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生平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6-12-15 1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生平简历黄巢 中文名称: 黄巢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唐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884 相关事件: 黄巢起义 相关人物: 王仙芝黄巢(?~884)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私盐贩出身。传曾应进士不第。乾符二年(875)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次年,阻仙芝动摇降唐,乃分兵独立作战。五年王仙芝战死后,部众拥之为帅,遂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起义军由河南、山东转入淮南,渡长江,经浙西、浙东,进入福建。次年入岭南,攻克广州,众至百万。继由岭南入湖南,沿湘水而下,破潭州(今湖南长沙),又破江陵,东经鄂州(今湖北武汉),入江西,歼淮南节度使高骈部将张遴军。旋从采石渡长江,又渡淮河,称率土大将军,旋改称天补大将军。王霸三年(唐广明元年,880)十一月,入洛阳。年底(公元881年初)进入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任尚让、赵璋等为宰相,孟楷、盖洪为左右军中尉,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因流动作战,所得之地,都随得随弃,进入长安后四面被围,粮食匮乏。加以部将朱温叛变,军事形势恶化,乃于金统四年(883)撤出长安,旋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天不下,兵力疲敝,为唐沙陀族将领李克用所败,退至泰山狼虎谷,不屈自杀。2起义经历
公元874年,濮州人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县)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发布檄文,声讨朝廷的罪恶。次年,王仙芝率部将尚君长等攻破濮州、曹州(两州均在今山东省),队伍增至数万人。这时,曹州人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荷泽县)起兵,响应王仙芝,数月间队伍也发展到几万人。黄巢和王仙芝都是私盐贩出身。黄巢家中富有,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收养各地亡命的豪杰。黄巢爱读书,也能写诗,早年他写过一首《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达了他变革现状,翻身作主的要求。黄巢屡次应进士考试,但都没有考取,他落第后又题了一首菊花诗,诗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在诗中生动地显示出他要推翻旧王朝的强烈愿望。
王仙芝与黄巢合兵在山东一带作战。当时,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镇地方,民众纷纷起义,进攻州县,依附王仙芝、黄巢的起义军。唐朝廷令淮南等五镇节度使加紧防守本境,又派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宋威领兵镇压。公元876年,起义军攻克汝、郢、复、蕲等州,朝廷大为惶恐。唐王朝在军事镇压无效的情况下,派宦官与王仙芝联系,企图用授予官职的办法诱他投降。王仙芝居然叛卖起义军,接受官职。黄巢极力反对,把王仙芝骂了一顿,王仙芝也只好不受官职。但是,王仙芝、黄巢已经破裂,黄巢带领一部分起义军返回山东,起义军分裂为两支。 公元877年,王仙芝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昌县),又攻破安州、随州,转战于荆南等地,并分兵进攻江西。这期间,王仙芝多次动摇,向唐朝请降,宋威拒绝受降。招讨副使宦官杨复光派人招王仙芝,王仙芝得训门路,即派尚君长等去接洽条件。宋威派兵在路上捕杀尚君长等(另一说法是尚君长没有去洽降,后来战败被俘牺牲)。 公元878年,王仙芝攻入江陵城,又转到申州(今河南信阳县),唐招讨使曾元裕击败王仙芝,追至黄梅(今湖北黄梅县),大破王仙芝军,杀数万人。王仙芝逃走,被唐军杀死。王仙芝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多次动摇而被杀,结局是可悲的。王仙芝死后,部将尚让(尚君长弟)率残部归黄巢,另一部分南下到江南、湖南、浙西一带活动。 王仙芝死后,黄巢成为起义军统帅,自称冲天大将军,自立国家,年号王霸。黄巢在山东、河南活动了一个时期以后,为了避开唐朝重兵的攻击,带领起义军渡过长江,突入江西,攻下虔州(今赣州)、吉州(今吉安)、饶州(今波阳)、信州(今上饶)等,抵达浙东,与王仙芝的余部王重隐、曹师雄等相呼应。唐朝任用高骈为镇海节度使,领兵镇压。黄巢修整了自衢州至建州的七百里山路,进入福建境内。
公元879年,起义军到达岭南。在起义的过程中,黄巢的立场固然比王仙芝坚决得多,但因其阶级与经历,他也不可能和广大贫苦农民完全一条心。黄巢到岭南后,一再向唐朝廷请求妥协,想做天平节度使或广州节度使,但唐朝廷不许,黄巢便攻入广州城。王仙芝、黄巢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朝臣中很多人都忧心忡忡,而唐僖宗依然专事游戏,赏赐无度,田令孜专权横行,不可一世。左拾遣侯昌业上疏极谏,请改良政治,唐僖宗大怒,将侯昌业赐死。唐朝统治当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坚决消灭起义军,至于统治改良,他们是不会去想,也不会去做。
黄巢攻下广州以后,发布文告,指责唐朝的罪恶,并且宣布北上攻打长安。公元879年秋,黄巢带领起义军取道桂州北上,顺湘江进入湖南。沿途农民大量参加起义军。唐大臣王锋自请督军镇压北上的黄巢起义军,任制南节度使、南面行劳招讨都统,守江陵。尚让率领一军,进攻江陵,王锋吓得不战而逃,被免职。黄巢、尚让合兵进取襄阳,在荆门作战失败,便转战到江西和浙西。
公元880年,起义军大败唐诸道行营都统高骈的军队,突破唐军的长江防线,从采石渡江,不久渡过淮河,进入颖、宗、徐、衮各州,队伍发展到六十万人,黄巢率军向东部洛阳进攻,诸道不敢出兵相救,唐将齐克让退守潼关,唐东都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迎起义军入城。黄巢慰向百姓,起义军纪律严明,东都闾里安然。田令孜派左右神策军助齐克让守潼关,起义军一部从小路进到关后,夹攻潼关,唐军大败。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兵保护唐僖宗和少数皇子妃嫔出金光门往西逃亡,后来一直逃到成都。起义军进入长安,长安百姓夹道欢迎。尚让向围观的人民宣告:“黄王起兵,本来是为拯救百姓,不象李家不爱惜你们,你们照常安居,不要害怕。”起义军赠钱帛给穷人,杀掉一大批人民痛恨的官吏。
黄巢在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齐,年号金统。黄巢即皇帝位,尚让任太尉兼中书令,黄巢另一位重要的部将孟楷任尚书仆射,其他将领也都当了大齐政权的官。黄巢继续镇压大贵族、大官僚,没有来得及逃跑的唐朝宗室,几乎全被杀掉。唐将张直方伪装投降,暗地在家里窝藏一百多名公卿贵族。起义军查获以后,把他们全部处死。长安城里的富家,不少逃到乡下,逃不出去的,也失去了原有的权势和财产。官僚地主哀叹说:“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齑”,“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后两句出自唐末诗人韦庄的《秦妇吟》),农民政权的确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把封建秩序完全颠倒过来。
但是,黄巢起义军流动作战,占领了新的地区,就把原有的地区放弃。他们虽然取得长安,却没有控制住广大地区。农民政权建立以后,也没有乘胜追歼唐朝军队,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同时,起义军几十万人全部进入长安(甚至东都也不留兵防守),实际上是全部陷入唐军的包围之中,粮源也完全断绝了。这些都是黄巢所犯的极大错误。
唐朝凤翔节度使郑畋把残留在关中的军队纠集起来,又密约邻近藩镇共同抗拒起义军。起义军遭到重重包围,粮食供应十分困难,将士们甚至剥树皮吃。公元881年,黄巢想打开局面,派尚让等率兵五万攻凤翔,结果因骄傲被打得大败。唐军一部分进攻长安,黄巢以为唐大军来了,率众仓皇出城,唐军进入长安,黄巢停在霸上,见唐军人数不多,又回头攻取长安。但是,起义军已失去了同州和华州。黄巢命令部将朱温夺回了同州。华州也由李祥夺回。
公元882年,唐僖宗任宰相王锋为诸道行营都统,王锋统率诸镇兵,分道进攻起义军。朱温守同州,受到唐将王重荣围攻,得不到援助。他知道黄巢将亡,便投降王重荣。守华州的李祥也想投降,黄巢杀李祥,但李祥旧部却投降了。当时,起义军尽管有重重困难,但战斗力依然很强,王锋和宦官杨复光便想到招沙陀酋长李克用来攻起义军。李克用是李国昌(即朱邪赤心)的儿子,别号李鵶儿。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他当时只有二十来岁,勇猛善战,早在公元878年,大同军作乱,杀了防御使段文楚,推李克用为留后,李克用占据云州。唐朝派其打败李克用,又打败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于是,李国昌、李克用父子逃到鞑靼。这时,朝廷想起用他们来攻打起义军。便使代北起军使陈景思召李克用为代州刺史,让他率沙陀兵来镇压黄巢起义军。
公元883年,李克用进攻长安,与尚让所率起义军十五万人大战,尚让大败。李克用进逼长安,黄巢率残部退走河南。李克用入长安,大肆烧杀掠夺,黄巢到河南后,派部将孟楷攻蔡州,唐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战败投降。黄巢移兵攻陈州(今河南淮阳县),战败,孟楷被杀。黄巢忿怒,与秦宗权合兵猛攻陈州,但攻了近三百天不能攻下。这时,朱全忠(朱温降唐,唐朝赐名全忠)、李克用的军队追逼而来,起义军腹背受敌。
公元884年,黄巢撤离陈州,转而进攻汴州,李克用攻败黄巢军,杀万余人,黄巢军溃散。尚让率部投降了唐将时溥。李克用追击黄巢,黄巢率余众不满千人,逃往衮州。时溥派部将率尚让追捕黄巢,黄巢逃到泰山下的狼虎谷(今山东莱芜境内)。黄巢与其弟黄邺,黄揆以及他们的妻儿都被黄巢的外甥、侍卫军长林言杀死。林言准备拿黄巢的头到时溥处献功,路遇唐兵,也被唐兵杀死。(另一说法是黄巢在狼虎谷不屈自杀,尚让也没有投降时溥,与黄巢同时牺牲。)
黄巢死后,这场大规模的唐末农民起义也就结束了。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转战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经过这场大起义,腐朽的唐王朝也就土崩瓦解了。黄巢农民起义军由于犯了流寇主义和拼命主义的致命错误,终至失败,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历史教训。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朝廷原有的土地已成为大小割据者的战场。当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是最强大的两个割据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