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师]巴菲特是怎样思考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1-30 06: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持人:李南 嘉宾:邓智敏刘建卫<br/>  主持人:今天的嘉宾一位是对巴菲特特别有研究的、来自汇添富基金的刘建卫,另外一位是东北证券的邓智敏。如今,股价已经被拦腰斩了半截,巴菲特在这样的熊市里面会干些什么呢?我们先说说在熊市里普通投资者在干吗。<br/>  股市大跌 巴菲特大喜<br/>  邓智敏:一般是在打牌和埋怨,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埋怨政策上面。<br/>  主持人:在炒股这方面反而很闲。<br/>  邓智敏:从各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交易量在缩小。<br/>  主持人:那么巴菲特在熊市会干什么?<br/>  邓智敏:我们很多股民朋友是牛市很忙,忙着买进卖出。等到熊市大跌的时候,套牢了,就很闲。<br/>  刘建卫:而巴菲特正好相反,他在牛市时候,觉得股票已经明显高估,就把大部分股票抛出了。然后就开始很闲地打打高尔夫,看看棒球,出去溜达溜达。为什么很闲?他找不到便宜的、被低估的股票。但是,到熊市他反而会特别忙。在熊市,股市特别低迷,大家都不谈股票、不说股票的时候,巴菲特反而这个时候对股市兴奋得一塌糊涂。经常是一上班赶紧给他的经纪人打电话,给他朋友打电话,打完电话之后就开始继续研究,看看到底现在有哪些公司特别便宜,然后再给经纪人打电话,买股票。<br/>  主持人:他不看电脑不知道股价,怎么知道买点?<br/>  刘建卫:他每天关注《华尔街日报》上面的收盘价,了解最近一段大概到什么位置,在想买的时候打电话问问经纪人现在价位多少,告诉经济人在什么区间之内买入。他的经纪人说,巴菲特有时一天会打五六个电话让他不停地买入,股市越跌巴菲特让他买入得越多、越频繁。我们是大跌大悲,巴菲特是大跌大喜。<br/>  主持人:巴菲特就没在熊市里难受过?<br/>  刘建卫:就像超市打折、过节搞优惠活动的时候人山人海,巴菲特买股票就像我们去超市购物一样,这个东西打折了,价廉物美他就冲进去大买一番。<br/>  主持人:我现在就关心巴菲特在熊市怎么做,因为我们现在就是熊市。<br/>  邓智敏:在一个熊市过程中间,拿着大把现金的心态和拿着大把股票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如果巴菲特在现在这个点位已经满仓了,我相信他比任何人还要焦虑。<br/>  刘建卫:巴菲特关键是在股市远远没有达到顶点时就退出来,到熊市大跌时他早就准备好足够的现金了。巴菲特从1956年开始做自己的私募基金,做了10年,到1966年赚了11.5倍,大盘这10年才涨了一倍多。到了10年之后,从1967、1968、1969这3年,美国的一波大牛市,美国股市首次突破1000点,大牛市大家都狂喜的时候,巴菲特反而非常忧伤。<br/>  远离市场\"噪音\"独立思考<br/>  主持人:巴菲特在投资生涯当中经历过4次大跌,这4次大跌时巴菲特是什么样的状态,他都是空仓吗?<br/>  刘建卫:巴菲特除了1969年那次基本是空仓外,后面都不是空仓。但是相对而言巴菲特手上的现金非常多,巴菲特为了等待一个熊市来临,会把现金放上几年。只有极少数股票巴菲特是死了也不卖,就像1987年大跌之前,他把所有股票都清仓了,就留下3只股票。<br/>  主持人:哪3只?<br/>  刘建卫:华盛顿邮报、黑客保险、大都会ABC。<br/>  主持人:跟我们体会的不太一样。<br/>  邓智敏:所以,我们认为散户现在投资的误区是,一说巴菲特就叫做长期持有,长期持有就是我不管拿什么股票,只要拿到一定年限我就有出头之日。其实没有这种理念。<br/>  主持人:巴菲特为什么能坚守这几只呢?<br/>  刘建卫:他是大股东,知道那些公司的情况,所以他根本就不慌。<br/>  邓智敏:有很多时候巴菲特不是在做股票而是在做公司。他之所以变成很多公司的长期持有者,就是因为他拿的股份足以变成一个长期股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间,他也参与经营过程,给予一些经营的建议,这是散户做不到的。<br/>  主持人:我觉得还有一点,他住得离华尔街比较远。<br/>  刘建卫:巴菲特坚决不住纽约,离华尔街近一点,相反他回他的老家,美国中部的内罗拉加斯洲,相当于我们的河南一个小城市,这个城市只有40万人。<br/>  主持人:为的就是离那个市场远一点,可以保持独立和清醒的头脑?<br/>  刘建卫:巴菲特说,天天在这个嘈杂的市场里,想要依靠你巨大的定力免受市场诱惑是很困难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与\"市\"隔绝,不是与世界隔绝。<br/>  邓智敏:这是噪音理论。噪音太强了反倒会影响自己的思想,没有噪音了可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br/>  我们要思考而不是参考<br/>  主持人:我还觉得这种投资大师大多是有信仰的,比如巴菲特经常看罗素。<br/>  刘建卫:他很喜欢罗素,非常推崇罗素的一句名言:重要的是思考。而我们在股市的大部分人根本不思考,他们只想参考,别人什么意见、大盘怎么样了,他们只想参考别人怎么做,然后去模仿跟随。<br/>  主持人:我们要思考而不是参考。<br/>  邓智敏:但是我认为大部分散户能做到参考已经非常好了,很多散户如果按照巴菲特的理念去思考这个市场,他可能会死得更惨。巴菲特是越跌越买,他的理念是建立在暴跌之后价值会逐渐体现出来的基础上的。<br/>  刘建卫:巴菲特最推崇的是他老师。他的老师格勒姆告诉巴菲特,你在华尔街要想成功一定要做到两点,要正确思考,但是只做到正确思考还不够,还得独立思考。<br/>  刘建卫:我们常说一个人一辈子碰到一次大牛市就很幸运,但是巴菲特一辈子碰见了4次大牛市,4次大牛市之后跟着4次大熊市。我们常说牛市要反贪、及早抛出,熊市要反恐、要敢去抄底,二者是紧密相关的。关键是我们很多人要么做到反贪没有做到反恐,要么做到反恐没有做到反贪,而巴菲特这4次大牛市都做到了这两点。<br/>  没有大失误才有稳定性<br/>  主持人:我们想知道大师有没有买错过股票?<br/>  刘建卫:你知道乔丹,为什么说他是篮球之神,因为他的关键投篮几乎没有大的失误,泰戈伍兹打高尔夫,他在关键的大赛上也没有大的失误。巴菲特为什么是股神,他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没有重大的失误,小的错误人人都有,但是没有大失误才能有稳定性。<br/>  邓智敏:在很多时候绝不手软,看到不对的情况及时出来,这在散户中是非常难做到的。<br/>  刘建卫:还有,巴菲特不会玩不懂的游戏。1999年是网络科技股的大牛市,这一年大盘涨了22%,而巴菲特只赚了0.5%,为什么?巴菲特就是坚决不买网络科技股。<br/>  主持人:他没割过肉吗?<br/>  邓智敏:肯定割过。<br/>  主持人:割得快。<br/>  邓智敏:他割得快,第二他认为不对的东西,他会承认错误,而且他不会再去碰它。<br/>  主持人:巴菲特选股的标准是什么?<br/>  刘建卫:他选股标准主要有三条:公司长期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业务一流;公司管理非常优秀,管理一流;公司业绩非常突出,业绩一流。业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具备这三个一流,巴菲特才会选择。而且,巴菲特一定等到这种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时候才买。<br/>  邓智敏:这点散户非常难做到。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想把中国这些公司的报表能够看懂、读透,甚至能够找到相应低估的公司是不可能的。至少我知道巴菲特不敢到中国内地买A股,为什么?他看不懂中国的报表。<br/>  刘建卫:其实现在的巴菲特,一开始也是个普通人,赚的钱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巴菲特2008年跟1973年刚刚宣布他的投资策略时候说的话、选的股票,标准完全一样,做法完全一样,这么多年没有变过。<br/>  主持人:巴菲特割肉怎么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