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六四二)求贤坝遗址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8 07: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贤坝遗址在大兴区榆垡镇求贤村西南永定河大堤外沿外,是清代建造的永定河溢洪工程遗址。
康熙二十七年(1678)疏浚河道时,挑直筑堤,此河故道废于堤外。乾隆四年(1739)在在大堤与孤岛衔接之处修了草坝,泄水入故河道,通过减弱水势来保护大堤,草坝起溢洪作用。乾隆三十七年(1772)废草坝改建灰坝,因邻近求贤村,所以定名“求贤坝”。同治十三年(1874)又扩展重建,光绪二年(1876)重修。原来此处立有乾隆碑、同治碑两块现已无存。
求贤坝形似簸箕,坝的祼露部分长皆为19米,西侧坝的上顶宽1.7米,东侧上顶宽1.4米,距地面的高是1.1米,西雁翅露出部分长19米,东雁翅露出部分长20米。这处遗址是研究永定河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求贤村位于大兴区南部,西南靠近榆垡,东南靠近西胡林,因有求贤祠得名。辽朝已形成村落,为避浑河(今称永定河)水患,村内建祠祭祀,得名求贤岗,后改为求贤村。求贤村地处古永定河冲积平原。
清朝《永定河志》载“簸箕口外原为古河故道”。求贤坝坝形似簸箕,故称之为“簸箕口子”。求贤坝里沿被大堤掩埋,露出外沿,左右两端用石灰黄土夯实、砌筑雁翅。坝内对面是一处形似半月的围堰。
“夯筑”是中国古代建造房屋基础、墙和台基时的主要技术,是用重物把地或其他粒状材料砸密实,靠人力用工具将土一层层砸实的建筑方法。这种技术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不仅用于建造城池、宫殿,也用于修堤筑坝,治理水患。求贤坝坝墙采用石灰、黏土等混合料分层夯实,共二十二层。
雁翅,即桥两端外撇的引桥。求贤坝里沿被大堤掩埋,露出外沿,左右用石灰黄土夯实、两端砌筑雁翅以杀水势,躲避暴涨的山洪,起到维护桥台和稳定堤岸的作用。
现存的坝址是清朝同治年间扩建重建后的坝址。光绪年间重修。立有两碑,一块碑短缺内容不详。另一块是同治年间重修时所立“重修求贤坝”碑,碑文完整,记载该坝工程的数据及所需银两等,是永定河史重要实物资料。
2015年,求贤坝被公布为北京市大兴区文物保护单位。
公交路线:从五棵松桥北乘967路经25站到亿发工业园区,换乘842路经52站到求贤村下车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