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作业!!!!哲学与生活!!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9-22 10: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讨论中,诸如哲学与时代、哲学与生活世界、哲学与现实、哲学与人的生存等话题,其实都是这一讨论的部分。然而,任何讨论都必须首先确立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所讨论的问题应当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真问题,否则,就是无病呻吟或胡言乱语。那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否是一个真问题?为什么它现在成了问题?是追逐西方哲学谈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时髦”? 是在哲学被边缘化之后,学者们不甘寂寞,试图重新回到社会关注的中心,使哲学成为像“经济学帝国主义”一样的“显学”?是学者们不愿清贫,试图通过关注现实,充当“工业的宦官”,勾引消费者皇帝的最下流的欲念、迎合皇帝们的最肮脏的欲望,然后从他们的口袋里套钱?是出于某种“民族主义的心理”,即对中国至今尚未产生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哲学家的忧虑?还是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真的出了问题:哲学远离了生活?其实,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一个永恒话题。一方面,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愈来愈贴近人的现实生活的过程。古代哲学关注的是客体、对象世界,近代哲学以人的认识为对象,现代哲学讨论的是科学的发展和人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越来越生活化、哲学的地位越来越“平民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的生成性必然使前一个时代的哲学与后一个时代的生活发生断裂,这时就要求哲学回归生活世界。所以,每当时代发生变迁,既有哲学的解释力无法包容生活或者说生活越出了哲学的解释框架时,就会产生哲学回归生活的呼声。而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状况正是哲学与生活之间出现了断裂。§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话题,并不是简单地一句“哲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能概括得了的。就其本质而言,它实际上是一个哲学观的问题,我们感兴趣的也是从中提升出一种哲学观念来。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第72页)人除了自己的现实生活外,再无其他,生活就是人的存在的全部内容,不同的生活样式就是人的不同的存在方式。这样,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哲学与人的关系。根据生活的主体不同,我们可以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分解为两个方面:哲学与哲学家或哲学家的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类生活或生活世界的关系。生活世界的总体性或根本性问题是什么?这关涉到对生活世界本质的理解。生活世界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客观世界和外在世界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世界观:传统的本质主义者把世界看作某种外在于人、与人无关、自我封闭、独立自存的东西,现代的非本质主义者则认为除了人的周围世界或生活世界之外,再无其他世界存在,而所谓生活世界就是指人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所开展出来的世界。人是生活世界的主体、中心和“主人”, 离开了人或者人的生活,就没有什么生活世界。在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人的自我生成的过程的意义上,生活世界无非就是人的自我生成之域。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海德格尔的下述论断是正确的:“世界观也意味着、甚至首先意味着生活观。”(《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90页)当然,不同的非本质主义者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比如胡塞尔所理解的生活世界是以个体为主体的,因而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世界;马克思所说生活世界是以类为主体的,或者说,是由人们的共同生活所构成的客观世界。我们这里正是在马克思所理解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的 哲学“安排”生活是通过“提供”或“展示”一种思维方式来实现的。我们常常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谓时代精神,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就是“一个贯穿着所有各个文化部门的特定的本质和性格。”(《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56页)而贯穿所有文化部门的本质当然只能是指思维方式。贯穿于文化各个部门的思维方式之所以需要哲学来把握,是因为,相对于时代,思维方式是既在场又不在场。说它在场,是指哲学家不可能凭空捏造一种思维方式,从外面输入生活世界。说它不在场,是因为,一方面,思维方式本身有一个形成或展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并不是只在傍晚起飞的猫头鹰,它毋宁是雄鸡,它对时代精神的把握本身就是对时代精神的形塑;另一方面,即使在时代精神相对充分展开的时期,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达到了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有的人只是自发地遵循时代思维,有的人甚至可能逆时代而动。这就需要哲学来进行启蒙或解放,使懵懂之人由自发达于自觉。如此也就有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回归生活世界不仅是对落后于生活的哲学家的要求,而且是对所有身处在生活或时代中、却对生活或时代茫然不知的人的要求。进言之,回归生活世界本质上是要求思维方式的转换,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鄙弃和对新思维方式的呼唤。现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呼声正是对本质主义思维的拒斥,是向重视人,重视诸如关系、过程、功能、随机性、非线性、非平衡、复杂、开放、自主、创新、个性、具体、总体等等特性的新思维方式的回归。哲学与生活世界的上述关系说明:其一,哲学家应当有责任意识、职业意识,因为哲学置身于生活世界中,是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其二,哲学家应当有问题意识,哲学的问题产生于生活世界,而不是哲学家的“奇思异想”。哲学植根于生活世界中首先就是指哲学的问题产生于生活世界。其三,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方式与其他学科有别,它是一种哲学化的或总体性的关注。哲学与生活关系的两个方面,即哲学作为哲学家的存在方式和哲学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哲学,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是同时到场的,并不存在一个而排斥另一个。进言之,我们不可以把哲学的这两个方面区分为哲学的内在价值或外在价值、目的性价值和手段性价值。我也不知道对还是错哦?错了别怪我哦!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