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国的科研问题(一)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7 07: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明:中国导师很大一部分都是下文所说的类型,但也有很多真正把心思放在科研上的能人,牛人和好人。
  
科研应该与上班,创作,演电影不同,它需要一个完全有利于思考,创新,探索的社会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市场经济可以富裕一样国家,但是市场的思想不能搬到科研中去,不能一切以钱为目的。科研需要专门的人有着崇高的理想,不受世俗的影响,踏踏实实的研究。
  1.中国基础教育太死板
  中国的基础教育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完全与社会上的职工差不多了,而老板就是你的导师。一方面,我们的基础教育虽好,但老师的教导缺乏创新思维,只是把知识点彻彻底底地教会学生,让学生的成绩考好,这是校长,教育局长,甚至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因此提高成绩是考核老师的唯一指标。这样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也变得思维木讷,不懂变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考核方式的尘封,复古,腐朽。
  建议:我们的基础教育通过启迪,通过思考,通过变通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此来提高成绩。这需要给老师发工资的领导们,需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急功近利的家长们来支持。
  2 中国的没有有利于科研的社会人文环境,科研受政治,腐败思想腐蚀
   2.1 如今的大部分研究生的研究课题都是跟着导师的课题走,一个课题的研究时间一般一两年,但一个导师的课题有4,5个,这四五个都要在这二三年内完成,而大部分的导师不会或者很少去做课题,他们大多数时间是去开会,全国到处飞,拉项目。拉的项目由学生来做。大家想想,一个人要想在一个学科的一个领域有所建树,除了要完全了解这个学科的知识,还要对某些重要的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需要你静下心来,认真仔细的实验和分析。一些有成就的人,不是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就成功了,他可能需要五六,或者十多年,甚至一辈子。而我们的研究生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他们还要给导师做项目,一个项目涉及到很多学科,很多知识点,而研究生花了几个月时间刚熟悉了一个方向,还没有深入,就被逼着去做令一个方向的工作。而所谓的科研就是这样,给导师打工,给导师赚钱。
  大家想想,这样的环境,能出成果吗?
   再说一下导师,老师应该为人师表,但现在的大部分导师跟商人差不多,到处吃饭喝酒,拉关系,拍马屁,目的就是为了拉项目,有了项目就有了钱。他们哪还有心思去搞科研?
  导师为什么要拉那么多项目?导师有一两个大项目经费不就够了?
  中国古代的教书育人的思想在当代导师脑子里已经销声匿迹了,虽然他们还以老师为荣。老师应该勤奋严谨,好好指导学生去创新。但现在的老师把学生当成了合同为三年,或者5年的打工仔,在合同期内,要学生每时每刻都为他做项目,发文章(项目要求发文章),合同期过了,发给学生一个毕业证,一个学位证。有了这两个证,找工作就有了敲门砖。公司,政府就认这两个证。这在课本上叫做一个“系统”,找工作需要学历,学生为了找工作就去读研,目的是毕业了能拿到学位,拿到学位就能找个好工作。导师拿到项目就让学生做项目,发文章。这样老师完成了项目,即赚了钱,又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便以后再拿项目。 学生也拿到了学位。老师,学生各得其所。最后师生一场,学生还欠老师一个情分。
  而现在的导师也成了商人了,随着项目做的越多,老师在这个圈子里的地位也越来也高了。国家富裕了,提供的科研经费也多了,而这些商人导师张着大嘴对国家说,“要搞科研没钱怎么做?”,于是国家把几十万,几百万的科研经费发给导师。大家想想,读了两三年书的研究生怎么就会把一个项目做好?即使把一个项目做好了,能有什么创新的地方?所以说导师就是包工头。项目倒是做了不少,没有多少成果出来,文章倒是发了不少,却没有含金量。
  项目有国家的,有公司的,申请一个项目很难吗?导师是怎么申请项目的?
  导师申请课题,大部分还是靠关系,也就是说官僚主义,帮派主义,送礼,拍马屁。跟院士搞好关系,跟领导搞好关系。即使你没有真才实学,只要你关系好,课题项目一个不少。相反,如果你关系不好,即使你是牛顿,爱因斯坦,在中国一个项目也申请不到。在院里,学校里,不跟领导搞好关系,一分钱不给你,早晚你会辞职。所以,很多海归的人回国之后,很不适应,很难能安心的做科研,能做科研的都被训斥地腐败起来。这也是很多出国的人不愿意回来的原因。比如,申请项目不批准,增加设备不批准,有事没事开会,帮个忙还要情分。所以说中国的官僚主义,腐败思想彻底地渗入到学术界,这样的环境怎么可能去科研,怎么可能出成果,怎么可能拿诺贝尔?
  另外,现在的导师身上有两种性质。被人尊敬的老师和贪婪的商人。他们使劲全身解数去拿项目,一方面可以赚到大把的钱,另外还可以给自己增加荣耀-可以在自己的介绍中写上完成了N项973,863,自然基金,发表了N篇SCI。有了这些成绩,导师们就可以申请
  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百人计划,院士。有了这些光环,他们又可以更加轻松得地申请项目。
  同时市场经济也让他们变得无比贪婪,一个项目的钱几十万,几百万,真正用到研究生教育和科研中的经费可能不到一半。一半甚至大部分的钱都被他们想法设法从财务处报销出来,一部分用来孝敬给他们项目的人,剩下来放进了自己的腰包。现在的导师有几个不是有N个房子的。既能赚大钱,又能赚荣耀,何乐不为?
  这些披着搞“科研”皮子的可耻老师,没有什么促进生产力的成果,却糟蹋着人民的钱。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下去,研究生们也被灌输了这种思想,他们也向导师学习。
  说的更广一些,整个中国都是官僚主义,腐败贪污成风。每个行业都是如此,学术界如此了也不奇怪。最苦的最受压迫的还是老百姓,劳工阶层。孩子上学要走后门,为了让老师多照顾还要塞红包,看医生动手术也要塞钱,找工作也要走后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怎么出成果?
   大家想想,袁隆平如果不是风吹日晒的,怎么会研究出杂交水稻?邓稼先等先一辈如果不是废寝忘食的研究,怎么会出现中国的原子弹,氢弹? 现在的科研人员们,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比前人都好了十几倍,但他们花在科研上的心思却比不上前人的十分之一。这样的科研状态怎么能出成果?
  科研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要求从事它的人,要把自己交给科研,要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一定会有期待的成果。对人和生活有这样高要求的行业,却被市场化了,当成了一些人成名,赚钱的工具。可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