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的修止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8 09: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习发愿
宗喀巴强调修止须先端正目的,为利益自他、济渡众生而修禅。止的正行,是系心专注一境、不令数乱妄失。修止之初,须善调身、调息。调身以跏趺坐式为主,调息以呼吸无声、不粗猛急滑为度,呼吸出入须达无所知觉、不加关照而自然涤细匀和。
观想
宗喀巴提倡初修者从观殊胜之缘——佛像入门。观佛相时先把准备好的画像、塑像,置于面前,将其形象牢记于心.然后闭目忆想,令其分明显现。初观者可先观想头面等一小部分,等这一部分观想明白,再观其余部分乃至全身,则易观成,还强调初修者须专注一缘,切不可移换观想之境。若静坐时意识中观起的境相与所观境不同,万不可随之而转,应立即弃舍,系心于本来观境。
对治“掉举”、“沉没”二障
心住定时,掉举沉没为大过失,应以“正知”对治。这里所谓的“掉举”,是指因观想可爱之境而引起联想,属于贪爱一类障碍入定的杂念生起,此分粗细二种;粗掉举指忽生贪着希求外境之念;微细掉举指心中将出现亲友或所爱乐的声色等境。所谓的“沉没”,指心于所缘执待力缓或不极明,如同入暗室而不能看清楚,此也分粗细二种:粗沉没于所缘境中心虽末散动,但乏明了之力,只是澄静而已;微细沉没心虽明净,但对所缘境无定解力,略为低缓。沉没与昏沉不同,昏沉有如半睡眠,心无明净,沉则心尚明净,只是于所缘境不太明了而已。掉举障心住一境,沉没障明了所缘,为深入正定的大障,掉举易知,沉没难觉。今修炼气功者,堕于沉没中而自以为入定者、大有其人。
宗喀巴又强调,修禅时须时时提起正念,觉知沉、掉二障将生、已生、未生之相,这是防治沉、掉的诀要,谓这“正知”。若沉、掉已生,须立即断灭,“上者迎头遮止,中者才生熄灭,下者也须生已不久即当断除。”若知而不断,堕于沉、掉中,久久成习,极难纠正,将断绝入定的希望。断除沉、掉的要诀是“思”,即思察观照,断除舍弃,警策自心专注于所观境。若沉、掉厚重难治、长时不能断除,去而复来,应暂停修止,专修对治。掉举重时,当观可厌之境,心以灭贪婪之念(类似于心理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哈哈!)。沉没重时,当思修定的利益、人生的积极意义,以振作自心,或思日月等光明,或以冷水洗脸,或起立“经行”(来回踱步)一段时间,待精神振作,再坐下修止。
另有两种专治沉、掉的观想法,一为“风心与虚空相合瑜伽”,观想自己脐间有一大如雀卵的白点,从顶门跃出,与虚空相合,心缘虚空,安住不动,此法专治沉没。二为数息强断掉举法,即摄心数呼吸,一呼一吸记一数,从一数到五,再从头数起,渐增至每次数十息、十五息、二十五息;或观上气白色,认鼻中吸入,渐向下压,同时将黄色的下气渐向上提,把上下二气压于脐间,令其相合,长久闭息不出,名“瓶气”。如此往复,则心渐渐静寂,掉举自灭。
修止入定的阶梯
关于修止入定的阶梯,宗喀巴大师分为九个“住心。;
1、内住由闻知修止法要的“听闻力”,安坐修止,摄心系缘,定然力小,散乱多,觉杂念丛生不断,有如河流。
2、续住多次勤修,由“思维力”提起正念,逐渐进步,能于短时专注所缘,心无散动。此时觉杂念如溪涧水,时隐时现。
以上两种住心,散乱多,定力小,须用力摄心,称为“力励运转作意位”。
3、安住由“忆念力”,时时忆念所缘境,定力渐增,于杂念生时能较快觉知,摄心还住于所缘。
4、近住 由“忆念力”摄心,较前更进一步,于沉没、掉举生时,能即时觉知对治。
以上两种住心,渐能摄心不散,自觉心如潭中水,无风不起浪,然尚有被沉、掉风动而不澄静时,为对治沉掉而觉疲劳。
5、调伏能以“正知力’调伏沉、掉,摄心不动,较长久入定,尝受到入定的喜乐,而自然乐于修定。
6、寂静 由“正知力”摄心入定,断灭厌修情绪,心更寂静。
7、最极寂好由“精进力”勤修,持续不懈,定力益增,自主情绪的能力增强,坐中能断除贪欲、忧戚、昏沉等。
从第三住心至此,坐中虽能持续入定,然定心尚有被沉、掉间之断时,故称“有间缺运转作意位”。
8、专注一境由“精进力”勤修不懈,能任意入定,虽尚偶起杂念,起已即灭。虽仍须策励其心,然沉、掉已不能为障,定心恒常相
续,沉、掉不能使之间断,故名“无间缺运转作意位”。
9、等持由不断勤修的纯熟功力,达到不须作意摄心便能随意入定、恒久不动之境,名“无功用运转作意位”。
“欲界定”和“奢摩他”
宗喀巴指出:修定者达第九等持心,能随意长时间入定,乃至行住坐卧皆能与定心相应,若未得“轻安”,仍属于佛教所说最低层次的“欲界定”,尚未跨入“九次第定”的门坎,只名“奢摩他随顺作意”,而不得名为奢摩他。
奢摩他属于超出欲界定的“初禅末到地定”,有心一境性与轻安两大标准。轻安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心轻安指具自主心理的可能性,能摆脱贪欲、嗔怒等不良情绪的纷忧,心不为境所动,在一切时中安定、愉快、坦然;得心轻安时,自然有能引发身轻安的风(气)生起,一般头顶先有似重而并无不适之感,渐渐气满溢全身,身体极为舒适、快乐、轻松、由此而心轻安更加增长。初得身心轻安时,因初尝前所未受的愉悦,内心激动踊跃,此后渐渐安定平稳,但轻安并不减退。宗喀巴大师所说能引发身轻安的风(气),大略相当于道教内丹学所说先天气。修定者得身心轻安心一境性而成就“止”时,身心发生质变,得大利益、大受用,使人生幸福快乐,佛教谓之“现法乐住”。今日练气功者要达到如此境地,须大努力。
资料来源:《藏传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作者:尕藏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