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您了,肖大夫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2-5-5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麻烦您了,肖大夫

发病时间:不清楚
麻烦您了,肖大夫

补充说明:麻烦您了,肖大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2-5-5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卫华
主治医师
江西省永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擅长:呼吸内科,传染病,结核病,儿童预防接种咨询,艾滋病咨询
提问
你不必介意,我回答你的问题也不会觉得嫌麻烦。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有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关切更多,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是我们都能理解的。从专业角度以及各种数据研究表明,普通的接触,如触摸艾滋病人触碰过的门把手,与艾滋病人握手等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的。你所说的一些不适,跟艾滋病无关联,你只是心理上的焦虑,你完全不必担心。我本想告诉你搜索一下这个资料,就是我们开展咨询服务的工作手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实用手册》,但又觉得你是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有疑病症方面的倾向,所以,我还准备了以下资料供你参考。摘自某医学杂志《小心上网招来疑病症》你可以看看。张女士比较关心健康方面的问题,也经常到相关网站浏览。最近,她无意中看到一组皮肤肿瘤的图片,都是由痣发展而来的。联想到自己身上的几个黑痣,她不由得警惕起来。她越看这些病理图片,越是觉得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她又看着身体上的黑痣与图片进行对照,结果越看越紧张。第二天,她把网上看到的图片打印出来,带着这些资料,到医院皮肤科看医生。医生给她做了一些简单的检查后,认为她并没有问题,让她不必担心。  像张女士这样的情况,医学上称为疑病症。当事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并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这种强烈的牵强附会的观念、不必要的担心就是疑病症。一般发生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  昔有书刊疑病症  今有网络疑病症   有疑病症的人喜欢道听途说,愿意阅读医学科普报刊,甚至不惜花费时间啃大本的医学专著。每看到一种病,都感到与自己症状相符,怀疑自己得的就是这种病。这类疑病症可以叫做“书刊疑病症”。  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些人在浩瀚的网络中,经常会发现与自己相似的疾病。随便点击一个病名,把描述的症状跟自己的感受加以对比,都觉得很像,几乎就是在说自己,于是就怀疑得了这种病。这种疑病症的病根来自于网络,所以叫做“网络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个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以自我为中心,且自怜和孤独者多见。患者常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肺癌,患者对自己轻微胸痛会过分关注,加上医生说的一些话,就可引起患者的疑虑。  形形色色的疑病症   疑病症分为三种症状:对健康的过虑、对身体的过分注意和感觉过敏、疑病观念。  1.对健康的过虑:病人纠缠于身体健康和疾病本身。病人知道对病过虑和着急害怕对健康不利,却苦于无法解脱。这种病人可以接受医生的解释,但打消了一个顾虑随即又产生另一个顾虑。病人道理都明白,却控制不住自己。  2.对身体过分注意:有人经常注意心跳、脉搏,有人则特别注意消化功能,等等。实际上,如果人们一旦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身体各部位的变化上,就会发现身体时刻都在起着变化。任何一点不适都极易被感觉到,一旦注意点固定在此,这个信息便会有放大的作用。  3.疑病观念:患者确信自己患有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疾病,尽管理由不充分,但绝不是毫无根据,患者的推理也没有明显荒谬的地方。往往针对某一明确的器官疾病,为明确这一问题不断寻求调查验证。患者为了让医生明确诊断他患了某一疾病,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求医、检查。若是阴性结果,可能对已有的观念有片刻的动摇,但过分的注意力并未从身体上转开。一旦再发现有不适,立即认为病还是有的,只不过未查出而已;甚至认为最先进的仪器还没有制造出来,以后肯定会查出来。  如何预防网络疑病症   1.少查资料:有疑病倾向的人尽量不要查阅有关医学卫生方面的资料,尤其避免上网查阅,这是疑病症心理预防的重要原则。  2.勿乱求医:改变四处投医问病的习惯。只有确实有某种疾病,才接受必要的医学诊治。  3.不要太敏感: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因为人对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刺激都有感知能力。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为大病、重病。感觉要恰如其分才能准确评价机体的状态,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  4.不要过分关注: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5.接受诊治:对于偶然发现的确实存在的疾病,要积极诊治:对于个人不能克服的疑病症,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
2012-05-05 20:27
3条追问
投诉




追问:

非常感谢您的解答,我的出现的这些症状是很平常的,和艾滋病急性期症状是没有关系的是这样的吗?

回复追问:

取消
提交


回复:

是的,你说的这些症状与艾滋病无关,只是你有些紧张而已。即便是你这样紧张,我们都认为很正常,你这样的担心是对自己健康的关注,你说又有谁不会关注自己的健康呢?你只是一点焦虑,现在通过了解,我相信你一定不再担心了。

回复追问:

取消
提交


追问:

就是说有伤口的情况下接触艾滋病人接触过门把手,杯子等物品是很平常的,不会引起传染,是吗、。

回复追问:

取消
提交


回复:

是的,有许多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他们的接触并不比你说的接触门把手更少,但他们并未因此感染。

回复追问:

取消
提交


追问:

那艾滋病人的家属与艾滋病感染者生活在一起,有伤口接触门把手之类的伤口接触也不是不会传染的了?还有再次感谢您的帮助!
回复

回复追问:

取消
提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