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为什么要写丑小鸭这个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7-2-12 1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徒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之一。他1805年生于丹麦奥登赛城的一个鞋匠家庭,11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为人洗衣度日。他母亲要整天浸泡在冰凉的水中干活,只得以酒提神抗寒,因而备受歧视。这些辛酸岁月,在他的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得到了真实而温情的反映。贫困未能扼杀他追求幸福未来的梦想,卑贱更坚定了他奋发图强的决心。他幻想着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4岁那年,他只身赴哥本哈根,但在皇家剧院只谋得一份小配角的差事,后来在一个善良而热心的人的资助下,读了一段时间的书并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 19世纪前叶,丹麦文坛被浪漫主义所席卷。安徒生那颗敏感而善良的心受到这一思潮的推动并与之发生共鸣,很快就迈出了创作的坚实步伐。他写戏剧、游记、小说,其中不乏佳作,如《即兴诗人》。1835年,他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他深受鼓舞,此后几乎每年都要写一集童话,作为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他的童话很快风靡世界,为他带来了国际声誉。他一生所写的168篇童话成了全世界孩子的精神食粮,他的名字因此永远铭记在世世代代孩子们的心里。 安徒生认为:“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童话的写作,也应考虑到读童话的孩子的父母,也要“让他想想”。《丑小鸭》实践了安徒生自己的创作主张。这确实来自他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对人生的思考,读来隽永而回味无穷,给人以有益的人生启迪。 《丑小鸭》中丑小鸭早期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鸭妈妈孵了一群小鸭。那只最后破壳而出的小鸭长得“实在太大”,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公认为形象“丑陋”,因而在鸡鸭群中“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连它的鸭妈妈都希望它远远离开。于是,这只可怜的小鸭逃了出来。外面的世界更是充满凶险,猎人的猎枪“砰,砰”乱响,它新结交的朋友——两只公雁血染芦荡,命归黄泉,它自己也差点儿被大猎狗咬住。它再次逃亡,进入一个养着猫和母鸡的农家小屋。它因为不能像母鸡一样生蛋或者像猫咪一样“拱起背,发出咪咪的叫声和迸出火花”而被母鸡和雄猫剥夺了发言权,它“想到水里去游泳”的渴望被讥讽为“怪念头”,它不得不离开那自称为它的“真正朋友”的母鸡和雄猫。它来到了“广大的世界”。它在这里看到一群正“飞向温暖的国度”的美丽的大鸟,它们摩天的飞翔使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它再也忘不了”。但冬天逼近了,它冻昏在冰面上,靠一位好心的种田人的收留才度过了要命的严冬。同伴的欺凌、外界的暴力、平庸者的不理解与安徒生早年所受的讥讽、欺凌岂不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共同点?丑小鸭确实有着安徒生的影子。 丑小鸭的痛苦,不仅来自暴力和冻饿,而且来自精神上的歧视和隔膜,后者的伤害远远超过前者而成为心灵永恒的痛。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只能在同类中认识自己,也只能被同类认同。超出同类的范围,相互之间往往就难以理解。丑小鸭虽然与其他小鸭是同一个鸭妈妈孵出的,但它的超常性使它的同胞产生了“非我族类”的感触,难以认同,它也难以融入它们的群体,它就不能不被排斥,不能不感到孤独。同时,对于母鸡和雄猫来说,它们也只能在自己同类的范围内和可能性中理解丑小鸭的追求和理想;超出了这种范围和可能性,丑小鸭的追求和理想就不能不被它们看做“简直是发疯”。因为在它们看来,人生的最大理想就是“生蛋”和“咯咯地叫”,就是“迸出火花”,除此之外,就都是虚幻的妄想,都是不可实现的呓语。那被排斥后的孤独、“你们不了解我”带来的痛苦是难以排遣的,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丑小鸭的经历证实了这一生活哲理。美丽的春天终于到来,被排斥的孤独、不被理解的痛苦都在这百灵鸟歌唱的季节里烟消云散了。三只令它“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的美丽的鸟正向它游来,它也向它们游去——它最后终于明白:它和它们同类,也是一只天鹅。 在这幸福的时刻,它如何看待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呢?它并没有忘记过去,它回想起“它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但它对迫害和讥笑过它的人并没有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而是采用了一种宽恕、宽容的态度。它一如既往,保持着谦恭温良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里,像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一样,颇有一点基督教的影响,宣扬的是基督的博爱思想,提倡的是容忍与和解的精神。但是,抛弃了宗教的外衣,爱和宽容,不正是人类所应受的教育、所应具有的精神吗? 在安徒生看来,正是这逆境的磨炼,才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逆境往往构成一种心理压力,激发出冲出逆境的精神力量,从而使人的一切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跨进至善的境界。从这一角度讲,逆境不仅是压抑人才的消极力量,也是促人上进的积极因素,正如飞机只有在逆风中才能上升起飞。也许这正是安徒生宽容一切的认识基础。 《丑小鸭》用生物界现象与社会现象作比附,由于安徒生对生物作了人性化处理,赋予丑小鸭以人的思想和感情,因而使丑小鸭的遭遇和安徒生的经历有了契合点,从而使丑小鸭的成长史成了安徒生生活的缩影。但是,生物界现象毕竟与社会现象不同,因而,我们在理解这一作品时就不能过于拘泥。比如,“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在生物界是真理,但在人类社会中未必是事实。安徒生这只社会上的“丑小鸭”,生在社会的“养鸭场”,但他不放弃理想,孜孜以求,克服了种种艰难困顿,才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而并非因为他生来就是“一只天鹅蛋”。这是有着重大区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12 1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挣钱,教育后人,这也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12 1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了挣钱2、教育小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12 1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一生的人生经历决定的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作诗篇、歌剧。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 19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作品目录: 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1835),《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生乎?死乎》(1857),《幸运儿》(1870)。 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1822?),《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1829),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1832),歌剧《乌鸦》(1832),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1834),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1835),歌剧《司普洛峨的神》(1839),《黑白混血儿》(1840),《摩尔人的女儿》(1840),《幸福之花》(1844),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1844),《梨树上的鸟儿》(1845),《小基尔斯滕》(1846),《科莫河边的婚礼》(1848),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1850),歌剧《北欧的女神》(1850),《新房产》(1850),《睡魔》(1850),喜剧《海尔德摩尔》(1851),喜剧《接骨木妈妈》(1851),喜剧《出身并非名门》(1863),喜剧《长桥》(1863),三幕剧《西班牙客人》(1865),独幕剧《初来者》(年代不明),《罗斯基里达之夜》(年代不明)。 游记(6):《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1829),《瑞典纪行》(1851),《西班牙风光》(1863),《访问葡萄牙》(1866)。 自传(3):《小传》(1832),《我一生真实的故事》(1847),《我的童话人生》(1855)。 诗(4):《诗集》(一,1829),《诗集》(二,1830),诗集《幻想与现实》(1830),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1832)。|评论求助知友luckest |一级采纳率25%擅长领域:暂未定制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 共5条2007-02-13 12:29冰雪の银水晶|四级安徒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之一。他1805年生于丹麦奥登赛城的一个鞋匠家庭,11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为人洗衣度日。他母亲要整天浸泡在冰凉的水中干活,只得以酒提神抗寒,因而备受歧视。这些辛酸岁月,在他的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得到了真实而温情的反映。贫困未能扼杀他追求幸福未来的梦想,卑贱更坚定了他奋发图强的决心。他幻想着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4岁那年,他只身赴哥本哈根,但在皇家剧院只谋得一份小配角的差事,后来在一个善良而热心的人的资助下,读了一段时间的书并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 19世纪前叶,丹麦文坛被浪漫主义所席卷。安徒生那颗敏感而善良的心受到这一思潮的推动并与之发生共鸣,很快就迈出了创作的坚实步伐。他写戏剧、游记、小说,其中不乏佳作,如《即兴诗人》。1835年,他的第一部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他深受鼓舞,此后几乎每年都要写一集童话,作为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他的童话很快风靡世界,为他带来了国际声誉。他一生所写的168篇童话成了全世界孩子的精神食粮,他的名字因此永远铭记在世世代代孩子们的心里。 安徒生认为:“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童话的写作,也应考虑到读童话的孩子的父母,也要“让他想想”。《丑小鸭》实践了安徒生自己的创作主张。这确实来自他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对人生的思考,读来隽永而回味无穷,给人以有益的人生启迪。 《丑小鸭》中丑小鸭早期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鸭妈妈孵了一群小鸭。那只最后破壳而出的小鸭长得“实在太大”,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公认为形象“丑陋”,因而在鸡鸭群中“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连它的鸭妈妈都希望它远远离开。于是,这只可怜的小鸭逃了出来。外面的世界更是充满凶险,猎人的猎枪“砰,砰”乱响,它新结交的朋友——两只公雁血染芦荡,命归黄泉,它自己也差点儿被大猎狗咬住。它再次逃亡,进入一个养着猫和母鸡的农家小屋。它因为不能像母鸡一样生蛋或者像猫咪一样“拱起背,发出咪咪的叫声和迸出火花”而被母鸡和雄猫剥夺了发言权,它“想到水里去游泳”的渴望被讥讽为“怪念头”,它不得不离开那自称为它的“真正朋友”的母鸡和雄猫。它来到了“广大的世界”。它在这里看到一群正“飞向温暖的国度”的美丽的大鸟,它们摩天的飞翔使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它再也忘不了”。但冬天逼近了,它冻昏在冰面上,靠一位好心的种田人的收留才度过了要命的严冬。同伴的欺凌、外界的暴力、平庸者的不理解与安徒生早年所受的讥讽、欺凌岂不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共同点?丑小鸭确实有着安徒生的影子。 丑小鸭的痛苦,不仅来自暴力和冻饿,而且来自精神上的歧视和隔膜,后者的伤害远远超过前者而成为心灵永恒的痛。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只能在同类中认识自己,也只能被同类认同。超出同类的范围,相互之间往往就难以理解。丑小鸭虽然与其他小鸭是同一个鸭妈妈孵出的,但它的超常性使它的同胞产生了“非我族类”的感触,难以认同,它也难以融入它们的群体,它就不能不被排斥,不能不感到孤独。同时,对于母鸡和雄猫来说,它们也只能在自己同类的范围内和可能性中理解丑小鸭的追求和理想;超出了这种范围和可能性,丑小鸭的追求和理想就不能不被它们看做“简直是发疯”。因为在它们看来,人生的最大理想就是“生蛋”和“咯咯地叫”,就是“迸出火花”,除此之外,就都是虚幻的妄想,都是不可实现的呓语。那被排斥后的孤独、“你们不了解我”带来的痛苦是难以排遣的,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丑小鸭的经历证实了这一生活哲理。美丽的春天终于到来,被排斥的孤独、不被理解的痛苦都在这百灵鸟歌唱的季节里烟消云散了。三只令它“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的美丽的鸟正向它游来,它也向它们游去——它最后终于明白:它和它们同类,也是一只天鹅。 在这幸福的时刻,它如何看待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呢?它并没有忘记过去,它回想起“它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但它对迫害和讥笑过它的人并没有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而是采用了一种宽恕、宽容的态度。它一如既往,保持着谦恭温良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里,像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一样,颇有一点基督教的影响,宣扬的是基督的博爱思想,提倡的是容忍与和解的精神。但是,抛弃了宗教的外衣,爱和宽容,不正是人类所应受的教育、所应具有的精神吗? 在安徒生看来,正是这逆境的磨炼,才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逆境往往构成一种心理压力,激发出冲出逆境的精神力量,从而使人的一切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跨进至善的境界。从这一角度讲,逆境不仅是压抑人才的消极力量,也是促人上进的积极因素,正如飞机只有在逆风中才能上升起飞。也许这正是安徒生宽容一切的认识基础。 《丑小鸭》用生物界现象与社会现象作比附,由于安徒生对生物作了人性化处理,赋予丑小鸭以人的思想和感情,因而使丑小鸭的遭遇和安徒生的经历有了契合点,从而使丑小鸭的成长史成了安徒生生活的缩影。但是,生物界现象毕竟与社会现象不同,因而,我们在理解这一作品时就不能过于拘泥。比如,“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在生物界是真理,但在人类社会中未必是事实。安徒生这只社会上的“丑小鸭”,生在社会的“养鸭场”,但他不放弃理想,孜孜以求,克服了种种艰难困顿,才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而并非因为他生来就是“一只天鹅蛋”。这是有着重大区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12 15: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问安徒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