮,影响到国企竞争力的提升,更凸显了社会不公,严重挫伤了低收入岗位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垄断行业“世袭制”早当休矣。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
  其一,国企尤其是资源垄断性企业,必须取消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打破“世袭制”。
  要消除资源垄断性企业“世袭制”用工的土壤和条件。所有存在“世袭制”现象的国企负责人,应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并切实加以改正。应该让国企真 正成为市场化的企业,让高管真正成为职业经理人,以市场化的标准严格考核。今后,所有就业岗位都必须要面向社会,公平公正招考,确保就业公平。实行竞争上 岗,不拘一格降人才,能者上,庸者让,使真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行业绩薪酬。
  其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并加强监管。
  国企“世袭制”之所以久未打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国企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所致。只有推进现代企业化治理,明确市场化用工制度,限制国企领导的任意用工权,加强监管,使招聘岗位条件人人平等,企业才能任人唯才,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三,媒体和公众也应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监督。
  媒体应发挥好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存在“世袭制”现象的国企,发现一例,曝光一例,让“近亲繁殖”者无处藏身。同时,公众也应擦亮眼睛,积极举报国企的“近亲繁殖”行为,直到彻底解决问题为止。
  总之,健全制度、从严监管和群众监督等多措并举之时,才是垄断企业“世袭制” 消亡之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将赢得菲律宾大选?

  菲律宾大选将于9日举行,将选举产生包括新一届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地方行政长官和议员在内的职位。本次大选备受瞩目。当地媒体认为,新一届政府的产生或将对菲律宾未来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三名候选人谁更有胜算?
  菲律宾总统选举实行简单多数制,即无论候选人的选票是否超过50%,只要其票数最高即可当选。根据菲主要民调机构社会气象站5日发布的最新民调,达沃市长罗德里戈·杜特尔特以33%的支持率位居榜首,女参议员格蕾丝·傅和执政党候选人、前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罗哈斯分别以22%和20%的支持率位居其后。
  杜特尔特并非出身于政治世家,不过其硬汉形象与大嘴风格让他在主流选民中相当有市场。
  罗哈斯则为菲律宾传统政界人士,竞选口号是要延续阿基诺政府的政策,难以讨好喜新厌旧的选民。格蕾丝参政时间较短,常被人认为缺乏执政经验,其政策同样以延续上届政府为主。不过得益于其清新的政治形象,格蕾丝还是获得了不少支持。
  新政府如何应对挑战?
  对菲律宾大部分民众来说,社会福利和就业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罗哈斯和格蕾丝均承诺,将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并发展经济以解决相关问题。杜特尔特则认为,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他承诺要在短期内解决目前猖獗的犯罪问题。面对腐败的警察系统,杜特尔特承诺要给予警察更丰厚的薪水,同时惩治任何形式的腐败。
  在国际方面,南海问题是新任总统不可回避的。杜特尔特在今年的竞选演讲中明确表示,愿意搁置南海主权争端。他说:“我和中国有类似的立场,不认为能通过国际仲裁庭解决(南海)争端。”他表示愿同中方一同开发南海。此外,他还曾表示要与美国和澳大利亚断交,不过这被观察家认为仅仅是逞口舌之利而已。
  格蕾丝和罗哈斯则表示要通过国际仲裁庭来解决南海问题。不过两人也希望能在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发展与中国关系,倾向于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据新华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正恩表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你不用核我也不用

  环球网 作者:胡若愚

  原标题:金正恩:朝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或为"以核制核"

  朝中社5月8日提供的照片显示,5月7日,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金正恩在平壤425文化会馆举行的朝鲜劳动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天会议上发表讲话。据朝中社8日报道,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金正恩7日表示,朝鲜将履行防止核扩散义务,为实现世界无核化而努力。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7日在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说,只要敌对势力“不使用核武器”侵犯朝鲜主权,朝鲜就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比朝鲜政府今年1月在第四次核试验后发表的声明,金正恩这一表态给朝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进一步阐明了前提,似可以理解为:你不用核,我也不用核。
  朝鲜媒体8日报道,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金正恩7日在劳动党七大第二天会议上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朝鲜中央通讯社在其网站中文版上播发的报道,金正恩表示,朝鲜是“负责任”的“持核国家”,“只要敌对势力不以核武器侵犯朝鲜的主权,朝鲜就按已阐明的立场,不会先使用核武器”。
  朝中社当天播发的英文版和朝文版报道也使用了意为敌对势力“不使用核武器”的相同表述。
  【或为“以核制核”】
  从字面上理解,金正恩这一最新表态可能意味着,朝鲜核武器只用于应对他国的核武器、而非常规武器。也就是说,朝鲜政府所说的“核遏制力”意在遏制他国用核武器侵犯朝鲜主权。这与朝鲜官方先前阐述“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时有所不同。
  朝鲜2006年10月进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前,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表示朝鲜“决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和进行 ”,朝鲜的核武器是“遏制战争的力量”,“完全是针对美国的侵略威胁,是为了保卫朝鲜的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安全,也是为了防止在朝鲜半岛发生新战争”。
  2013年2月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同年4月,朝鲜第十二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巩固自卫性的核拥有国地位》法令,写明核武器是“防卫武器”,朝鲜既不会对非核国家动用核武器,也不会用这类武器向它们发出威胁,除非这些国家与“敌对拥核国家”一道对朝鲜发动侵略和攻击。
  今年1月6日,朝鲜政府在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即所谓氢弹实验后发表声明,其中提到,“只要敌对的侵略势力不侵犯朝鲜主权”,朝鲜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以上这些先前的政策宣示并没有排除朝鲜使用核武器反击他国用常规武器攻击或侵略朝鲜的可能性。外界普遍认为,用核武器弥补朝鲜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对美国和韩国的弱势,是朝鲜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动因之一。
  而且,随着朝鲜近年来因核试验和使用弹道导弹技术发射卫星而承受越来越严厉的国际制裁,朝鲜面临的国际压力、尤其是来自美韩的军事压力加大,朝鲜官方曾数次表示将对美韩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甚至核打击。
  比如,今年3月7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谴责美韩联合军演是对朝鲜主权最露骨的“核战争挑衅”,警告将进行先发制人且具有“进攻性”的核打击。
  清华—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核政策专家赵通认为,从金正恩的最新表态看,朝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比先前更具体明确了一些,也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先前一度提出的先发制人政策。
  赵通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朝鲜这次明确说明其发展核力量旨在实现威慑、而不是其他更广泛的目的,借此表明其核武器的防御性性质,以及不会进行核挑衅的意图。虽然朝方这一表述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但总体反映了朝鲜希望树立“负责任”“核武器国家”的形象。
  国际关系学院朝鲜半岛事务专家曹玮认为,金正恩最新表态意在告诉美韩,只要不用核武器来对付朝鲜,无论是核威慑还是核打击,朝鲜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应该是一个缓和的信号,朝鲜在这方面的立场有所软化。
  【韩国官员反应冷淡】
  就朝鲜的核政策,金正恩7日还说,朝鲜将“诚实地履行对国际社会承担的不扩散核武器义务,为世界无核化进行努力”。
  朝鲜政府今年1月在举行核试验后的声明中也提到,朝鲜“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转让相关手段和技术”。这意味着朝鲜承诺不会进行横向的核扩散。
  赵通认为,金正恩此番重申了朝鲜的核不扩散政策,也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纵向核扩散、即提高核武器质量和数量方面,朝鲜的态度同样没有变化。金正恩在工作报告中提到:“朝鲜劳动党顺应局势和革命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经济建设和核武装建设并举的战略路线,为贯彻落实它开展了积极斗争。”
  《劳动新闻》6日刊文强调:“针对美国执拗的对朝孤立扼杀活动,朝鲜把经济建设与核武装建设的并举路线加以法律化。”
  另外,金正恩7日还说,朝鲜将继续发展宇宙科技,制造并发射更多实用卫星。
  针对金正恩表示朝鲜将“为世界无核化而努力”,韩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8日说,这与朝鲜先前在无核化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区别。
  这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告诉韩国联合通讯社记者,虽然金正恩称朝鲜是“负责任的核武装国家,提到世界无核化”,但那意味着朝鲜“只会在全世界都放弃核武器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核武器”。
  一些韩国专家接受韩联社采访时认为,朝方这一表态与其寻求发展核武器的既有立场并无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公共场所吸烟上节目 控烟协会:希望他道歉

  (原标题:文章公共场所吸烟上法制节目 餐馆被调查)

  【控烟协会希望文章认错道歉】针对演员@文章同學 在火锅店内包房抽烟的视频,L秒拍视频北京控烟协会会长回应称,越是社会公众人物,越要有守法意识,越应该发挥正能量,否则负面作用会更大。我们希望文章应该立即对新闻报道做出积极回应,承认错误,求得社会的原谅,才是明智之举。(法制晚报)
  日前,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节目报道,演员文章在一家火锅店禁止吸烟的包厢吸烟,导致涉事餐馆被调查。节目还连线文章经纪人,对方当时表示自己还未看过文章吸烟的视频,但也明确表示:“在禁止吸烟的地方肯定是不能吸烟啊。”
  据节目报道,文章和友人在北京朝阳区一家火锅店包厢内用餐,在长达半分钟的视频中,文章一边吸烟一边和友人交谈,期间并没有相关服务人员过来阻止。据悉,自2015年6月1日起,北京公共场合禁止吸烟,餐馆也有责任进行劝导和制止。随后5月6日上午11点,朝阳区卫生监督所的执法队员来到了这家位于将台路附近的火锅店进行调查。
  据悉,这家火锅店门口就有为客人准备的吸烟区,对于演员文章在店内包厢里吸烟一事,火锅店服务员表示:“当时没看到,看到的话肯定会及时阻止,每桌客人都是一样的。”该服务员还称,自己后来进到包厢时闻到烟味,便提醒文章不能抽烟。
  《法治进行时》记者还就此连线文章经纪人,对方表示,自己还没看见相关新闻,但也表示:“在禁止吸烟的地方肯定是不能吸烟啊”,并称“我先看一下视频好吗?我现在在拍戏现场。”
  据悉,按照相关规定,餐馆服务人员发现客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应该及时制止,对于不听劝阻的客人,可以进行50到200元的罚款。该火锅店服务人员向记者表示,对于不听劝阻的客人,他们也很无奈。不过,当天卫生执法人员对这家火锅店开具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落实控烟条例,立即整改,同时责令餐馆负责人到卫生行政部门做进一步的调查处理,并将面临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责令处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真的要完了...回帖居然不可以发视频和图片...人气也明显不行了...时间问题了...
  技术进步了...但天涯没有...问题很大很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7 08: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手里的荣耀3c还在用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