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的成语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7-2-10 2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望洋兴叹 English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暗渡陈仓 宝鸡市东大约十五华里,有个叫陈仓的小地方(而今叫做“代家湾”),由于成语“暗渡陈仓”流行于世,使得它久负盛名,遐迩皆知了。这个成语如果说全,应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史记·高祖本纪》中的典故。 公元前二~六年,刘邦和项羽以及其他起义者首领,本来约定,谁先打入关中就封谁为王。结果,刘邦先打进了关中,而且攻陷秦国首都咸阳,秦国灭亡了。项羽以其四十万雄厚兵力,不顾事前协议,逼走了刘邦而进驻咸阳。刘邦当然很生气,但是他的战将们劝他忍耐勿急,张良、韩信等给刘邦献计献策,刘邦明面上修整通往巴蜀离开关中的栈道(即傍山用木架设的路),暗地里却杀了回马枪,迅速占领了陈仓,接着打回关中,奠定了后来重新夺回咸阳,战胜项羽的基础。 这就是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它成为成语之后,常用在比喻明里做和暗地里想的不是一回事。明里做的是假的,暗地干的才是真的。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回答者:wahhltt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2-7 11:49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10 2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暗渡陈仓 宝鸡市东大约十五华里,有个叫陈仓的小地方(而今叫做“代家湾”),由于成语“暗渡陈仓”流行于世,使得它久负盛名,遐迩皆知了。这个成语如果说全,应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史记·高祖本纪》中的典故。 公元前二~六年,刘邦和项羽以及其他起义者首领,本来约定,谁先打入关中就封谁为王。结果,刘邦先打进了关中,而且攻陷秦国首都咸阳,秦国灭亡了。项羽以其四十万雄厚兵力,不顾事前协议,逼走了刘邦而进驻咸阳。刘邦当然很生气,但是他的战将们劝他忍耐勿急,张良、韩信等给刘邦献计献策,刘邦明面上修整通往巴蜀离开关中的栈道(即傍山用木架设的路),暗地里却杀了回马枪,迅速占领了陈仓,接着打回关中,奠定了后来重新夺回咸阳,战胜项羽的基础。 这就是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它成为成语之后,常用在比喻明里做和暗地里想的不是一回事。明里做的是假的,暗地干的才是真的。 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参考资料:http://www.yuwenkechengziyuan.cn/chydg.htm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2-10 2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亡羊补牢,围魏救赵,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