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海色随天等高手谈谈车外钢板厚簿与安全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1-30 06: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几个人争论了老半天,有人说汽车外钢板厚安全,有人说安全不安全不能看外钢板厚不厚,等等,请海色随天和各位高手发表高见。
上面一楼、二楼的朋友回答非常好!我再补充一些看法,还不一定有上面说的正确。网上已就这个问题登出多篇帖子,甚至有人称其为“钢板论”,但答案基本一致,那就是上面朋友说的“不能看外钢板的厚度来确定汽车的安全性”。大家都知道车辆行驶发生碰撞可能性最大的莫过于赛车场上,而赛车为求安全,都是在内部加装防撞杆(梁),而没有加厚外钢板的。这其实这也是目前普通乘用车为什么更强调结构安全的科学道理,换句话说,汽车内部的防撞、抗挤压结构(包括前后防撞梁,吸能区,侧面防撞杆,底盘、A、B、C柱,溃折机构等)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吸能效果如何才是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做为普通汽车上路行驶,有比这更重要的是驾车人自身的安全意识与技能;再有就是汽车自身的操控性能和安全配置,如:气襄、安全带、高位刹车灯等等。其中,操控性配置有许多,如ABS、EBD、ESP等等。汽车安全主要保证人员的安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发生碰撞的瞬间,有效降低对人员身体及性命的危害才是本。NCAP碰撞试验也是围绕这个主题而进行的。汽车自身的强度要适度才好,既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也只有这样,汽车本身达到最大限度的吸能才可相对降低人体的吸能(碰撞或二次碰撞)。举个例子:如果让你抱着如下三个物品用力往墙上撞,一是充足空气的蓝球,二是同样大小的重体海棉;三是同样大小的充满空气的普通气球,你会选择哪个呢?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只有不过软、不过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体。汽车的外钢板不能说对安全没有任何作用,而是相比以上所提及到的方面并非主要而已。考虑到汽车行驶的动力、操控、油耗等方面,加厚外钢板的做法只是从前。如今,高强度、高韧度、耐腐蚀、低重量新材料已成为汽车运用的趋势;目前仍在研发阶段的碳化纤维材料不久将替代部分钢材于汽车上。我所知道的,除了日韩车,通用、福特、雷诺、大众等中高档车都在不断更新汽车材料。你可以去敲一敲迈腾和宝来的外钢板比较一下,也可以去敲一敲JEEP、牧马人这些中高档SUV的外钢板比较一下。常见部分朋友说:看看,这车的钢板多厚啊!肯定比某某车安全!的确,安全第一是对的,可仅凭外钢板厚就说其安全,显然是没有弄清汽车安全的科学道理。也常见部分朋友说:上次刮车,我的车只受点轻伤,某某车碰了个大瘪,还是我的车安全。岂不知这只是小刮小碰中表面钢性强占了点小便宜,如果发生较大碰撞时,对人员的伤害未必如此。人命关天,安全为大,既然普通人很难从表面上看明哪车安全性更好,就应该相信科学,而不能凭“肉眼一看”或轻信传言。世界上目前公认的就是NCAP碰撞试验结果。前段时间,我国的C-NCAP的央企体制及其公证性受到质疑,但没人否认NCAP碰撞试验本身的科学性,近期网上调查表明,绝大部分人认为,其碰撞成绩仍可做参考。建议大家谈汽车安全问题时重视查看NCAP碰撞成绩。以上答复很可能有错误,欢迎指正,也好让本人有所提高。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您好!汽车的安全性不是用车身外钢板的厚度来衡量的,汽车的安全性是被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所运用的汽车钢板的材料也与过去的不同了,强度,韧度,密度都不一样了,而且加上改变钢材的形状,可以得到更高的强度,这样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能源。在不同的车身位置我们的钢板件厚度也会不同。车型不同运用的板材厚度也不相同,经济性轿车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车的自重,油耗,最高车速,被动安全性能,所以在选择钢板的时候,大多改变形状来提高强度,保护乘员的安全。而高级轿车还有更多要求,在选择钢板时又会不一样。超级跑车为了提高速度减轻车身重量,又会选择既薄又轻的高强度合金材料。所以说不能看外钢板的厚度来确定安全性。
车辆的安全和钢板的厚度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完全看车体钢梁结构,以及相关的安全配置。也就是楼上说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配置。主动避免发生危险的就是主动安全配置,发生危险后减低危害程度的就是被动安全配置。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安全体系。丰田的GOA安全车身,本田的G-CON车辆冲击力控制安全技术。大众的激光焊接,ASF全铝车身等。如果和钣金薄厚有关的话,那保险杠用聚酯塑料类材料岂不是更不“安全”!!
高档车售价高 用的钢板材料自然不能和10万多的车相比较!两种车没有可比性! 高档车是钢板薄 但是钢板的材料 和成分绝对和10万多的车不一样!高档车的钢板薄 但是因为钢板的成分 以及结构不同 强度照样是能够保证的!
所以别拿高档车也是钢板薄 作为10万多块的日本车的遮羞布! 此钢板非彼钢板! 不要偷换概念! 话说回来 在同级别 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 钢板的内在成分 绝对是一样的! 再说车身的安全结构世界大厂也是半斤八两! 在这两个前提之下那么钢板厚一些连小孩都知道保护力会更强一些!高强度 高韧度 耐腐蚀 低重量的钢板那是用在价格高车上的 毕竟成本在那摆着了! 我可没说全世界的NCAP都是假的!这个罪名是你强加给我的!日本人比较聪明 懂得用最少的东西就能达到碰撞标准!碰撞实验只是应试教育 仅仅能做少量的参考而已!试问 马路上的车 哪辆车碰撞的时候 还要选择碰撞角度 以及碰撞速度啊! 笑话!
我觉得前三个朋友说的正确,第四个说的不正确。请看一下“为你mm葬爱”的相关回答吧:驾驶员的安全和车体的安全是两回事!板材厚的车体安全,驾驶员未必安全! 1 先了解一下世界上号称最安全的车的情况:在北京某高速公里上发生事故,车体剩下驾驶室的框架,而发动机仓和后箱都不见了,人会如何呢?该车上人都是轻伤;该车为Volvo 的什么型号不记得了,最终该车作为Volvo的安全宣传的正面教材; 2 车辆和其他物体(包括车等)相撞主要是能量问题,动量和力直接相关;动能和能量相关; 动量为M*V,动能为M*V*V; 动量越大的车与其他物体相碰之后产生的力是破坏的来源,如何减小该力呢?由动量定理:M*V=F*t;因此要增加时间,是减小力的唯一途径,当然在MV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增加时间呢?也就是要增加碰撞的过程时间,让碰d撞持续的时间更久。从相同高度自由落体的鸡蛋,如果跌入海绵中不会破裂的,跌入水泥地板上就破裂,这就是海绵和水泥地板的对鸡蛋造成的影响; 从车体来看如果车体过硬,如果是10cm的钢板的车与其他物体碰撞,人在超短时间内从速度V降低到0;那么力量是很大的,前面有朋友说过,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都可能把驾驶员弄死;因为力量太大了;安全带把驾驶员肋死了......如果是1mm的钢板,则加长了碰撞时间,力量小了,造成车体的损伤,而驾驶员无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VOLVO车就是如此结果。 3 碰撞的能量问题 在碰撞过程中如果板材为10CM碰撞接近完全弹性碰撞,车体不会遭到损坏,而车体还会保持先前的能量,那么车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势能不会发生变化,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车体还会保持原先的能量;如何保持原先的能量呢?有多种可能,还要区分是否碰撞在同一直线上来分析,情况多了不多说。这里就讨论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要么会有一个相反的速度在保持该车的能量(因为另外的物体动量更大而不是能量);要么保持相同的方向以一个较低的速度向前前进; 能量是不变的;(情况比较复杂与两个物体直接的质量还有关系不多谈了;)如果是前者就比较糟糕,驾驶员在极端的时间内先是向东然后再向西;人受得了吗? 尤其是驾驶员是被动的由保险带来决定你的方向,那么驾驶员会发生什么情况? 举例:用一个足够大的乒乓球里面装一个鸡蛋,当撞向墙面的时候,乒乓球外壳没有损坏,鸡蛋肯定是碎了;因为乒乓球外壳和墙面之间发生了弹性碰撞。鸡蛋的下场和开10CM厚板材的驾驶员一样; 如果是沿先前的方向向前前进那么你要保证你的车比另外一个物体(车,墙等)的动量大(绝对值); 举例: 子弹打大象就是这个原因,子弹的速度高可质量小,因此大象不会沿子弹方向跑,子弹最终也只能在大象身体里面了; 还有就是用一个铅球以速度v去撞击相向而来的乒乓球,乒乓球反向沿着铅球运动方向跑;铅球的损伤很小; 世间的大多数车体没有这么悬殊的能量比;因此发生该情况的损伤也比较小; 非直线碰撞就不多说了。情况复杂...... 如果板材为1mm,整个系统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碰撞;整个车体都参与碰撞,车体部分相互挤压摩擦消耗能量,降低整个系统的动能;也即动能转变为热能在车体相互挤压当中消耗掉了(这样就是为什么会发生火灾的原因了);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速度自然降低;速度低了动能就小了;当然板材的厚度使得不让整个碰撞时间持续到导致驾驶仓也参与碰撞和挤压为好,因为驾驶员安全最重要;因此需要板材有一定的厚度,但绝对不是越厚越好。 4 总结: 要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而不是提高车体的安全;因此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增加碰撞时间; 即将车体板材不能做的太厚,应该引导碰撞,使碰撞趋向于非弹性碰撞;将能量尽可能让车体吸收而不是让车体将能量转移保持; (2)选择适当的板材厚度; 适当不是越厚越好;该厚度要和汽车的设计速度成一定关系;速度大碰撞的时间想要加长,那么需要更加厚的板材来帮忙,这也就说明白了为什么奔驰宝马车板材厚,设计速度为250km以上当然要比设计速度在180-200Km的本田车板材厚了;同时质量大的奔驰宝马也决定了要更厚的板材。因此选择板材是厂家根据车的设计来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