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市场转暖能否抑制A股悲观预期?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1-30 06: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前两个交易日低迷沉闷的小幅震荡之后,周二,沪深股市打破僵局,大幅下挫。
  自4月22日上证指数低见2990点展开反弹行情以来,从盘面来看,直到5月14日之前,市场整体表现尚属正常:人气回升,成交也有所放大,个股行情比较活跃。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也没有立即对13日、14日的股市造成大的冲击。不过,有观点认为,在地震过去一周之后股市显现大跌,是因为人们对地震造成的损失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了进一步的清醒认识。
  其实,自4月22日股市企稳以来,虽然盘面上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主流机构与主流股票并没有能成为反弹行情的主角;相反,它们处在边缘状态。因此,周二的向下突破,与其说是地震影响明晰化的结果,不如说是弱势反弹行情的本质流露。由此而言,自高位调整以来困扰市场的问题依然在主导市场。不过,这些因素中的一部分近期也在发生改变。
  据报载,新兴市场股市至本周一连升六天,收复了年初的失地。巴西、台湾和俄罗斯的股市刺激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新兴市场指数近几月不断大升,周一一度升至1246.15点,超越去年收市时的1245.59点。而且,这是新兴市场指数在过去五年间大升了三倍的基础上的表现。
  即使处在次贷危机漩涡中的欧美股市,3月中旬以来也稳步上扬,表现让人称羡。道·琼斯指数3月10日低见11740点,5月19日收盘为13028点,升幅接近11%,与此同时,伦敦金融时报指数升17.78%;法兰克福指数升17.25%;巴黎证商指数升15.53%。
  由此来看,前期困扰A股市场的外围因素已有转暖迹象。而市场人士认为,A股市场近日特立独行的下跌也是由其独特的基本面决定的。今年以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不断叠加,加大了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忧虑,这是机构投资者始终保持谨慎态度的根本原因。
  令人稍感宽慰的是,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业绩增速好于此前市场的一致预期。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拥有可比数据的1448家A股上市公司,2008年1季度共实现利润总额达2449.6亿元,同比增长约15.6%;2008年1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达1939.6亿元,同比增长约29.5%(其中仅有3.2%的净利润增长为投资收益因素贡献的;税负下调因素推动净利润同比增长13.9%)。再者,不利因素的叠加令宏调变轨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从这两个角度看,市场悲观预期变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