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衡水走出去的全国知名作家——李婍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7: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从衡水走出去的全国知名作家——李婍作者:一条钓人的鱼《衡水文学志》编撰札记之五十五
衡水当代作家
从衡水走出去的全国知名作家
衡水这块地方历史上盐碱贫瘠,多灾多难,但这掩盖不住她的人杰地灵,她用微咸的乳汁哺育出了不少天才的文学青年。这些文学青年满怀激情和远大志向,走上了民族解放的战场,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在英勇奋战或勤奋工作之余,“慷慨悲歌”的血统促使他们拿起笔来,讴歌我们的民族,讴歌我们的英雄,讴歌我们的时代,一步步走上了文学的峰巅,成长为文学精英,全国知名作家,他们为家乡争光添彩,被父老乡亲引以为自豪和骄傲。
从衡水走出去的全国知名作家究竟有多少?请听我细细道来。
李婍
李婍(1965~),衡水市桃城区何庄乡何庄村人。散文家,畅销书作家,国家一级作家。1986年毕业于廊坊师专中文系作家班。多年来,在党委宣传部门搞过新闻宣传工作,在刊物做过编辑工作,在新闻媒体做过宣传管理工作。现为廊坊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总编室主任。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陆续在全国各级文学报刊发表散文、小说共计500多篇200多万字。近年来在古代女性文化随笔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就。已出版散文集《人生旅途》(1995)、《紫陌红尘》(2005)、《夜在窗外》(2008)、《五个人的天堂》(2011),女性文化图书《莫问奴归处——亦庄亦谐话红颜》(2010)、《红楼女儿梦》(2010)、《胭脂魅——古代传说中那些动人的狐鬼花妖》(2012)、《隔岸女人花:流逝在飞花流年的民国女子爱情》(2012)、《舌尖上的战争》(合著2013)、《爱的教育——36位妈妈的教子智慧》(2013)、《对镜贴花黄——中国古代仕女画趣读》(2014)、《五代十国的那些后妃》(2014)、《五代十国的那些皇帝》(2014)、《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2015)、《萧红:黄金时代的婉约》(2015)、《月在花飞处——解读古代诗词背后的故事》(2015),长篇小说《紫月亮》等。
其作品文笔温婉柔美,谐而不谑,令人耳目一新,深受青年读者和知识女性欢迎。
附:
李婍:给散文穿一件新旗袍
——新锐作家点评之二
(2011-05-18)

何蔚

一袭怀旧的风因一件旗袍而荡起,所有的词语便都在熨烫整齐的联想中泛出了一股隔世的味道。这便是李婍。
我猜想,这个女人的睿智、机警和厚重不单单是依附在文字上的,但我又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将她的优雅与文字隔开。因为我看得出,这是一颗被艺术持久浸润过的心灵,只有文字可以帮她开启水晶魔瓶,帮她疏通生命内部的各个环节,将独到的发现和领悟醒酒汤一样摆放到我们的面前。
这便是李婍——中国新生代散文的又一支独奏曲,很民国,很现代,很觉醒,也很内观。
我猜想,这是一个渴望海枯石烂却又不太相信山盟海誓的女人,她似乎具有识破天机的敏锐与直觉,在她精准的审视性的描述背后,仿佛有一双带电的瞳仁,在不断向外搜寻,向内窥视,并随时可能通过某种服饰、花朵、色彩或香味,给自己的同类发出某种暗示与忠告。
散文的李婍很丰满。她的意念中储满了古典的物象,储满了象征性的符号和对应物,暗合了一个女人最初的向往,暗合了她对于爱情、对于忠诚、坚贞、浪漫以及理想人生的期待与质疑。她试图用绸缎一样光滑干净而又熨帖的文字,来引导人们(尤其是中国当代女性)进一步理解自己的心灵。对于男权体制下的中国女性,因笃信与坚守而收获的种种悲情苦果,她始终保持清醒的认知,在赞叹和悯惜的同时,她宁愿让自己徘徊于童话与理想的边界,宁愿一边聆听着人间那些飞蛾扑火的故事,一边从完败的个案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不愿落入教科书般的情感陷阱中,迷失原本十分明确的去向。
她甚至还想提醒自己:一个女人只要相信爱,她就会犯傻;只要怀疑爱,她就会变得耳聪目明。
李婍的独立性在于,她既不是女权主义的盲目追随者,也不是男权社会的盲目起义者,她就像是足球场上的一个边裁,始终冷静客观地注视着场上的每一个破绽,必要时会毫不犹豫地挥动手中的旗帜,但绝不与主裁判争夺最终的执法权。
散文的李婍很空灵。有理有据的断想,有情有意铺陈,使她的每一番表述都言之有物,弦外有音。李婍绝不会像家庭主妇那样,抓着那些琐碎的事物不放手,绝不会家长里短地与人争吵、激辩,绝不会将小女人的心事自作聪明地堆积在自己的文字中,孤芳自赏或顾影自怜。李婍散文的精品倾向已经相当突出,对于各种题材的把握,她已经做到了不失分寸和收放自如,直至渐入佳境。说她是中国新生代散文的一支独奏曲其实一点也不过分,最起码,当人说起“旗袍散文”、“口红散文”和“黑丝袜散文”的时候,你首先就会想到她。她从众人熟视无睹的世相中,给我们浑浊狐疑的眼神找到了这么多清澈的答案,给我们嘈杂迷乱的听力带来了这么多新鲜悦耳的奏鸣。李婍身上所具有的卓尔不群的艺术气质,无疑是缘于她的思想品位与文字品位的等高,无疑是缘于她的审美眼光、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的高度融合。
喜欢旗袍的李婍也将心爱的旗袍穿在了散文身上,因此,无论是口红女人的面影、黑丝袜女人的魅影,还是随园才女的背影、聊斋仙女的幻影,几乎都打上了自身性情的烙印。她和她的散文曲线玲珑庄重得体地在传统与时尚的走廊上自由往返,在怀想与实景的转换中寻找落差,在梦寐与经历的虚实中深居简出,游移于苍茫时空,辗转于命运旅程。
散文的李婍很幸运。在喧哗拥挤的途中,我们遇见了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