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鬼子六)的生平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7-1-9 0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恭亲王奕?(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孝静皇后.道光皇帝生前就欣赏奕?,死前“朱谕‘封皇六子奕?为亲王’”。咸丰元年(1851),奕?封恭亲王。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杜受田调教的咸丰皇帝的手下。 老皇帝遗嘱,封他为恭亲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咸丰皇帝在 位期间,由于南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来响应,恭亲王就担当起 了保卫京畿的重任。他善于谋划,精于用兵,在咸丰五年,打败了李开芳、林凤祥率领 的北伐军。彻底肃清了直隶省的叛党。 咸丰帝去世后,他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全面掌握 了中央政权。之后,由于他的老道与精明,慈禧太后决定吃掉这个政敌,但恭亲王在朝 威信很高,加之亲信大臣与王室成员的支持,慈禧的计划终究没有得逞。同治七年,恭 亲王打败了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军队,再次保住了京师重地。 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参与了洋务运动。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 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 。这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为国家培养了像詹天佑这样的人 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业,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主要经历:一 皇六子——失败的帝位竞争者 二 恭亲王——最年轻的军机大臣 三 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临危受命,“督办和局” 四 辛酉政变详细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44442.html奕欣 (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弟。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遵宣宗遗诏,封为恭亲王。
咸丰三年(1853年),被令署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防御,随后以亲王身份在军机大臣行走。
咸丰四年(1854年),补镶红旗蒙古都统、宗人府右宗正、镶黄旗汉军都统、宗人府宗令、正黄旗满洲都统。
咸丰五年(1855年),母静黄贵妃死,因为母亲争皇后封号,招致咸丰不满,遂被罢免一切职务。
咸丰七年(1857年),复授都统。
咸丰九年(1859年),授内大臣。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奉命以亲王身份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议 和,并分别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同年十二月,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具体办理涉外事务,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并以亲王身份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驾崩于热河,立遗诏让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等人为赞襄政务八大臣,把亲王身份的奕欣排斥于政局之外。九月三十日,同两宫太后联合发动政变,即辛酉政变,逮捕了八大臣。随后,被封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同治四年(1865年),因受慈禧太后猜忌,被罢去议政王等一切职务,旋复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时,被慈禧太后借口“委靡因循”,罢去一切职务,令居家养疾。开始了在家达十年之久 的闲居生活。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际,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奕欣病逝,时年67岁,懿旨赐谥“忠”。死后葬在今昌平崔村乡麻峪村翠华山下。
王爵由其次子载滢之子溥伟承袭。其著作有《乐道堂文钞》、《乐道堂文钞·续钞》、《乐道堂诗抄》、《萃锦吟》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9 0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知道上,你打鬼子六,有很多你需要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