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的五大战区?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18-5-23 12: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区”的编制原为军事委.员会为抗.日所作的军事作战部署,抗战前夕为五个战区,至1945年增至十二个战区。这些战区分别受到各地行营指导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统.一指挥全国陆、海、空军。行政院所属的军政部、海军部,归军事委.员会兼管。1945年后,各战区陆续取消或改制。1937年8月20日,军事委.员会颁布战区及战斗序列,成.立五个战区: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下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后改由蒋.介.石兼),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后改为李宗仁),下辖第三、五集.团军;另将西南各省部.队编为一、二、三、四四个预备军,随时听候调遣。1937年9月17日,军事委.员会划津浦路北段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1937年10月26日,增设第七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下辖第八、十五、二十三集.团军,在长江下游沿岸布防。1938年2月,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程潜,在平汉路作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在山西作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在苏浙作战;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在粤桂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在津浦路作战;第六、第七战区撤销,增设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守备甘宁青地区。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1938年11月军令部在南岳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撤销广州、重庆、西安行营,增设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战地党.政.委.员会,并根据战局变化对战区进行了调整。第一战区,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长官为卫立煌(1947年3月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一部,司令长官为阎锡山(1948年改制为太原绥靖公.署);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司令长官为顾祝同;第四战区,辖广东、广西两省,司令长官为张发奎;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长官为李宗仁;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司令长官为朱绍良(后改制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九战区,辖鄂南及湘赣两省,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第十战区,辖陕西省,司令长官为蒋鼎文;另设鲁苏战区、冀察战区两个游击战区,分别以于学忠、鹿钟麟为总司令。因南北战区相距数千里,难于统.一指挥,1938年12月,军事委.员会设立桂林行营、天水行营,分任西南、西北各战区的作战指挥。桂林行营统辖第三、四、九战区,天水行营统辖第一、二、五、八、十战区及鲁苏、冀察战区。1939年2月,撤销重庆行营,改在成都及西昌分别设立成都行辕和西昌行辕。10月,恢复设置第六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12月,增设昆明行营。1940年4月,撤销桂林行营、天水行营。5月15日,撤销第十战区。1945年1月,军事委.员会再次调整战区及战斗序列,撤销第四战区、鲁苏战区,恢复设置第十战区(1945年10月改为衢州绥靖公.署,1949年1月18日改为福州绥靖公.署),增设汉中行营(即后来的华北剿总)、赣州行辕。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主要是为了接收日本占领区与对抗中.国共.产党做好准备。1945年6.月26日,增设第十一战区(后来的保定绥靖公.署)、第十二战区(后来的张垣绥靖公.署),分别以孙连仲、傅作义为司令长官,准备接收华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蒋.介.石划中.国战区为15个受降区,由中.国国.民.党所属部.队分别接收侵华日军128万余人投降。其中,第十一战区接收平津和冀鲁,第十二战区接收热河、绥远和察哈尔。军事委.员会于1945年9月设立北平行营(也就是后来的华北剿总)、东北行营(后来的东北剿总)。10月,撤销昆明行营。12月,设立武汉行营(后来的华中剿总)。1946年3月,设立西北行营(后来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4月,撤销成都行辕,改设重庆行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