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说一说那些乱世中的红颜

[复制链接]
查看36 | 回复36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的车轮冲击着一代一代英雄的豪情,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遥想当年,羽扇纶巾,白袍银枪,纵横天下之间,血洒江山图画,何等的豪迈风流。历史是一部以男人为主体的戏,刀光剑影,运筹帷幄,站在前台的男人风光无限,背后,却是一个个女子的朱砂泪。但是那些隐藏在男人高大背影之下的红颜同样用她们纤细的玉手在那个纷乱不断的江山之中绣下了属于自己的锦绣。乱世中的红颜飘零如落花,随风摇摆,虽然脆弱不堪,但也留下了自己的华丽轨迹,为自己赢得了青史上的一席之地。如下的这些绝代佳人便是乱世中的红颜,功过是非,且由各位天涯朋友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说的这位红颜虽然并未列入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列,其名气却丝毫不输于任何一人,那便是——“洛神”甄宓。
  
   甄宓出身于世族大家,后来嫁给袁绍之子袁熙。官渡之战过后,袁绍集团溃不成军,曹操乘势追击,攻陷了邺城,袁熙仓皇逃窜,甄宓也就成了曹军的战俘。据世语记载,曹丕先进入了袁尚的府中,甄宓垂泣着站在袁绍之妻的身后,曹丕见她姿色绝伦,不禁动心。待曹丕走后,袁绍之妻对甄宓说:“不忧死矣!”而后果然曹操将甄宓嫁给了曹丕。
  从《三国志》中对甄宓的记述来看,甄宓不失为一位贤妻淑媳。卞夫人随曹操出征,身体不适,甄宓心中惦记着婆婆,“昼夜垂泣”,使者回报说卞夫人身体无恙,甄宓也难以相信,直到卞夫人亲手书信一封,甄宓这才放下心来。后来连卞夫人都感叹说道:“此真孝妇也!”不过红颜命薄,本就比曹丕大出四岁的甄宓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美貌不在,而且曹丕又有了更加年轻美貌且攻于心计的郭女王作为妃子,甄宓在宫廷斗争中就更加显得弱势。最终被郭女王谗害致死,一代红颜便这样香消玉殒了。
  不过真正使甄宓名传千古的并不是她的贤惠和夫君的权势,而是仅仅是一首赋,而作赋之人,正是她的小叔叔,那个世间才华十斗而独占八斗的曹植曹子建。
  在民间传说中,曹植与甄宓之间存在着隐秘的恋情。一个是才高八斗的风流公子,一个是满腔闺怨的绝世佳人,在世人看来两个人之间产生一点爱情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令后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则是曹植的那一篇《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相传是曹植觐见曹丕之后,途径洛水而作。其时,甄宓已死,曹丕不知是出于怜悯还是讽刺的意味,将甄宓的遗物盘金镶玉枕赠送给曹植。曹植捧着余香犹存的玉枕,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在回封地的途中路过洛水,便挥毫写下了这样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感甄赋》。文中不惜笔墨对甄宓的美貌大家渲染,称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在曹植的生花妙笔之下,落落大方的甄妃仿佛重获新生,再次呈现在世人眼前。但是终究是两世相隔,前缘难续,“人神之道殊”,不得已而永世离别。后来甄宓的儿子魏明帝曹睿继位,觉得这个小叔叔的这篇文章和自己的生母有些纠缠不清,便将题目改为《洛神赋》。但是标题可以修改,这流传千古的旷世绝恋却无法被抹去,而且流传了下来,亘古不衰。
   后世人多方考证,认为曹植和甄宓之间并没有什么恋情,《感甄赋》也并非是为了嫂嫂甄宓而作。直到现在,曹植和甄宓之间才子佳人式的恋情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过还是个谜。但是我们不如姑且先静心聆听那一曲凄美哀怨的绝世恋歌,感受一番那来自灵魂的深深感动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总之甄宓是三国时代的一个谜样的女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NO 2:冯小怜
  
  
  
冯小怜乃北齐后主高纬妃,有姿色,擅琵琶,工歌舞。冯氏自幼入宫,充当后主穆皇后的侍女,穆皇后宠衰,后主临幸冯氏,晋封淑妃,从此获得专宠,旋封左皇后,后主让她居于华丽的隆基堂,坐则与后主同席,出则与后主并驾齐驱,后主对冯氏说:“愿得生死一处,”后主让她居于华丽的隆基堂,隆基堂原为曹昭仪所居,冯淑妃妒忌曹昭仪,要求全部重新铺地面,后主对她百般迁就。
  后主因与她去打猎玩乐而贻误军机
  
公元575年(北齐后主武平六年),北周武帝大举进攻北齐,情况十分危急,后主仍与冯淑妃去打猎玩乐,终因贪猎而贻误军机。高纬让冯小怜不穿衣服、玉体横陈来让大臣们观赏。李商隐的诗《北齐二首》中曾写道:“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后主为了满足冯淑妃观战,竟抽调军用物资,驾起远桥,北齐军大败。后主急带冯淑妃逃奔到青州,欲降陈国,公元577年,后主及冯氏为北周兵俘虏,押解到长安。到了长安,后主向周武帝提出归还冯氏,周武帝说:“我视天下如脱鞋子,岂惜一位女人。”遂把冯氏归还,不久,高纬被杀,冯小怜被当做战利品,赐给代王宇文达,冯抚今思昔,心绪万千,写了“感琵琶弦断赠代王达》诗云:“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日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代王的妃子李氏,是李询的妹妹,她与冯小怜争宠,冯小怜侍宠,几把李氏迫死,公元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杨坚代周建隋,冯小怜又再次成为俘虏,隋文帝又把冯小怜,赐给代王妃李氏的哥哥李询,李询的母亲知道冯小怜曾迫害过自己的女儿,乘机进行打击报复,令她自杀而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NO3: 谯国夫人 (这是个秦良玉式的人物)
  
  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州人,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冼夫人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1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纵观历史,南北朝时代正是我国由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经历过一次二百七十多年的长期大分裂,大混战,然后再复统一的时代,也是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大形成的时代。冼夫人就是生活在这个国家趋于统一,国内各民族趋于大融合的时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造就了一代雄杰冼夫人。她在政治上,顺应历史潮流,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促进俚人社会发展,卓越的功勋成就了她千古不朽的英名。政治上的成就离不开军事上的支持。冼夫人之所以能够确立其在岭南的领导地位,为岭南的稳定和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是跟她的军事作为分不开的。冼夫人不仅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之勇,更有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之智。她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运筹帷幄之中却似疱丁解牛一样避实就虚,迎刃而解。无怪乎她每次临战,对方无不闻风丧胆。正是由于她将古代兵法活用于战争实践之中,在战孙冏、斩李迁仕、平侯景、灭欧阳纥、破徐璒、败王仲宣等战役中,都以其卓越的远见,智勇双全的胆识,非凡的谋略,果毅的决策,高超的指挥艺术,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她还颇受纵横家思想影响,善于分析复杂形势,权衡利弊,作出深谋远虑的决策,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冼夫人的思想体系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她弘扬儒学,推崇仁政。她“每劝亲族为善”,“信义结于本乡”,“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提出了以“善”为旨归的“仁爱”施政主张,在俚族社会里推行汉民之礼,即儒家之礼,亦即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封建礼教。由此可见,在冼夫人思想中,法、兵以及纵横诸家成分乃是她据以平治现实社会的手段,而儒家之道才是她终极的社会政治理想。因此,她的武功与文治相互辉映,使其成为中国巾帼英雄中的第一人。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客观情势使谯国夫人脱颖而出,而谯国夫人也在动荡的社会中作出许多男子汉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妹们请支持我,让那些自大的男人门看一看在历史中不单是男人的天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NO4:貂蝉
  
  如果说甄宓是三国时代谜一样的女子,那么另一个同处于乱世之中的倾国女子就更加富于传奇和神秘色彩了。而她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
  人们通常喜欢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美好的容貌。这四个词分别代表了一位美女,而闭月所指的正是貂蝉。闭月的意思是貂蝉午夜拜月,月宫的嫦娥也自惭形秽而匆匆隐入云中,由此可见貂蝉的容颜之美。可惜红颜生于烽烟乱世,乱世佳人多难逃薄命的宿命,而貂蝉也不例外,成为了奉献给这个纷乱时代的祭品。
  王允巧施连环计的故事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可谓是家喻户晓了。身为大汉司徒的他眼见董卓乱政,心中愤恨,于是便设下计策,先将养女貂蝉许配给吕布,再将她献给董卓,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终于令吕布杀了董卓,堪称三国版的“冲冠一怒为红颜”。而貂蝉也就成了为民族大义牺牲了自我的女子代表。
  
貂蝉并不见于正史记载,野史记载说她本姓霍,后来被选入宫中并担任了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官名即“貂蝉”。十常侍之乱后,避难宫外,成了王允的义女。此后变成了连环计中的核心棋子,离间了董卓和吕布。而在《三国演义》中,在李权郭汜攻陷长安之后,貂蝉便鲜有出场,她的最后一次出现乃是在下邳劝吕布不要突围,此后白门楼吕布被绞死,而貂蝉也就从这部小说中消失了。但是这样一个传奇女子竟没有属于自己的结局,不禁令人生叹,所以后人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位绝世美女的踪迹,希冀能找出她的下落。民间对于貂蝉最终下落的说法非常之多,或是惨死,或是善终,无不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这里我就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曹操想再次使用连环计,先将貂蝉送给了刘备,后又赐给关羽。关羽怕重蹈董卓吕布的覆辙,于是挥刀杀了貂蝉这个红颜祸水以绝后患。这个故事在元代被改编成了一幕戏曲,称为《关公月下斩貂蝉》。这个故事多方宣扬关羽的忠义,颇为符合后人对关羽的神化崇拜,但从事实上却多有逻辑矛盾,而对貂蝉的贬低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比如近人周剑云撰《论斩貂蝉》专辨其事:“貂蝉无可责之罪,吕布亦非可责貂蝉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蝉远甚,貂蝉不骂吕布足矣,布有何辞责骂貂蝉乎?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
   另一种说法是貂蝉后来出家为尼,在青灯孤烛之间以佚名方式写下《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将自身经历融入其中,诉说了自己的政治贡献,并在尼姑庵中终老一生。不过这一出戏曲也是元代杂剧,从各个方面看来都更加像是后人代笔而为,似乎也不足为信。
   还有一些说法,比如怜香惜玉的关羽将貂蝉送回老家,貂蝉出家为尼并从此独身终老,还有一种是关羽将貂蝉娶为小妾,送到了成都,可惜自己却败走麦城,没能和貂蝉白头到老。在众多的说法之中,有不少都和关羽有着莫大的联系,可惜没有任何实物或者文献资料能够证明关羽与貂蝉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比起曹植和甄宓,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更加飘渺神秘。
  在我个人看来,老版三国电视剧对于貂蝉结局的设定更加让人感动:大江滚滚东去,一匹瘦马,一辆小车,一个纯朴的赶车人,沿着江边缓缓离去;一位绝世佳人轻轻卷起帘幕,美目晶莹地凝视着身后那渐行渐远的都城,落日余晖轻轻地铺陈在大江之上,水天交接之际,是一抹淡淡的红晕;就这样,貂蝉离开了这个纷繁乱世,离开了这个她为之付出了贞洁的时代,飘然隐去,无声无息。时代选择了她,而她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便翩然而去,或许心中还带有一丝悔恨,一丝怀念,一丝彷徨,但是她知道,她已经疲惫了,她知道,她对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已经消失了,她要为自己而活了,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去追寻未来的梦想,远离了英雄的美人,或许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NO5: 绿珠
  
  绿珠是中国古代害死主人也害死自己的著名美女。
  
石崇(249~300年),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季伦。初为修武令,累迁至侍中。永熙元年(290年),出为荆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至巨富,与贵戚王恺等争为奢靡。曾与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五十里,恺虽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敌。
  八王之乱时,与齐王 结党,为赵王伦所杀。
  
绿珠,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十斛得到了绿珠。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汉元帝时的王昭君。石崇让绿珠吹奏此曲,她又自制新歌:“我本良家女,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猿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位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屏。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词意凄凉婉转,其才情亦可见一斑。绿珠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欢,因而石崇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别有宠爱。
石崇有别馆在河南金谷涧,凡远行的人都在此饯饮送别,因此号为“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园内筑百丈高的崇绮楼,可“极目南天”,以慰绿珠的思乡之愁,里面装饰以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可谓穷奢极丽。石崇和当时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每次宴客,必命绿珠出来歌舞侑酒,见者都忘失魂魄,因此绿珠之美名闻于天下。
   石崇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贾谧,他为逢迎贾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贾谧出门,他站在路边,望车尘而拜,深为时人不齿。待后来贾谧被诛,石崇因为与贾谧同党被免官。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与司马伦有仇。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暗慕绿珠,过去因石崇有权有势,他只能意淫一下而已。现在石崇一被免职,他明目张胆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那时石崇正在金谷园登凉台、临清水,与群妾饮宴,吹弹歌舞,极尽人间之乐,忽见孙秀差人来要索取美人,石崇将其婢妾数十人叫出让使者挑选,这些婢妾都散发着兰麝的香气,穿着绚丽的锦绣,石崇说:“随便选。”使者说:“这些婢妾个个都艳绝无双,但小人受命索取绿珠,不知道哪一个是?”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那是做不到的。”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还请三思。”其实是暗示石崇今非昔比,应审时度势。石崇坚持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
  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绿珠突然坠楼而死,石崇想拉却来不及拉住。石崇被乱兵杀于东市。临死前他说:“这些人,还不是为了贪我的钱财!”押他的人说:“你既知道人为财死,为什么不早些把家财散了,做点好事?”石崇被杀,虽缘自绿珠始,但其实由来已久了。当年石崇为荆州使沉杀客商;宴集间无故斩行酒美人。古语说得好:“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石崇动辄杀人,怎么会有善终?不过若不是绿珠石崇不会死得那么快而已。野史中有谈及石氏的命理,据言,命中早有注定。他祖上得佳城佳穴,使之得成巨富,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然而最后还是引致悲惨下场。
  后人凭吊绿珠的诗篇多不胜数;白居易的〈洛中春感〉说:「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杜牧的咏〈金谷园〉诗,更增添后人的无限喟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落花犹似坠楼人!人们以桂花的散落譬喻绿珠一跃而下的凄美留芳,并尊她为八月桂花花神。
  据我国最早收藏的木刻年画,1909年在甘肃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此年画的原版现存于莫斯科博物馆。“题材虽皇家内容,但将汉晋两朝人物于一图,其雕刻线条流畅细腻,构图丰满华丽。”
“(《四美图》)画面是四大美人绿珠、王昭君、班姬、赵飞燕。绿珠左手提裙登阶,回眸又望右手所持的玉麒麟,风情毕现;王昭君身着异族服饰,执笔修书,神情沉郁;赵飞燕金饰玉佩,袖手昂头,志满意得;班姬持扇列后,文静矜持。整个画面素色,讲究线条,一派清穆之风。”贾平凹《说舍得》。
是不是由此可以说这四位美人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至少也可以说这也是一个版本。再说,这里有有力的证据——南宋的文物。说起年代也在唐朝之后。既然南宋这样将这四位美人跨时代组合在一起,自不会是空穴来风,肯定有他的道理。至于有多少道理,还是让专家煽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NO6: 花木兰 (这只是个传说)
  
   花木兰是一个传说色彩及浓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 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人们为了纪念 花木兰,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
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传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28 08: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NO7: 蔡文姬 (蔡MM最可怜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生于此时的蔡文姬也不能置身世外。蔡文姬,名琰,子明姬,后因避司马昭的名讳,改名文姬。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这也许就是历史上才女共同的命运使然。文姬天生丽质,聪慧过人,亦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
  
  
说起来,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可谓郎才女貌,丈夫是历史上文坛赫赫有名的青年学者卫仲道,而卫家也是当时河东世族。蔡家当然也不含糊,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曾拜左中郎将,又被称为蔡中郎,声名播于朝野,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蔡文姬就更不用说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学多才,尤善诗赋,还在辩论和音乐方面有所造诣。可以说,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是非常高的,配个卫仲道绰绰有余。
  
  
十六岁的时候,妙龄少女蔡文姬就嫁给卫仲道。两人经常谈谈文学、时政和诗歌,每次都争论的面红耳赤,但就是不伤感情。卫仲道彻底被蔡文姬的才华所折服。从此,卫仲道更加爱蔡文姬,两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卫仲道得了肺病,整日咳嗽吐血,结果英年早逝。只留下蔡文姬一人成了寡妇。这夫妻二人平日里只顾着探讨诗文音律,享受二人世界,却耽误了生儿育女。卫仲道死后,公婆就见机说蔡琰是个扫把星,克死了丈夫,面对着这种莫名的侮辱,蔡文姬自然然无法忍受,一气之下便回了娘家。这也就使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正式宣告失败。
  
  
蔡文姬第二次婚姻与其父蔡邕之死有关,而蔡邕之死则与另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董卓。当董卓成功地把持朝政之后,便迅速地笼络了一帮朝中的文武百为其效力。比如笼络吕布,是看重了他的武力。笼络李儒,是看重了他的谋略。笼络王允是看重其在场中的声望。笼络蔡邕,则是看重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为了收买蔡邕,董卓将其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后来还封他为高阳侯。条件可谓相当丰厚,蔡邕动心了,死心塌地跟了董卓。后来董卓被王允用连环计所杀,蔡邕受到牵连,下了大狱,不久便驾鹤西去,病死狱中。蔡邕死后,蔡家树倒猢狲散。二十出头的蔡文姬流离失所,结果酿出了她的第二次婚姻了。
  
  
当时大汉王朝的版图很大,下设的各个州县都有专人负责。但有些州县由于人力的原因还是疏于管理,比如并州地区自刺史丁原进京以后,汉朝就逐渐失去了对这个区域的控制。而当时的南匈奴自从归顺汉朝以后,就允许在并州休养生息,聪明的南匈奴借助这个时机南下抢掠。他们除了抢掠金银珠宝之外,还主要抢掠美女。这个完全可以理解,当时的南匈奴属于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没见过什么世面。整日面对的又是本民族那些壮的像牛的双颊红润的姑娘,早就看腻了。所以乍一见到汉朝风姿绰约的姑娘,一下子就看傻了。就这样,蔡文姬和许多姑娘被掳到南匈奴,结果被左贤王一眼相中,纳为王妃。十二年后,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痛苦的蔡文姬生了两个儿子,使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来蔡文姬还是个美女,至少在人眼里是个美女,否则不会在众多的汉朝姑娘中脱颖而出。在南匈奴生活时期,蔡文姬仍然没有荒废自己诗文创作。凭借着少年时代打下的结识基础,她先后学会了吹奏“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为她以后的创作史诗名篇《笳十八拍》奠定了基础。
  
  
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已晋位汉相的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消息之后,心中非常焦急。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说到曹操,算是蔡文姬的学长了。曹操是蔡邕的学生,自幼就跟蔡文姬相识,按照辈份跟年龄算,蔡文姬是曹操的学妹。常常出入与蔡邕府上的曹操自然有很多与蔡文姬见面的机会。少年时代的蔡文姬便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曹操自然对学妹十分敬重,或许还有些许少年青涩的爱慕之情,曹操便有了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的举动。后来曹操又牵线搭桥,给蔡文姬介绍了第三任老公,此人就是陈留名士董祀。曹操之所以将漂亮而且知书达礼又精通文学音律的蔡琰嫁给他,自有他的道理。第一,为了报答老师蔡文姬的培养之恩。第二,是想利用蔡琰笼络董祀。
  
   董祀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觉得自己独步天下,根本看不上蔡文姬。董祀心想,蔡文姬毕竟已经三十多岁,而且还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嫁给卫仲道不久,卫仲道就一病呜呼,必有克夫之命;第二次嫁给左贤王,更是残花败柳;再加之蔡文姬因为思念远在南匈奴的两个孩子,整日神思恍惚,董祀怕娶会家来影响自己心情。但他又碍于曹操的权势不好明说。曹操看在眼里,记上心头,立刻做出安抚。他先是给董祀讲了关于蔡文姬的满腹横溢的才华。在一次闲谈中,曹操曾表露出自己很羡慕蔡家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很是失望,但当他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文章时,便大喜过望。后来蔡文姬凭着自己的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而且文无遗误。董祀虽然有些动心,但他还是十分忌讳蔡文姬已是二婚之身。后来曹操又加封董祀的职,董祀才勉强同意这门婚事。于是,蔡文姬便有了第三次婚姻。
  
  
可是没多久,董祀惹恼了了曹操。曹操想起新仇旧恨非要重办董祀。作为妻子的蔡文姬顾不得夫妻之间的不合,毅然挺身而出,披头散发,跪倒在曹操面前为董祀求情。曹操这才赦免了董祀。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蔡文姬真的是十分爱惜。
  
  
后来董祀感念妻子的再造之恩,在感情上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他发现眼前这个自己曾经非常厌恶的女子,刹那间变得很有人格魅力,可见爱情也是很势利的。如果蔡文姬不救董祀的命,他也许不会重新爱上这个女人。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次杀头事件,他也不会发现蔡文姬身上的美德,更不可能重新爱上她。这两口子的故事很符合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于是夫妻双双溯洛水而上,草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从此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据说后来曹操有一次打猎还偶遇蔡文姬和董祀,得知二人生有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很有味道。学妹有如此悠闲而美满的生活,曹操心中颇感快意。
  
  
蔡文姬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和《笳十八拍》。《笳十八拍》是从南匈奴返回汉朝后所作,诗中充满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左贤王和两个子女的一腔怀念之情。《悲愤诗》是她嫁给董祀之后,因感伤离乱之苦而作,也算是记录了他跟第三任丈夫坎坷曲折的情感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