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该谁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07-2-7 17: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承顺序,第一位好象是 配偶,子女,父母吧...第二位是不记得了貌似她公公可以继承的,但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多少上有点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7 17: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婚姻法继承法等相关条文你朋友她公公有权继承 但你朋友收益应该多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7 17: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承法中有明文规定的继承顺序,第一是配偶,子女第二才是父母!!详细咨询一下律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7 17: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配偶,子女,父母平均分配,法律是这么规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7 17: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认为死亡赔偿金并非死者的遗产,而是对近亲属的一种赔偿,而近亲属之间的分配比例法律是没有明确规定的,一般会按照法定继承的比例来分配。 由于您说的5万元赔偿金里面可能包含对父母的赡养费用,虽然您说你朋友与的丈夫与公公之间关系不好,但并不代表您朋友的丈夫对公公没有赡养义务。因此,在分配时应当先去除这部分,然后在配偶、子女和父母之间平均分配。具体参考如下:死亡赔偿金不能继承,但是死者的近亲属可以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三条规定: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第四条规定:承包人死亡时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对承包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劳动及其增值和孳息,由发包单位或者接续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价、补偿、其价额作为遗产。
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公民因身体受到伤害而死亡,所获得的死亡赔偿金不在死者遗产范围,所以,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继承。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增多,对死亡赔偿金要求分割的案件逐年增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这类案件的案由可以定为死亡赔偿金分割纠纷。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亡补偿费的赔偿,具有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金性质。只有当自然人的物质性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不法侵害,受害人才能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包括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及其他情形的赔偿金)。对于自然人的精神性人格权(名誉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害,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一、权利主体的确定。
对于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是应按照与受害人生前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作为权利人。按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范围原则上以受害人死亡时,与受害人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限。这就是说死亡赔偿金分割纠纷的权利主体是死者的近亲属。
二、分配比例的确定。
原则上可参照《继承法》的规定。但在审判实践中应根据不同情况,考虑劳动能力、生活收入水平、照顾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1、对于受害人生前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如果受害人死亡后,仍在一起生活,不需要分割;
2、对于受害人生前共同生活的近亲属(父母),在受害人死后,到其他地方生活,权利人要求分割的,应根据权利人有无劳动能力、有无其他生活收入等情况,本着照顾老弱病残的原则,同时考虑受害人父母、未成年子女已经获得抚养费,可按《继承法》的规定进行分割;
3、对于受害人的成年子女,在受害人死亡前,已经成家且单独生活,因死亡赔偿金具有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金性质,无论是成年子女,还是未成年子女,其亲人的突然去世,在精神上肯定是非常痛苦的,应当进行抚慰,但总的分割比例不能超过《继承法》的规定。如果其成年子女,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而受害人生前共同生活的一方无工作、无收入,其子女可以少分或者不分,最多不能超过死亡赔偿金的10-15%;如果成年子女,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而受害人生前共同生活的一方有一定的收入,其子女可以在死亡赔偿金的20-30%范围内分割。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否是遗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争议的,但一般认为死亡赔偿金并非死者的遗产,而是对近亲属的一种赔偿,而近亲属之间的分配比例法律是没有明确规定的,一般会按照法定继承的比例来分配。 但由于您说的5万元赔偿金里面可能包含对父母的赡养费用,虽然您说你朋友与的丈夫与公公之间关系不好,但并不代表您朋友的丈夫对公公没有赡养义务。因此,在分配时应当先去除这部分,然后在配偶、子女和父母之间平均分配。参考资料:中国法院网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