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否当过大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6-8-30 13: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应进士试不第,漫游吴越。他沿曹娥江、剡溪顺流而下,然后换马陆行来到天台。还在乘船的水途中,孟浩然不时地翘首遥望,写下了《舟中晓望台山》的名篇;到达天台后,在寻访道友太乙子的同时,游览了石梁、华顶、赤城、桐柏、寒石山,留下了烩炙人口的诗篇。他真想一脱尘网,羽化登仙:“愿言解缨,从此去烦恼。高步临四明,元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桐柏宫》)后来孟浩然与太乙子在越中水路上邂逅,以自豪的口吻述说了天台之行,尽情赞颂了天台山:“兹山夙所尚,安得闻灵怪?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往来赤城中,道遥白云外。霉苔异人间,瀑市当空界。福庭长不死,华顶旧称最。”天台山人也没有忘记这位“风流天下闻”、“清诗句句尽堪传”的诗人,特意把孟浩然驻足吟啸过的地方称作“孟湖”、“孟湖岭。这里供参考!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释] (1)岁暮:一年的晚暮,这里指农历十二月。南山:此指岘山,在孟浩然家乡襄阳城南。诗题一作《归故园作》。有作《归终南山》者,实误。(2)北阙:皇宫前望楼,是等候朝见上书的地方,因其座落北面,故名。《汉书·高帝纪》:“肖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注:“尚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上书:指向皇帝上书提出自己的政见和主张。(3)敝庐:指故乡破旧的房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犹有先人之敝庐在。”(4)不才:没有才能。明主:英明的君主,这里是指唐玄宗李隆基。(5)故人蔬:被老朋友所疏远。(6)青阳:指春天。《尔雅·释天》:“春曰青阳。”岁除:即一年将尽的意思。这句是说,春天逼近,旧岁将为新年所代替。(7)永怀:即永远不能忘怀的意思。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8)虚:空寂。这句是说,月光从松林射进窗来,使自己更感以了空虚和寂寞。[简要评析] 本诗之写作,在孟浩然应考失利后,求仕无望,只好心灰意冷地回到故乡。仕途失意,岁暮归来,这人生的不幸,对于孟浩然来说,也仍然是无法解脱的苦闷。因此,作者的这首诗中,尽管说得含蓄婉转,还是掩藏不住心中的抑郁和愤懑。首联所说的“北阙休上书”,和第二联的“不才明主弃”,就已经强烈地反映出了孟浩然的不满和牢骚。因为“休上书”,实际是难以上书,自然也就无法任用了;所谓“不才”,那更是一句反语。本诗最为后人称道,也最易引起争论的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两句诗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味道又不尽是反语。弦外之音,确有怨艾之情。诗的后四句,凄凉寂寞,无限愁怀。因为在这一年将近的岁暮时光,更感韶华易逝,岁月如流,“白发催年老”,竟然一事无成,哪得不愁肠百结,永夜唏嘘呢?“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松月临窗,长夜难眠,这该是怎样的凄苦啊。语言缠绵,情志深笃,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以上可供参考!这是写给唐玄宗看的,唐玄宗看了非常生气,所以不喜欢孟浩然,当然就没有赐给官职!祝您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8-30 13: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地说,没有,我相信他是抑郁而终,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8-30 13: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确的说.没当过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8-30 13: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布衣诗人,他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官,但他曾经梦想过做官,无奈天不遂人愿,他多次拿着自己的诗作,四处拜访名人高官,都无人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6-8-30 13: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03419.html?md=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