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儿子学习的兴趣?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1-30 06: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儿子读初中了,成绩不乍的,对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请问如何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关于厌学、不求上进的专家意见[现象]  我的孩子今年16岁,快要上高中了,可是他似乎根本就不着急,课堂上不愿发言,上课老走神,作业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作业一做完就看电视、玩游戏。成绩处于中下游,如果这样下去,高中都上不了,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厌学、不求上进是许多孩子的通病,不少孩子在学习或做事时总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学习、生活中毫无上进心,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他们每天上网和玩,只要你说:“你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可他们说:“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不学习,又能把我怎么样?”父母们急得要命,有时甚至“武力”相向,可是孩子们照常该咋办就咋办,弄得父母心灰意冷。  自我引发学习欲望,在提高学习效率、效果上比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内容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高。就可以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左右。对于学习当然同样如此。  学习欲望,或者称之为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力等,是学习过程得以产生、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对于同样的学习,为什么有的同学能乐此不疲、全神贯注,有的则感到令人讨厌、苦不堪言、心不在焉呢?就是由于有强弱不同的学习欲望参与造成的。  然而,厌学的情况在孩子当中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不仅常发生在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身上,还有很多成绩好的孩子也会厌学。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中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百分之八点四、初中生仅有百分之十点七,而高中生仅有百分之四点三。[原因分析]  首先我们要说,好学是人的天性,这是在人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没有这种性格,人类也不可能成为最高等的动物。然而,这种天性可能在错误的教育中渐渐消失。  人们在形容好人和坏人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词“教养”,没有教养的人被认为,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或者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可是,我们很多的家长对孩子非常的尽心,那孩子自主意识很差,不求上进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把“教养”拆开来,我们会发现,我们很多的家长仅仅是“养”,而没有“教”。或者说,我们在“教”的时候,并没有思考教育究竟应该教什么。我们总是关心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但很少思考达到目的的手段,或者没有达到目的的时候,不知所措,采取了错误的方式,使问题更糟。  很多人把教育的重心都放在了知识的教育上,尽管社会上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对“素质”的概念理解模糊,我们实际上仍然是实施的知识教育,只不过超出了应试教育范畴以外的知识教育。比如:学习乐器、艺术、体育等。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基本上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来进行。  那么,究竟怎样理解教育?著名教育大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其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不如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坚强的意志。这就意味着,孩子表现出种种不求上进现象的原因,与我们的教育重心不是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和习惯,而是知识的灌输有关。当结果偏离于目标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寻找“天生的”、“环境的”这样一些无法根本改变的原因来解释现象,也就没有在方法上狠下功夫,实际上也就等于放弃了教育方法的改进。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行为出现明显的偏差,这包括:  一、缺乏必要的刻苦训练。  尽管争强好胜是人类进化的本能,但这种本能需要在不断的使用中得到强化,不使用就会退化。城市里的猫不抓老鼠,甚至跟老鼠成为朋友,那是因为它能够轻易地得到它想要得到的东西,不会再愿意采用那种有一定风险的捕食方式。人也是如此,我们在让孩子刻苦学习的同时,却忘记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谋生的手段,并且没有将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动力进行有效的结合,给了孩子所有他想要的东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自己想要的东西都有了,还需要刻苦学习?人们常说,自古将相出贫寒。无论是孩子要什么有什么,还是对孩子平时过于放纵、行为没有制约、平时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边看电视边学习,都会对孩子的学习热情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二、过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  每个家长都会有很高的期望,这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孩子过多地品尝失败,受到过多的批评、指责,使孩子倍感失落。常见的情况就使用固定的分数和名次要求孩子,让孩子形成了条件反射,那就是只要一学习,就和成绩差、批评联系在一起。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天资差,脑子笨,再努力也白搭,于是对学习无信心,无兴趣。这种感受在孩子玩游戏当中很难体验到。孩子在玩游戏当中,虽然也会遭到家长的批评,但孩子能够在不断的“进步”中享受到快乐。一些学习好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成绩大幅度下滑的情况,这和他们不能经受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1997至1998年做的全国性调查显示,二十八岁以下的城市青年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拥有博士以上学历的占百分之四十四点五。合起来,希望子女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城市青年近百分之九十二。  而据一九九九年做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城乡少年儿童的学历希望也高得惊人:希望拥有博士学位的近百分之四十一。合起来,希望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城乡少年儿童几乎占百分之七十六。应试教育即精英教育必然是淘汰教育、失败教育。失败教育,其实质是一种误国误民的教育。  我们不否认人的智力是存在差别的,但大家应该知道,人的智力分布呈枣核状,极端聪明和白痴都不会超过同龄人的0.3%。然而,在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也就是出现葫芦状分布,这表明,很多孩子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就是当我们用固定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的时候,孩子长期不能达到目标就会选择放弃。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断的努力,虽然一个人的能力有所不同,但能够发挥最大的潜能才是目的。然而,我们总是用一个固定的目标要求孩子,比如,考上大学。由于孩子发育水平的不同,可能导致与同龄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本来是可以弥补的,我们却不断地用成绩要求孩子时,就会强化这种差距。当孩子感觉到这种差距难以弥补,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热情。我们要意识到,上大学是有一定比例的,没有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那谁家的孩子不能上大学?我们一开始就要有孩子考不上大学的思想准备,为孩子寻找更多的出路,孩子就不会因为目标没有达成而失望。  对于学习好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初中生本来在一所普通中学就读,无论学习、班级工作还是体育,都是年级里的佼佼者。可在高中进入重点中学。孩子脸上的笑脸就不见了。因为在名校,高手云集,竞争激烈,这里的老师也不像以前学校的老师那样关注他。一下子从白天鹅变成丑小鸭,孩子怎么也接受不了,不愿上学。  三、学习要求让孩子难以负担。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数量上要求过高,二是学习内容上过于单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9年大型调查还显示,约半数的六岁至十四岁的城乡少年儿童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不符合国家标准,表现为学习超时和睡眠不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当学校用分数作为老师工作成绩的考核标准的时候,老师不得不通过增加作业数量来追求短期效果。一个孩子90分和100分从知识的接收来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来巩固就只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那样做用学生现在课程学习的分数不能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于是,在现实中,老师就会急功近利,不得不布置大量的作业,去浮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提高那一点点的成绩。孩子课业负担过重,不断重复已经学过的知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原因是不同的。由于学校追求经济效益,班级规模非常大,这就造成老师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不会做的题目还是不会做,对这样的学生来说,可能要求做更多的作业,而没有找到问题的学生,就会更加厌学。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盲目跟随学校的要求,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加速了厌学的过程。  四、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缺乏必要的认识,比如,男孩往往调皮,好动,学习不专心、粗心大意等,这本来就是孩子正常的表现,孩子成长需要一定的过程。有些人快一些,有些人慢一些,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无论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在学习内容上都要为孩子精心设计,让孩子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然而,一些年轻妈妈学历高,知识多,生活在大城市,压力大,要求高,同样要求孩子也很高。我们很多家长往往仅仅是采用让孩子延长时间的学习方式,用强制性的方式去纠正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所固有的缺点,就会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和体力上的不支。  另一方面,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而中国家长习惯于给孩子低评价,就是考了第十名,也会对孩子说他没有努力,学习不认真,否则可以的第一名。有的家长也了解到所谓的欣赏教育,但由于方法不当,反而让孩子压力更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对学习逐渐产生紧张、焦虑、不安、麻木、恐惧以至反感,对家长好好学习的要求产生了逆反心理,经常赌气中断学习,一提学习就倒胃口。  还有一种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是导致孩子厌学、做作业慢的主要原因。孩子一心想着要玩,但又怕妈妈指责,于是,一回到家就抓紧做作业,可等作业做完后,准备玩时,妈妈立即增加了新的学习任务,孩子赶紧完成,可是,孩子并没有得到妈妈的赞许,反而得到的是更多的学习任务。孩子这时候明白了,妈妈根本就不会让他玩。孩子是聪明的,当家长这样要求孩子的时候,孩子为了不让自己太累,就会故意放慢做作业的速度,以避免妈妈不断地增加任务。  有调查显示,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的即适合应考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厌学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从教育到教学都需要来一场大变革。  五、给孩子选择的路太少。  应试教育必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被“淘汰”,但这些孩子并不以为没有机会。我们在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各种各样成才的道路,一旦孩子在应试教育中无法表现突出,那么,家长应该及时调整教育路线,为孩子设计更能符合孩子特点的发展道路,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并不是因为自己能力太差,或者不努力。只有选对了道路,照样可以成功。  如果什么方法都想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不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及格。我们也可以着手为孩子想更多的出路,结合孩子的个人特点和爱好,为孩子选择不需要在学校取得好成绩的专业。并告诉孩子,即使不上大学也同样可以成才。如果让一个孩子长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处于二三十分以下,还让孩子上学,除了孩子不断地被羞辱外,也浪费了孩子大量的时间,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所能接受的。  六、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  家长和老师往往重智力教育,轻体育锻炼,导致孩子身体素质太差,无法承受大的学习任务。其实,孩子的精神面貌和孩子的身体状况有直接的关系,有些孩子不仅学习没有兴趣,做什么似乎都没有兴趣,这十有八九是身体不行。家长们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是8-1〉8。  七、差的学习环境。  外界干扰、家长不好的示范,都会影响孩子。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在学校,孩子可能和老师发生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地化解。孩子结交了一些不爱读书的朋友,开始沉溺于早恋、网上聊天、玩游戏。  八、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  老师上课不生动、满堂灌,枯燥乏味,作业布置不适当等,从而认为学习是件枯躁无味的事。很多情况与老师和学生的态度有关,比如老师和孩子发生了冲突,没有得到缓解。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那就多试几个不同的项目。。。使之看到到底什么是他感到有兴趣的。。只有真正的找到了。。那才是最好的能够得到实践                                       

                                                                                                你好!如何激发您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37895.html?fr=q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