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都来关心水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7: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四位影像多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选送的10部纪录片一起,向人们展示水引发的思考,以及水源地面临的问题
“艺术家不是科学家也不是环保主义者,做这些作品,可能会让大家都来关心水。50年前可能没有人想过,我们会面对如此严峻的水问题。”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ChristopherPhillips)是正在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山水”展“关注H2O”的策展人,他这样解释此次展览的主旨。
“山水”是该中心每年都举行的绿色艺术项目。这一届的主题,是对水H2O的关注。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四位影像多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选送的10部纪录片一起,向人们展示水引发的思考,以及水源地面临的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于水的关注很突出
今年夏天,菲利普斯接到天安时间艺术总监翁菱的邀请,策划这个“水”展。“我发现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做了很多关于水的作品,这也许因为中国的运河、河流文化比其他国家都发达。”他后来邀请了中国的王功新和宋冬,以及美国的比尔·维奥拉和在纽约工作的巴西女艺术家贾奈娜·查普。王功新和宋冬专门为这次展览创作了新的作品。
王功新的作品是在家里拍摄水滴和大雨,用投影投射在展场里不规则的类似鹅卵石的屏幕上。在水声当中,天气预报的女声和新闻里关于天气的采样声音不断循环播出,“最后只有闪光的白色石头”,菲利普斯对这个作品的氛围很着迷。宋冬的作品则更有隐喻的气质,用100年的100个影像在水里投影,“只要用手去搅动,影像就消散了,100年过去的历史可能只是在那里一秒,然后就消失了。”
维奥拉成名已久,是世界级的媒体艺术先驱,他这次带来的作品,和西方的“净化”概念有关。在亮度很高的荧幕上,一男一女不停地被水冲刷,手里掬起水,又落下。“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水,有时候像是溺水,有时候也像是在享受。”菲利普斯介绍说,“他对水的兴趣来自于小时候的一个夏天,差点溺死,后来就经常梦见水。”在菲利普斯看来,这次的作品有很强的西方“洗礼”的概念在其中。而巴西的查普,则几乎所有作品都和水有关,她将自己包装得好像一只水母一样,漂浮在水上,“她做很多关于美人鱼、塞壬女妖等传说的作品,所有的作品都在描述海面下的情感。有时候美丽,有时候恐惧,不过她认为那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情感。”
通过DV反思自己的生活
和这些先锋艺术家的作品相比,“山水自然”送来的10部纪录片,既没有庞大的投影屏,也没有迷人的声响,所有的只是最纯粹的原生态。这些纪录片都是“山水自然”的“乡村之眼”项目的成果,培训青海、云南、四川等中国大江大河水源地的居民拍摄,“一共培训了4批,每批10个,这次送来的是比较好的。”负责培训项目的吕宾介绍道。
这些作品,都是来自西部的原生态图像,有的讲述人工降雨过度引发洪水的故事,有的讲述藏药中的某种重要药用植物越来越罕见的故事。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了。《高山上的秃鹫》可能是这些作品当中,拍得最为精良,也最有反思精神的。“拍摄的人本身就是寺院的堪布,他们本身就是知识分子,喜欢辩论,影像也成为了他们辩论的方式”。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秃鹫因为人们卖掉死亡的牲畜,而面临死亡威胁的故事。能够看到他们攀上高峰,去查看秃鹫的鸟蛋和雏鸟,故事讲得甚至很刺激,让人为他们的安全捏一把汗。构图和色彩也显得十分抢眼,最后一幕喇嘛在高台上,用红色袈裟呼唤秃鹫的场面,拍得诗意十足。
不过,这些纪录片在吕宾他们的初衷当中,并不是为了给城里人看的,“记录身边的生态和生活,主要是想面对同村、同一个地方的人,通过这些影像,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周围的生态有所反思。给城里人看,虽然可以引起注意,但是城里人能够给予他们的帮助,其实是很少的。”但是这样的方式仍然在摸索当中,“现在还没有很完善的当地的放映方式,一是纪录片本身就很小众,第二村民们也都有自己的电视,不一定对这些影像有兴趣”。但不管怎么样,这种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实验,在吕宾看来,还是颇有价值,“镜头、构图等肯定比不上专业的人,但拍摄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记录。”
第一财经日报 周舒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130/01559028278.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