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的利弊有哪些?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1-30 06: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利:清理口腔,保护牙齿。 弊:频繁的清洗,会损坏牙床,造成牙齿松动,容易掉牙。 一年洗一次是比较合理的 洗牙是对牙齿有利的。 洗牙不单为漂亮 防治更重要 人们进餐时,会在牙齿表面留下痕迹,单靠刷牙难以彻底清除;有些人对口腔卫生不够重视,使得牙石、色素等牙垢滋生繁衍。牙垢是引发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牙周病又进而引起牙龈发炎、出血和口腔异味,严重者可引起牙齿松动、移位、脱落。 “洗牙”的医学术语为“洁治”,“洁”指去掉牙面的细菌和牙石、色素等牙垢,“治”是说明其对治疗牙周病的作用。洗牙可减轻牙龈炎、牙周炎症状,但不能治愈。要想治疗彻底,还应在洗牙之后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定期专业洗 防止留隐患 “洗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会定期找自己的牙医洗牙(每年一、二次)。洗牙时,牙科医生会发现牙病,并及时治疗。 洗牙是一种技术性工作,专业性很强,需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胜任。如采用手动器械洗牙,需要3-4个小时;采用超声波洁牙机洗牙,也需要1个多小时。因此如果您被告知洗牙只需10分钟,就不要进去了。 不正规的洗牙可以导致: 只洗掉浅表牙垢而没洗掉深层牙垢,遗留了致病因素; 损坏牙龈、加重牙周病; 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疾病分急缓 重病先治疗 既然“洗牙”利于口腔保健,是不是人人都该洗?洗牙也有禁忌症--某些全身性疾病患者(白血病、肝炎、结核病等)应该慎重。 洗牙有随时出血的可能,所以出血性疾病患者必须慎选洗牙时间,要在疾病的稳定期,还要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操作;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洗,且对这类患者的治疗还需做特殊的消毒处理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洗牙到底好不好?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自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洗牙”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问到底洗牙到底好不好,对牙齿会有什么样的损害。看了一下的文章可以使您对洗牙的好处和危害有所了解。   牙龈与牙根面之间不是紧密附着,而是存在一条O.5—2毫米深的浅沟,称龈沟。正常牙龈与牙根面紧贴,呈不开放状态。龈沟内易积存食物碎屑,附着菌斑, 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区域,由于其呈封闭状态,不易清洁,常导致牙龈炎症及牙周疾病的发生。此外,牙齿邻接点下方也是难以彻底清洁的区域,仅靠刷牙并不能完全清除异物,容易成为引发牙龈疾病的隐患。有人认为每天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了,这是不对的。因为牙齿在彻底清刷后的半小时内即会有新的菌斑形成,在30天内可达到最大量,久而久之即成为牙结石(就和烧水壶里堆积的软垢一样).但是这是堆积的细菌。 可引起牙龈炎、牙周炎、出血、口臭,最终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因此,成年人如果没有洗过牙,尽早到医院做一次洁治,而且最好半年到一年做一次。   人们俗称的“洗牙”,医学术语称为“洁治”。所谓“洁”,就是去掉牙面的细菌、牙石、色素等牙垢;而“治”则指它是治疗牙周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洗牙可以减轻牙龈炎、牙周炎的炎症状况,但靠单纯洗牙是不能治愈牙周病的。要治好牙周病,还应该在洗牙之后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口腔专业治疗。所以,洗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口腔疾病,而不是单纯为了好看。   在发达国家,洗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一至两次定期找自己的牙医去洗牙。洗牙之后,如果发现牙周病,牙医会及时进行口腔专业治疗,以保持口腔健康。洗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口腔医院里医务人员采用手动器械洗牙,需三个小时左右(现在已经基本不用) ,采用超声波洁牙机洗牙,也需一个小时左右。而据患者反映,在某些牙科诊所或美容院里洗牙,只需10来分钟。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肯定不会这样。这在不正规的地方洗牙,有很大危害。第一,只清除看得见的牙垢,而留下了致病作用最强的深层的牙垢,达不到防治牙周病的目的。第二,损坏牙龈,尤其是对清除牙垢之后暴露出牙根时不能及时进行进一步的专业治疗,不仅导致患者疼痛难忍,还加重牙周病的病情。第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给人们带来不应有的遗憾。所以,对洗牙的场所要慎重选择,应该到正规医院找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务人员来为您洗牙。   那么为什么洗完后牙齿会有异样或过敏的感觉?洗牙后,牙缝宽了,牙齿会不会松动?其实牙石好像大棉袄,一旦脱去牙齿暴露在“久违”的环境里,就会产生种种异样的感觉。如果是健康的牙齿,一段时间以后,异样感会消失。如果牙缝大了,说明本身就有牙周病,而且牙龈萎缩了,去除牙石后给人以牙缝增宽的错觉。这不是治疗造成的,而是牙周病本身的原因。如不及时除去牙石,牙龈会进一步萎缩,反而会导致牙周病的发生,最终牙齿脱落。  还有的患者问洗牙会对牙齿造成损害..客观的说应该是有的,但很轻微.洗牙会对牙齿造成电镜下可看到的细小的划痕,但这是很轻微的,对于牙结石导致的对人体的危害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专业的手法和适当的震动频率会把这种危害降到最低.  以上是关于洗牙的一些问题,希望可以解除一些患者的疑虑和困惑.如果您从来没有洗过牙,那么您应该去洗一洗了.请记住洗牙就和房间的大扫除一样,只不过是有专业人士操作,一年到半年做一次。洗牙的误区  误区1:洗下的牙石是牙齿的一部分   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已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其他沉积物,好像暖水瓶里的水垢一样坚硬。牙石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一般多为龈上牙石。牙石主要聚积在大牙和牙齿内侧,牙刷不容易刷到的一面,其实拿镜子可以观察到,也可用舌尖感觉到,干净清洁的牙齿并没有这些沉积物。   误区2:洁牙会破坏牙表面的釉质,对牙齿造成伤害   我们的牙周常常有一些钙化的硬性沉积物———牙石,即使天天刷牙也难以清除干净,所以,需要专业洁牙。目前洁牙大多是超声波洁牙,就是利用超声波的震荡将牙石给震下来,并磨光牙齿牙面,以去除牙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的损害。在正规医院洁牙过程中,洁牙头可以在牙釉质表面形成细微的划痕,不过,牙釉质对这种小划痕能自我修复。值得注意的是,不规范及不正确的操作方式会伤害牙齿的表面。   误区3:洁牙引起牙齿酸痛,会使牙缝隙增大,使牙齿变松   有的人洗牙后感觉牙齿有轻微的酸软,甚至觉得自己牙缝变大了。这是因为洗完牙后牙面部分硬组织受机械摩擦,牙齿有轻微过敏。但受损牙面很快会被唾液中的矿物质钙化,敏感症状也会随之消失。如果牙缝大了,说明本身就有牙周病,而且牙龈萎缩了,去除牙石后给人以牙缝增宽的错觉。这不是治疗造成的,而是牙周病本身的原因。如不及时除去牙石,牙龈会进一步萎缩,反而会导致牙齿松动。   误区4:一旦开始洁牙,以后就要不断地洁牙,浪费金钱   定期“洁牙”是口腔保健的一个重要措施,每隔半年至一年到口腔医院进行洁牙,不仅可清除刷不掉的牙石、菌斑、色素,彻底清洁牙齿,维护口腔卫生,还能及早发现牙病,其实是省钱。不过要注意的是,洁牙应请训练有素的牙科医生,技术低劣、操作不规范的洁牙,不但达不到洁牙的目的,还会加快牙石的沉积。  误区5:洁牙会感染乙肝等传染性疾病   目前,卫生部对口腔治疗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视,制定了高水平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要求,在正规的口腔医院,一次性使用的用品如漱口杯、手套、口罩、器械避污膜等实行“一人一用一弃”,对于接触病人唾液或血液的器械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洁牙机头、车牙手机头通过预真空灭菌法清洁、消毒,可达到无菌程度,以防止血液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通过洁牙机头、车牙手机头在病人之间传播。  误区6:洗牙会使牙缝越洗越大  洗牙不会使牙缝越洗越大,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牙缝不是因为洗牙变大,而是牙石和细菌长时间地作用于牙龈和牙槽骨,使牙龈和牙槽骨退缩,牙缝变大,而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一旦去除牙石,牙缝露了出来,我们感觉到牙缝变大了。所以我们应该及时洗牙,去除牙石, 防止牙龈和牙槽骨萎缩。 洗牙时应慎重的几种情况:  洗牙的确有益于口腔健康,但由于洗牙治疗的特殊性--即洗牙过程中会随时出血并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不适感等,并不是"每人、随时"都能接受洗牙治疗。
患有以下疾病或出于以下状态的人群不适合接受常规洗牙治疗:  1)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的人,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未控制的三型糖尿病患者、未控制的甲亢等的患者应该预先适量应用促凝血药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  2)患有某些急性传染病的患者,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也应等疾病稳定后,才可到医院进行洗牙。这一方面是因为你自己的病情,另外也应避免传染他人。  3)口腔局部软硬组织炎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急性坏死性牙龈炎除外)应该待急性期过后再洗牙,以避免炎症延血液播散;  4)患有牙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不易接受常规洗牙,以避免肿瘤扩散。  5)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塞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的患者不易接受常规洗牙治疗。  当然,处于上述情况的患者也不是永远都不能洗牙了,只是必须慎重选择洗牙时间,等全身症状稳定后,在医院内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务人员为其洗牙,才能趋利避害,并使洗牙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孕妇应该在怀孕前接受彻底的口腔治疗,因为在怀孕期间(尤其是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洗牙会使流产的概率大大增加。                                       

                                                                                                洗牙的利弊有哪些?“洗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被大家逐渐地熟悉。牙为什么要“洗”?哪些人应该及时洗、哪些人暂时不能洗?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提示:
不单为漂亮 防治更重要
人们进餐时,会在牙齿表面留下痕迹,单靠刷牙难以彻底清除;有些人对口腔卫生不够重视,使得牙石、色素等牙垢滋生繁衍。牙垢是引发牙周病的主要原因,牙周病又进而引起牙龈发炎、出血和口腔异味,严重者可引起牙齿松动、移位、脱落。
“洗牙”的医学术语为“洁治”,“洁”指去掉牙面的细菌和牙石、色素等牙垢,“治”是说明其对治疗牙周病的作用。洗牙可减轻牙龈炎、牙周炎症状,但不能治愈。要想治疗彻底,还应在洗牙之后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定期专业洗 防止留隐患
“洗牙”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会定期找自己的牙医洗牙(每年一、二次)。洗牙时,牙科医生会发现牙病,并及时治疗。
洗牙是一种技术性工作,专业性很强,需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胜任。如采用手动器械洗牙,需要3-4个小时;采用超声波洁牙机洗牙,也需要1个多小时。因此如果您被告知洗牙只需10分钟,就不要进去了。
不正规的洗牙可以导致:
只洗掉浅表牙垢而没洗掉深层牙垢,遗留了致病因素;
损坏牙龈、加重牙周病;
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疾病分急缓 重病先治疗
既然“洗牙”利于口腔保健,是不是人人都该洗?洗牙也有禁忌症--某些全身性疾病患者(白血病、肝炎、结核病等)应该慎重。
洗牙有随时出血的可能,所以出血性疾病患者必须慎选洗牙时间,要在疾病的稳定期,还要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操作;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洗,且对这类患者的治疗还需做特殊的消毒处理。这不仅是对其他洗牙者负责,更是对传染病患者的特别关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