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菊花是淡泊人生心境的象征?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6-12-24 16: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菊花是淡泊人生心境的象征?  这和菊花与中国文化是有关系的  菊花与中国传统文化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节有气;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当之无愧。在人们心目中,菊花又是吉祥、健康和长寿的象征。  1、菊花名称的由来  《礼记·月令》篇中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九月份,所以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是作“穷”字讲,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的名字就是按照它的花期来确定的。因为九月是阳,所以菊花表示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意思,后来“重阳节”赏菊这个习惯由此而产生。“菊”字也写作“鞠”。“鞠”是“掬”的本字。“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形象。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发现菊花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所以叫作“菊”。  2、菊花传统盛会与风俗  广东中山传统菊花盛会,在中山市小榄镇,每逢甲戌年的菊花开放期间,即每一甲子(六十年)举办一次,据记载,小榄镇栽培菊花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并曾组织“菊社”,举办“菊试”,进行菊花的观赏,评比活动。后又发展为十年一次的“黄华会”。自嘉庆起首次举办规模空前的菊花会,会上设牌楼,花桥,花架,花楼,花灯,花柱,戏棚,并举行菊诗赛。  金秋九月,菊花绽放,千姿百态,令人目不遐接。因此,九月亦称“菊月”。重九为九月时令,就同端午节与艾草、菖蒲密不可分一样,菊与重阳节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阳节又叫“菊节”、“菊花节”,是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据记载在秦汉时期就有,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的“桓景避难”是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主要节俗活动除登高、饮菊酒、插茱萸外,还洐化出了一些小的节俗活动,如赏菊。簪菊、食菊糕等,花样繁多,意趣无穷。簪菊这种习俗起初有辟恶的意思,后来则纯粹是为了装饰。菊酒用菊花浸制而成。东晋时,人们酿制菊花酒是将菊花的茎叶一起采收,和上黍米酿制,需用一年时间,到了元代,只消一夜即成,而且卖酒的酒店都在重阳节用菊花缚成牌楼。据《景龙文馆记》载,唐中宗在慈恩寺大雁塔客,群臣献菊花酒祝寿。  菊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就此而言,褒赏菊花与饮菊酒作为重阳节活动的重头戏,人们更是乐此不疲。在唐代,赏菊之举蔚成大观,到宋代,菊之俗最是盛举,无论皇亲国戚还是文人士子、黎民百姓都要赏菊,《乾淳岁时记》说,当时杭州宫里到了重阳节都要摆列出千万盆菊花,供人玩赏,晚上还要点菊花灯,其热闹情况有如元宵灯节一样,也因此涌现了许多咏菊的名篇佳作。更有甚者,出现了菊花的“立体”欣赏,如用各色菊花数百盆堆成山样,并结缀出吉祥的字样来。《燕京岁时记 九花山子》记云:“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庋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母送子女花常以凌霄、僧鞋菊、樱草、金钱花、冬青组成一束。菊表爱护,樱表青春,金钱花表天真,冬青表喜悦。合起来则表示:母亲的爱护与子女的青春、快乐和天真烂漫之意。  纷繁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为了工作、生活整日奔忙,大概无法理解古人的闲情逸致,在满足了物质欲望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田间野趣。是否也该时时清空心灵的尘洉,回馈一下菊花千古悠悠的媚眼呢?  曹操的儿子曹丕给他的好友钟繇写过一封信是谈菊花的,很有趣味,信里说,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秋天只有这种花长得茂盛,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使人延年益寿没有比这个草药再好的了,所以送来帮助他进行研究长生的道术。  晋代菊迷陶渊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在重阳节穷得没有酒喝,只好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这时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来了,这故事就叫“白衣送酒”。陶渊明每日每夜都劳作于山间野地,他用斧头斩去杂草,斩去心中万般苦闷,这才惊觉,自己原本是南山的儿子,菊花的朋友。他耳不闻是非,于是省气;口不评是非,于是省心。这才有了《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写出东晋诗人淡泊的一生。  著名当代画家胡洁青对菊花情有独钟,作品有《百菊图》,尉为大观,他北京人,是满族人的后代。北京旗人有养菊的传统。在他童年时代,秋日里,居不可无菊,菊伴他长大。在中年时开始养菊。最多的时候,达一百多品种,有几百盆。秋季可以开办家庭菊展,全是独朵的大花,很壮观。他们常常邀请朋友去赏菊和聚餐  3、菊花与诗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花的国度。自古爱花的传说不胜枚举。诸如屈滋兰相宛,陶令采菊东篱。诗仙卧花荫,老杜对花溅泪,林逋子鹤妻梅。菊花素有“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所以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 最早携菊花入诗的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他的名篇《离骚》里面就写到“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通过这两句诗,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可以说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缘。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最有名的像他的《饮酒》诗里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菊花对于陶渊明,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征。历代诗人里咏菊的不胜枚举,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李商隐、刘禹锡、杜牧等等,还有像宋代的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这些大家都有咏菊之作;一直到元、明、清,代不乏人。所以,人们把菊花定位为一种不从流俗、不媚世好、卓然独立的高尚品格。当然,在咏菊诗里边也有很多根据个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操而有所发挥。比如说像唐代的诗人也是农民起义领袖的黄巢,他就赋予菊花一种叛逆抗争的精神,在其《不第后赋菊》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句句赋菊,又句句言志,菊花的特征与作者的壮志水乳交融。  还有一些诗人,通过咏菊表现一种对于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比如说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她的婚姻很不幸福,但是她敢于离经叛道,她的咏菊诗里边就写到“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表现一种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还有像南宋的郑思肖,他是有名的爱国诗人和画家,他写的咏菊诗里边也有这样两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那样,“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自从陶渊明对菊花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之后,历代文人便对菊花的高风亮节、高尚情操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赞誉。光是在《红楼梦》一书里,我们就可欣赏到10多首吟咏之作。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很多写咏菊诗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毛泽东,他的《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其余诗句都是围绕着“战地黄花”也就是菊花来写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最典型的特征是菊花盛开,毛泽东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个“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实际上也是咏菊的,但是它的境界就更高,把菊花和表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定要争取到革命胜利的精神紧紧联系起来。  4、从菊花诗看“红楼女子”  将女人比作花是自然的事,但若将女人与菊花对上号,可就不一般。自古菊的疏野淡泊、独标傲世、顽强清高多与陶渊明、李白、屈原、黄巢等豁达豪迈、铮铮傲世的一类人士所托,而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子,却也纷纷访菊、问菊、簪菊、忆菊甚至恋菊,寄托各自不同的思想,史湘云伴菊而欢,理想如月光下的菊影移动模糊、虚幻、随遇而安,林黛玉怀秋心作菊梦,与菊同洁同傲同坚。贾探春精明严谨,又常故作豁达之菊习。薛宝钗在菊的陶染下一反雍容娴雅、稳重和平的淑女风度,憨情菊思,凄伤戚戚。  菊的无论某一方面与红楼有所牵连便预示着红楼女子将有怎样的人生际遇,或悲或喜已不在话下。红楼女子尤其类菊的一点便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她们的聪颖不凡的才学及鲜明的个性都对封建礼教世俗发起了抗争,虽奏不出铿锵鼓声,但她们的抗争却也是历史的发展进步所不可欠缺的。  菊是花中君子之一,红楼女子与菊同行为友,她们的婉约、傲强、美好更添女性诗章的耀眼流金。  5、菊花与《聊斋志异》  清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一篇很著名的关于菊花的故事,这篇故事叫作“黄英”,故事说一个人名叫马子才,他家历代养菊,一次他到南京去寻访异种,路上结交了一个姓陶的少年,这人对于养菊花很在行,他有一个异常漂亮的姐姐名叫黄英。他们作了邻居,马子才娶了黄英作夫人,两家成为亲戚。有一次陶公子喝酒喝醉了,变成一棵大菊花,黄英把它拔起,放在地上,第二天又变成原形;第二次陶又喝酒喝多了,又变成菊花,这次却变不回来――醉死了。这棵菊花的根长出新芽,开了粉色的花,还带着酒香,这种菊花就叫作“醉陶”。  6、菊花的人格象征  秋风肃熬,白露为霜,而菊却金英夺目,傲霜而晚香。唐代以前的文学里,间或也有拿菊花比人坚贞不移的品格的,但主要还是歌颂它能助人长寿的一方面。唐代以后,诗词里常常提到菊花,都是把菊花人格化了,作为有骨气的文人的象征。  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的李梦阳欣赏菊的独立不群的个性,便有“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细开宜进世,独立每含情”之句;唐末农民起义英雄黄巢则对菊的乐观与顽强精神情有独钟,于是菊在他眼中显得那么潇洒豪迈:“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从王安石的“不忍独醒辜尔去,殷勤折为一”,可见菊也是一位“独醒”者;而在王建的《野菊》“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中,菊则生命力旺盛,小小身影默默地装点秋日的大地,它在平凡中显不平凡;菊花枯而不陨是它固有的特性,但在朱淑真笔下:“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则形象地融入了她的不幸遭遇、倔强性格和反抗精神;陆游则称“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秋风中数株晚菊,顶风傲霜,挺立东篱,散发着余香,这花中志士,和南宋时期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的抗金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内,其遭遇、品格,是多么相似;当然还有陶渊明篱中那些淡泊、清高的菊。  也许你会感慨秋日寒风下的小小一株菊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神韵。菊终究是菊,不同的是诗人们的处境、诗人们的心。  7、菊花、古剑和酒  菊花,为隐逸之道。选择此道的人,皆是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才华,于是愤而避世,晋朝的陶渊明便是一例。陶渊明初为县令,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便辞官入山,自耕自食,自得其乐,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传世,为后人留下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园之风和“晋陶渊明独爱菊”的美誉,也因此提高了菊的身价。  菊花、古剑和酒,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营养老汤”。这不仅代表着千百年来文人学子生存状态的三种选择,也极其浓缩地象征着中国古代士林的典雅与脱俗,清高与超然,忧悒与郁闷,痛苦与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2-24 16: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菊花从来为人们所衷爱,并且赋予主观色彩和象征意义。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它展现诗人自苦淡泊,不慕荣利的品格,写出了一种雅静、隐逸的菊花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2-24 16: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和执着, 不跟人争高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6-12-24 16: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菊花不在春天开放,不与众花争芳斗艳,所以被人们比做澹泊清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