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人的生活水平怎样?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9-5-24 2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格陵兰爱斯基摩人过去散居在东西海岸地区。公元870-930年期间,丹麦和挪威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来到冰岛定居,这个位于北大西洋的岛屿渐渐无法容纳迅速增长的人口,于是这里的人们开始寻找新的陆地。公元986年,几百个冰岛人移居到格陵兰岛的西南地区,他们是第一批来到爱斯基摩人居住地的外来人。以后又有越来越多的冰岛人、丹麦人和挪威人来到这里。开始这些白人还沿袭传统的牧业,养羊以得到肉、奶和羊毛,以解决吃穿的问题。可是他们渐渐发现,与其吃苦受累养牛养羊,倒不如当地爱斯基摩人打猎、捕鱼生活得轻松愉快。于是这些人完全改变了生活方式,由家养畜牧业改为游猎、捕鱼为生,完全像爱斯基摩人一样生活。后来由于又和爱斯基摩人通婚,几百年后,这些人的后代逐渐趋向爱斯基摩人。在格陵兰岛生活的爱斯基摩人多是混血人种,所以他们被特别称为“格陵兰人”。  1700年,丹麦政府派人寻找居住在格陵兰岛的丹麦人后裔,结果来到这里后发现的只是爱斯基摩人,于是丹麦政府决定帮助这些爱斯基摩人。政府派专员处理 爱斯基摩人的事务,并派牧师向他们传授基督教。格陵兰岛就这样成了丹麦殖民地。丹麦政府不允许任何外人进入该岛,即使是丹麦公民也不能在格陵兰岛定居。目的是防止不诚实的白人伤害纯朴的、对外界社会状况一无所知的 爱斯基摩人,并让他们缓慢有序地转入现代生活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是幸运的。与此相反,位于现在加拿大东部拉布拉多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却遭受了外来侵略者的屠杀。那些从欧洲和英国殖民地新英格兰来的渔民非常暴虐残忍,他们见到 爱斯基摩人就杀。手无寸铁、质朴平和而又对外界社会状况一无所知的爱斯基摩人既无反抗能力,又无自我保护的概念,数以百计无辜的爱斯基摩人死于屠刀之下。  丹麦是最早帮助本国爱斯基摩人的政府。20年代,格陵兰岛大多数居民靠捕猎为生,但是他们能捕到的海豹数量越来越少,部分原因是捕杀过量,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气候变暖,海豹迁移到更北边的地方去了。温暖的海水又引来了大量的鳕鱼和其他鱼类,因此丹麦政府帮助爱斯基摩人开始从事现代化渔业。政府贷款给爱斯基摩人买小型带有马达的渔船、鱼网和其他设备,建造鱼产品加工厂,办理鱼产品出口业。到了50年代,政府完全控制了这里的捕鱼业。  所有的事情发展经过大致都是这样。爱斯基摩人开始居住在政府廉价出租的现代化公寓中,到商店购物,孩子们上政府开办的学校,有病免费得到治疗。政府还给 爱斯基摩人提供许多就业机会。许多格陵兰人,其中以妇女为主在鱼产品加工厂工作,一些受过较好教育的人在当地政府办公室工作,更多的人受训练后成为木匠、电工、机械工、建筑工。格陵兰走上了现代殖民地的道路。 爱斯基摩人已经进入到白人社会而且依赖于白人。1983年,有 1/4的格陵兰人仍以从事渔业生产为生。  由于丹麦人在政府机构担任要职或从事管理工作,无论在政治、经济上待遇都优于当地居民,格陵兰爱斯基摩人成为二等公民。虽然在1953年,格陵兰成为丹麦的一个省,格陵兰人享有与丹麦人平等的公民选举权,可以选两名代表进入丹麦议会,但这种改革只是从法律上结束了殖民统治。在这种情况下,格陵兰人开始寻求政治途径,力图真正结束两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1971年,受过教育的新一代格陵兰人号召格陵兰人摆脱丹麦的统治,解决不公平的工资待遇等问题。 1979年,《格陵兰自治法》宣布实施,格陵兰人取得政治上的胜利。1984年,格陵兰退出欧洲共同体。今天格陵兰人有3个属于自己的政治党派,虽然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同,但目的都是促使格陵兰摆脱殖民统治,使格陵兰在不久的将来完全脱离丹麦政府。  人民生活 1998年有医院、医疗所18所,医生84人,牙医33人,护理人员495人,病床441张。物价指数(1995年=100):1999年=103。工资指数(1995年=100):1999年=103。  文化教育实行九年制义务免费教育,教学用语为格陵兰语,丹麦语为学生必修课目。1998/99年度有中小学88所,在校学生11087名,教师1047人,其中格陵兰当地教师824人。有职业学校10所,贸易学院1所,教育学院1所,小型大学(格陵兰大学)1个。绝大多数学生到丹麦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报刊有《格陵兰邮报》、前进党党报《前进报》和团结党党报《团结报》。格陵兰广播电视台用格陵兰语和丹麦语播音和播放电视节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5-24 22: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文摘上的一篇文章。。。给你截取了几段== 【自治之路】
这里生息着5.6万多人,居民主要集中在荒芜的岩礁地带,靠打猎和渔业为生。由于全岛的4/5都在北极圈内,到了冬季便会出现极夜现象。丹麦统治者长期推行强硬政策,包括人口迁移、经济发展等等。当地居民决定放下手中的猎枪和渔具,与丹麦政府对抗,要求进行全民公投以改善自己的地位,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共同分享石油收入和获取更大规模的自治。
克里斯蒂安斯霍布市位于迪斯科湾,四周一座座冰山缓慢地漂移着,鲸随着海浪的起伏,喷出一道道水柱。该市曾是一个繁荣的渔村,人们靠捕鲸为生,每年都会捕捉120多头独角鲸。冬天,当浮冰凝结在海面上,人们就坐着狗拉雪橇去打驯鹿或是拉一些大块的冰块以储存生活所需的饮用水。15年前,捕猎独角鲸开始受到限制,实行定额捕杀。一位女村民说:“由于缺少鲸鱼,夏天来临时,人们纷纷离开这里去近海捕大比目鱼;也由于缺少冰川,我们还安装了海水淡化的设备。”在公社大厅里,这位夫人和另外两位妇女围坐在一张桌子边喝着咖啡,旁边是电视机和大型公用洗衣机。她们刚刚把一张海豹皮绷紧在木制的晒晾架上。每年,她们会晒制300余张海豹皮,这会给她们每人带来400克朗(约合500元人民币)的收入,也算是补贴家用。这个地区仅有83户居民,但即便只有这么少的人,该地区也有一座发电站、一个食品杂货店、一块供直升飞机使用的空地、一个教堂和一所设备良好的小学。
对于格陵兰岛上的居民来说,渔业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捕虾业独占鳌头。当地政府近几年把目标锁定在了旅游业上,他们计划2010年接待游客l0万人。当地旅馆的床位已经增加了2倍,来自美国、丹麦以及挪威的大型游轮都会在此靠岸,旅游、照相、拍短片等等都会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几年旅游人数均保持在每年6.5万人左右。【冰川和时间才是真正的主人】
“丹麦殖民政府并没有强加给我们沉重的负担,相反,他们还帮助我们建立了村委会和小学。”一位村民说到,“我们格陵兰岛人的文化水平较低,连欧洲乡村的人都不如。”在格陵兰岛,有5%的人是从丹麦移居到这里的。他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谋生,两三年后便会离开,除非他们在这里结婚。当地的居民因纽特人则生性慷慨,有钱的时候,很乐意去消费一一开车兜风、在别墅度假、乘坐奢华游船旅游等等。这些现象显露出格陵兰岛社会的一种不同步——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这一点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非洲国家……
努克市(格陵兰岛首都)最好的家用电器商场老板是一位移民。他来这里已有10年了,和当地女子结了婚,有了孩子。在这里,人们很少能像他那样一直从事某一项事业。对于因纽特人来说,他们不会完全依靠自己的工作。如果说一周要工作6天,那么大多数人会旷工3天。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工作是徒劳的,还不如去海边钓鱼。因纽特人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有冰川和时间才是真正的主人。他们会常常反问,为什么要销售那些高保真音响呢?它们与鲸鱼掠出水面发出的声音相比,简直就微不足道。
【变迁中的社会】
尤伽和他的妻子把他们的猎物摆放在小路中间,打算出售。然而,没有人注意他们的这一举动。土生土长在格陵兰岛的坤诺解释道:“以前,这些猎人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他们有自己的小店。如今,这一切都在悄然逝去。”这位年轻人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曾在哥本哈根学习心理学。他继续说道:“自从丹麦人来到了我们的土地,我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我们与自然和谐亲近的生活观都在逐渐改变,被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的观点逐渐取代。从前,人们的想法是这样的:只要我能够活着,我也能帮其他人一起活着。而今,这种价值观已经不复存在了。”坤诺的话中带着一丝遗憾,却没有忧伤。人们虽然回忆着以前简单朴素的生活,但对于新的生活,人们也是津津乐道的。
充满活力、新旧交替、现代,这是现今格陵兰岛最明显的三个特征。因纽特社会的变迁如同冰山的变化一样快。如今,有1.3万名格陵兰岛人在丹麦生活,其中有1万人是20岁以下的青年,他们在丹麦接受高等教育。在努克大学,美国政府已与他们合作开展了相互的交流项目以促进地区的教育与发展。
在努克市中心,玛丽亚刚刚擦干净她精致的运动服装店的橱窗。这位27岁的年轻女性在丹麦完成了学业,她父亲是丹麦人,母亲是因纽特人,她是丹麦和因纽特民族融合的典型。下周,她将去阿姆斯特丹采购新的塑料模特。她自信地对笔者说:“我们并不处于世界的底层,我们在世界的中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