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虚拟婚姻是不是原罪?(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8 0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呵呵,与徐兆寿有缘,是徐老师的弟子。原文地址:虚拟婚姻是不是原罪?(图)作者:周碧华-眼皮儿跳虚拟婚姻是不是原罪?



曾师从于陈思和先生的西北师大教授徐兆寿先生,一次赠我三本著作,还有一本杂志。我与兆寿先生算是神交,我在新浪博客上,曾经记录过一些网友自述的情感故事,而兆寿先生是将网友的情感故事上升到学术层面剖析,因此他被称为“中国第四代性学大师”。
兆寿先生刊于《作家·长篇小说》冬季号上的13万字小说《我的虚拟婚姻》,我利用元旦节假期,宅在家中一口气读完,这让我自己都有些吃惊——因为我已多年不读小说了,只自己写着小说玩玩。地球上每天都诞生许多小说,每个读者对同一部小说的阅读兴趣都不一样,解读也不一样,至于我,必须有着共鸣点才会让我读下去,显然,兆寿先生的这部小说让我找到了共鸣点。这个共鸣点便是,我们都已人到中年,都经历着一定时间的婚姻,并对婚姻有些思考,只是兆寿先生把自己的思考以小说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他的表达很奇妙,小说的开头便设置了一个很荒诞的背景:主人公杨树投宿于一个叫“西北偏西”的村庄,这个村庄在大漠深处,与世隔绝,村里的人都没有姓,名字很古怪,诸如闪电、雷鸣、流水、轻风、暗影之类,他们没有文化,也不知有文化这种状态,不知自己的祖先来自何处,更不知外面的世界,无所谓痛苦,也无所谓欢乐。村里的人死了,他们笑嘻嘻地将其埋葬,在村民眼里,死与生是一回事,都是生命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比老庄的世界更简单的所在,人们没有思想的重负,轻得让人疑心是些幽灵。
杨树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了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回忆。中学时代的杨树曾经梦想做一个诗人,也曾悄悄写下一首首情诗给一个叫“美丽”的女孩,然而,这个女孩成为许多恶少追逐的目标,最终沉沦为一个失足女青年。杨树大学毕业后,没有成为诗人,而是当了公务员,结了婚,生下了一个脑瘫孩子。他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是很不满意的,与性冷淡的妻子过着乏味却又稳定的生活,直到一次中学同学聚会,他再次遇到了曾经暗恋过的“美丽”,这个30多岁的女人比少女时代更多了一份性感美,虽然是中学教师,虽然嫁给了一个大款,但她的眉宇间掩藏不住深深的忧伤,见到中学时代的才子同学杨树,如同一座死火山,有了再次喷发的理由。
在封建时代的中国,男女间有私情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并会付出很大代价,所谓私奔往往是冒着生命危险,于月黑风高之夜,翻越墙头,在令人心惊的狗吠声中狂奔。但兆寿先生笔下的男女主人公,他们不需要翻越墙头,他们只需轻轻按键,灵魂便瞬间抵达千里万里之外的情人身边——因为这是一个电子时代,科学技术帮助人们轻松地完成出轨过程,于是,杨树和美丽这一对男女便很顺利地有了一段虚拟婚姻。
美丽发给杨树的这条短信,是可以攻克天下大多数男人心理防线的绝杀武器——
“亲爱的,我有一个请求,我希望你不要把我当外人,你就当我是你的另一个妻子。你不要惊慌,过去的人不是有三妻四妾么,即使是鲁迅,也有两个妻子,他的前妻还一直和他们通信。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你能每天和我说说话,满足一下我这个生活在凄凉中的女人的爱,我只要你的爱,不拆散你的家庭……我至少可以伺候你的心灵。”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男人存在这样的软肋,配偶可以是妻,但不一定是爱人,也就是说很多夫妻并未真正走进过对方的心灵,当男人遇到像美丽这样的女人没有危险的进攻时,虽然有过短暂的纠结与负罪感,但最终会缴械投降,因为自己婚姻中需要的,缺少的,正是美丽这样的女人可以提供的。杨树和美丽便开始了浪漫而激情的虚拟生活,网络时代,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夫妻,把虚拟的情爱当做了婚姻的补充和粘合剂?
更耐人寻味的是,杨树那个守着家的妻子程琦,因为带着孩子到远方治疗,医生陈教授无微不至的关怀,竟让她找到了在杨树身上找不到的感觉,以至最终发生了肉体关系。当杨树离开了美丽,程琦离开了陈教授,夫妻竟像各自换了一个人似地充满了激情,仿佛各自的出轨过程,让他们得到了一次洗礼。小说试图说明,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是让人类寻找和品尝快乐的,而不是饱尝痛苦的,人类本来是没有道德感的,是性捆绑了道德,让人觉得性必须与道德相随,从而便有了原罪之说。假如人们都生活在“西北偏西”那个地方,便不会有如此多的纠结与沉重。
兆寿先生之所以构思这样一部小说,是因为在当代人性代替了灵魂,我们需要在神祗缺位的时候重新确定心灵、肉体乃至整个世界,无形世界虽然被我们一再否定,但心灵告诉我们,它们仍真实在存在于那儿,让我们无法欺骗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