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招录公务员过“双语”关为了啥?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7 06: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4月,新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录用公职人员“双语”学习培训及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10年起新招录公务员必须过“双语”关,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消息发布即惊起社会千层浪,“搞了这么多年公务员招考,咋就突然多设了个槛呢?”、“内蒙古、广西、宁夏、西藏也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为什么不执行这项政策?”,一时间各种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支持叫好的,也有质疑反对的。到底为了啥?相信大多数新疆人,包括志愿报考新疆公务员岗位的内地高校毕业生们都能理解。笔者认为,之所以设这道门槛,原因有三:
  
首先,是新疆特殊区情实际的需要。什么是双语?通俗讲就是工作、生活用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思考、交际、写作和阅读,也就是说汉族能用少数民族语言与少数民族交流,少数民族能用汉语进行交流、阅读和书写文字。纵观世界任何国家发展史,凡是操不同语言的民族杂居的地方,就必然会有双语乃至多语现象存在,所以新疆推行“双语”再正常不过了。
  2009年底新疆统计局公布数据,新疆全区人口达2158万人,其中维吾尔族987万人。特殊的民族比例构成,导致语言交流繁杂,决定了新疆语言是双语文化区,也决定新疆的双语文化将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少数民族比例占到50%以上的地区,汉族、少数民族彼此之间连基本的沟通语言都没有,社会还谈什么文明?经济还怎样发展?
  
其次,是新疆公务员扎根、服务基层的技能需要。新疆干部学“双语”的历史由来已久,热潮一刻也没停歇过。老新疆人都比较有体会,很多50、60年代支援建设新疆的老前辈们,操着一口流利的维语,令人钦佩。怎么来的,是反复砺炼的结果,是被逼出来的。中央面向基层选拔、招录公务员的政策导向已非常明显,新疆从2008年开始,已全面推行新招录公务员在村队、社区锻炼三年再上岗的制度。实践也证明,新录公务员刚进入岗位,往往是理想与实际相左,除工作经验缺乏之外,语言不通也成了大难题。尤其南疆最为明显,许多乡镇、村队完全是维族集居区,一个乡镇所有干部中就2、3个汉族干部。不会讲维语,工作生活寸步难行,连正常的升迁提拔机会都很少,因为缺乏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基本素质和技能。2009年新疆规定:乡镇党政一把手不过“双语”关,调整、调离现岗位。事实上,从上世纪90代年开始,新疆自治区党委就提出广大干部要互学语言的要求。现在不仅新招录公务员要过“双语”关,对所有的基层乡镇干部也是同样要求。
  
再者,是维护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语言是连接思想、沟通感情的桥梁,在新疆,语言沟通的需求比任何时候、任何地区都显得迫切。“7.5”事件震惊中外,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形势陡然严峻。之后时间里,各地、州市派出上万个工作队深入农村、社区查民情、搞宣教。这些工作谁来做?都是各级干部的事,但如果语言一窍不通,下到基层与群众打交道,说不出、听不懂、靠不近,正常工作难以开展不说,正面、侧面的敌社情都无从了解。再说的不好听些,有人当面骂你、讽刺你,你不仅听不懂,还得装着跟没事一样。同样道理,少数民族干部连基本的汉语都说不出,看不懂,怎么更好的理解贯彻上级要求?中央出台新政策新规定,不会给新疆再单独下份维文通知吧?更何况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连自己的国语、母语都不会讲,大喊热爱祖国、民族团结之类的口号不显得有些空泛、苍白吗?
  
说了一大堆,归根来讲,不论老资格还是年轻后辈,学好用好“双语”太有必要了,虽然现实与目标还差距很大,不懂“双语”的人也很多,但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