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西方绘画摄影艺术流派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至少主讲一个流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1-4 21: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九四五年结束,欧洲的艺术开始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
饱受战争摧残的欧洲在废墟上开始艰难地重建物质与精神家园。全欧洲渴望新起点、新的出路,以摆脱战争破坏下的绝望阴影。战后欧洲的部分艺术家认为必须重新创造他们的art ex nihilo,自知地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青年艺术家躁动的新思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对价值体系全面重估的态势。
战后盛行的存在主义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个人自由、责任的困境的关注。它助长了这样一种普遍的感觉--人在世界上是孤独的,现在又超然于一切信仰体系之外,因此一个创作艺术的人应该在艺术之中寻求解脱之道,从头开始把艺术彻底更新。强调“独创性”的思想风行,艺术成为一种净化的隐喻,给画行为本身代表了被痛苦麻痹的意志的解放。
战后初期,现代艺术名家被请到世界各地举行办展览,这不仅仅是对纳粹迫害的一种补偿,更标志着文化回升的起点。现代艺术较以前更为人所知,并得到了官方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原先孤立、隔绝的状态,也是欧洲各地年轻人真正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投影。
另一方面,以往现代艺术的中心--巴黎派的力量由于移民的大批出境而元气大伤。美国开始崛起,各地接受现代艺术的程度不平衡,巴黎与纽约之间为争夺艺术领导地位开始了战后的初次对决。40年代后期抽象表现主义在欧洲的胜利显示了来自美国的影响。纽约抽象主义的国际风格、空间尺度的重新构筑都推动了欧洲文化危机的主动应对。50-60年代,美国以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欧洲以非具象艺术(l'art informel )为代表,并行发展,各自相对独立。
此外,画商-评论家系统对自由市场经济的逐步吸纳,以及艺术作品自我平民化的的倾向都是战后欧洲艺术发展的弦外之音。
就现代艺术发展本身的角度看,战后欧洲艺术是把潜伏在较早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更为结实、更为有趣的文化背景之中的发展趋势再向前推进一步。严格而言,值得注意之处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把某些已经存在的观念推向极端和重新评价。如抽象表现主义、非具象艺术都渊源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已经从极端的且不顾一切的态势渐渐向冷漠、无动于衷转变。“新生”的风格与战前已形成的原型的区别就在于新风格在发展中把继承下来的形式加以夸张,同时削弱了内容,或者完全抛弃了内容。
战后存留下来的巴黎派(Surviving School of Paris Painting)处于衰落之中,无论是Pierre Bounard 的Hot Palette还是Cubist / Orphist formal 的松驰的变幻都显示了一种无挑战性、可预见的艺术程式,而Roger Bissiere 、Jean Bazaine、 Afred Manessier 的作品又给人以过于温和之感。已确立的法国传统(belle Peinture )偏好一种感官的迷人的高品味主题,这阻碍了任何渐进性的变化。悉心的构建、明丽的颜色、整齐的抽象图案,都暗含一种民族艺术特色。(如德国占领时的a show of nonfiguration painting paris gallary 便是法国绘画传统的代表显现。)
战后首批出现的巴黎艺术家(包括Hans Hartung 、Wols、Jean Fautrier 、Nicolas de Stael、Pierre Soulages )的作品都强调艺术家本人的自我的自动展现,排除了具象性参照和民族感性认证的必要。而影响深远的Jean Dubuffet和一群自称CoBrA 的北欧画家是“新生代”的代表。尽管Bazaine 、Manessier 等人否认与其的联系,双方成员却共同反对传统的几何抽象和学院派设计。具象与非具家风格的二分对立的境况自行解决。战后短短几年中,一个崭新的、前景广阔的New Expressionist Abstraction 出现,成为盛行欧洲的样式。
面对Picasso、Matise、 Heuri Laurens、Raoul Dufy、Georges Braque 佳作频仍、新生代不断壮大的局面,加之吸取二战时的教训,艺术家们共同有重新阐释艺术语言、保障艺术运动自由的愿望。为数众多的艺术团体在法国、德国等建立起来。基于对存在主义的兴趣和艺术家知识分子化的倾向,展开联合或竞争,从内部功能上加速了战后欧洲艺术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