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常见灾害的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20-9-13 15: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光返照现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一类现象。从表现上看,系统的某一重要转台参量在达到极值后以较快的速度开始回落,直至极小,就如常言所说的“物极必反”。例如,当太阳刚落到地平线下时,天空会突然变得非常明亮,这是回光返照的原始定义。它也比喻旧事物灭亡之前表面上短暂的兴旺景象。对人而言,是指人在弥留之际,由晕晕沉沉突然转为清醒,精神与体力均达到良好状态,但它实为假象,因为生命之火很快就在他们身上熄灭了。 生活中也不乏发现有一些类似的现象,象关闭的白炽灯之后灯丝会闪亮一下;关闭水龙头之后,水先断流后会突然滴下一串水珠,尔后才是真正的断流;一锅沸腾的开水把热源突然关闭,水沸腾的剧烈程度不是缓慢降低,也不是突然停止,而是先增加尔后急剧减少。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也有过这类现象,尤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每个封建王朝在覆灭之即,总有一次大规模的猖狂反抗,比如在唐王朝行将就木、奄奄一息的垂亡过程中,一些著名人物屡注强心剂,强使李唐王朝回光返照,但终究未能挽救它灭亡的结局;自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日趋衰退没落,虽已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军,但只能说是清亡之前的一种回光返照。 因此,可以知道,在一些自然灾害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回光返照现象。现在我们已经发现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前常出现各种先兆,比如地震发生前的各类动物异常行为。那么回光返照现象表现在哪里呢?运用到灾害领域里是指某种灾害出现时,自然界中地某种现象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相对平静、正常的状态。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现在已发现台风来临前,四周无风。据资料记载, 1703年,异常猛烈的大西洋强风和暴雨接连两个星期袭击了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11月25日,在整整半个月的恶劣气候之后,天气突然放晴,海上风平浪静,人们终日担忧的暴风雨终于过去了。人们都希望晚间能好好地睡个安稳觉。船员们纷纷准备各种用具,预备在近一两天拔锚起航。11月26日白天,天气极好,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天的温和和宁静之后隐藏着一场更为凶恶的灾难。当天午夜,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风暴雨向英格兰南部和威尔士扑来。强烈的劲风不停地咆哮,形成了巨大的海啸,据估计,这次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万英镑,死亡人数近万人。再如在1896年6月15日,日本爆发的特大海啸前夕同样也是天气晴朗万分。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1905年上海的风暴潮2.6万人丧生,1906年珠江口的一场台风在毫无征兆中爆发导致1万多人丧生,1922年的汕头海啸发生前夕天气异常的平静。 还有,在大地震来临前往往也是相对平静,人们察觉不出来。例如,1927年5月23日的甘肃古浪,当日,阳光灿烂,突然,一阵剧烈的震动袭来,但很快又平静下来。随后不知隔了多久,地下深处传来可怕的雷鸣,大地疯狂颠簸着,云集的尘灰飞扬起来,院子已不复存在,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8级,致死4万余人,倒塌房屋40余万间。还有著名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4分,地下的岩石断裂了,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夷为平地,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然而,仅仅在一分钟前,这里还是平静的,那夜的四周围特别平静,平时小虫子的叫声,青蛙闹嚷声,一声儿都没有了,静得反常,静得叫发怵,灾难突发于这万籁具寂得夜间。 另外,科学观测发现,大磁暴来临前,磁扰也反而是相对较为平静的。 在科学文明萌芽初期,人类就渴望能预测自然灾害,但限于人类的力量,许多预测都处于无力的幼年状态和前兆的认识阶段。即使至今,虽然具有较好的预报理论和科学设备,但对比如气候的变化、特大暴雨和大地震的预测仍是十分刺手。原因就是自然灾害的骤发性和突发性。我们也可以乐观的认为,在人们长时期的同自然灾害的抗争过程中,凭借感性经验,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灾害现象及过程的表象的认识。虽然这些经验远远对付不了灾害的发生,但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预测得简单方法。真正要防治和抵御灾害,需要科学手段来把握灾害得形成和发生的机理和规律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9-13 15: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已发现台风来临前,四周无风。据资料记载, 1703年,异常猛烈的大西洋强风和暴雨接连两个星期袭击了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11月25日,在整整半个月的恶劣气候之后,天气突然放晴,海上风平浪静,人们终日担忧的暴风雨终于过去了。人们都希望晚间能好好地睡个安稳觉。船员们纷纷准备各种用具,预备在近一两天拔锚起航。11月26日白天,天气极好,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天的温和和宁静之后隐藏着一场更为凶恶的灾难。当天午夜,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风暴雨向英格兰南部和威尔士扑来。强烈的劲风不停地咆哮,形成了巨大的海啸,据估计,这次风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万英镑,死亡人数近万人。再如在1896年6月15日,日本爆发的特大海啸前夕同样也是天气晴朗万分。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1905年上海的风暴潮2.6万人丧生,1906年珠江口的一场台风在毫无征兆中爆发导致1万多人丧生,1922年的汕头海啸发生前夕天气异常的平静。 还有,在大地震来临前往往也是相对平静,人们察觉不出来。例如,1927年5月23日的甘肃古浪,当日,阳光灿烂,突然,一阵剧烈的震动袭来,但很快又平静下来。随后不知隔了多久,地下深处传来可怕的雷鸣,大地疯狂颠簸着,云集的尘灰飞扬起来,院子已不复存在,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8级,致死4万余人,倒塌房屋40余万间。还有著名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4分,地下的岩石断裂了,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夷为平地,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然而,仅仅在一分钟前,这里还是平静的,那夜的四周围特别平静,平时小虫子的叫声,青蛙闹嚷声,一声儿都没有了,静得反常,静得叫发怵,灾难突发于这万籁具寂得夜间。 另外,科学观测发现,大磁暴来临前,磁扰也反而是相对较为平静的。 在科学文明萌芽初期,人类就渴望能预测自然灾害,但限于人类的力量,许多预测都处于无力的幼年状态和前兆的认识阶段。即使至今,虽然具有较好的预报理论和科学设备,但对比如气候的变化、特大暴雨和大地震的预测仍是十分刺手。原因就是自然灾害的骤发性和突发性。我们也可以乐观的认为,在人们长时期的同自然灾害的抗争过程中,凭借感性经验,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灾害现象及过程的表象的认识。虽然这些经验远远对付不了灾害的发生,但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预测得简单方法。真正要防治和抵御灾害,需要科学手段来把握灾害得形成和发生的机理和规律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9-13 15: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藏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因熟睡来不及躲避者,应当“伏而待定”,切勿仰卧,侧过身来也能争得生存的机会。
搬动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 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存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