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擂台》,打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7: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擂台》完全是一派缅怀的气度和风格,但是这种缅怀和记忆全不伤感和低沉,反而洋溢着积极和乐观,所以该片给人所带来的感动和鼓舞一方面来源于对几十年前老港片的怀念和记忆,一方面则源自对港人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打拼精神的重塑和表达。
这部电影注定不会成为票房上的赢家。从直观上来说,每天仅一厅一场的排片计划就注定了该片在商业层面的默默无闻——三四十年前的骨灰级老演员,并无诱人的商业题材,新晋的非主流导演,这些因素都使得该片在面对观众和市场的商业化选择时要面对门可罗雀的尴尬。不过以上这些因素虽然左右不了主流的观众群,但是对于那些缅怀旧式港产电影的拥趸,当然是别有吸引力的。
在演员方面,除了黄又南、欧阳靖和贾晓晨这几位是新生代的年轻元素之外,其他的主要演员则全部是几十年前红极一时的港产电影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譬如饰演戏谑不经的罗师傅的泰迪罗宾,饰演忠厚诚恳的淳师傅的陈观泰,饰演莽撞成性的成师傅的梁小龙,饰演对罗师傅钟情不移的芬姨的邵音音,饰演擂台主人庞师傅的陈惠敏,饰演撩事斗非的王麒麟的罗莽,甚至那个在罗记茶楼偶尔出现,惊鸿一瞥的巡警也是港产电影的老戏骨顾冠忠扮演的。这些演员早已被观众所淡忘,除了像我们这些在香港电影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大概已没有人还能记得他们的风光。当在我们这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再次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演员活泼泼地演戏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当然是他人所无法体会的。
除了演员的启用之外,在影片的包装和形式方面,也是照足了旧式港片的样子来做的。譬如祥仔在士多小店留神观看擂台比赛的招募广告时,画面突然切断,闪出片名三个大字,这就是典型的老港片所惯用的开篇模式。至于在开篇字幕中所使用的那些遒劲大气的字体,在背景画面中所闪过的武术剪影画面,也都是老港片所常用的形式。凡此种种,再次让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怎么能不叫人思绪飞腾,心情激动呢。在影片中,导演特别采用了两种旧式港产电影常用的描叙方式,一是在故事主要的过渡环节以画外音来交待事情经过和阐发感情;二是在演员第一次出场时,以短暂的定格闪出角色姓名及演员姓名。这两种手段在三十多年前邵氏电影一统天下的时候经常被导演剪辑采用,在三十多年以后,已鲜有这种描叙方式,在大部分观众看来,这样的剪辑方式似乎还有某种新鲜感和创意,但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却早已是司空见惯,徒生缅怀而已。当我在大银幕上再次看到这些电影剪辑的手段时,我的心情则只剩下类似“白头宫女谈天宝”的感慨了。
在电影故事的情节进展中,多在打斗比武的场面中出现电光火石的漫画画面,以表示交战双方对打的细节。这种表现方式在旧式港片中也不算新鲜,并且值得我们玩味的是,这些闪回的漫画画面,像极了几十年前旧小说中的木版插图和绣像,又给像我一样的观众们增添了回忆的资本和感动的材料。
对于电影本身,有两个方面值得我好好称赞一下。一是泰迪罗宾的配乐,在动情处悠长低沉,在激烈处昂扬雄壮,除了保有旧电影的风味气派之外,对情节的配合亦恰到好处。二是郭子健等导演在气氛营造和情绪调动方面的成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在罗师傅去世之后,淳师傅和成师傅都倍感伤怀,二人空屋对坐无限感伤时,猛然抬头看见阿桂伫立门边,此时镜头向纵深推动,展现出门外半阴半晴的空中飘逸飞扬的木棉花,同时画外音中也再次出现了罗师傅生前对五月天木棉花的描述,愈发叫人有伤逝之感。这时导演对哀伤氛围的营造,对观众感怀情绪的调动,就颇为成功。类似的比较成功的场面在影片中还有多处,譬如罗师傅昏睡初醒之后,对芬姨相见不相识,芬姨欲说还休,无限怅惘的情境;又如成师傅与敌手奋力一搏,最终疲累已极,不支倒地后,恍惚见到对罗师傅对自己竖起大拇指露出赞扬称许的微笑的情境。郭子健早在《野良犬》等影片中,已经显露出对气氛营造的特长,故他在该片中于此一方面的成功也就不奇怪了。
影片中有一个具有象征性的道具,贯彻整部影片的始终,就是那只陈年腊鸭。那只腊鸭不仅代表了罗师母与罗师傅的不二感情,当然也代表了阿淳和阿成两个徒弟对师傅不离不弃的情义,代表了阿芬对罗师傅衷情不移的爱情,最重要的是代表了香港人传统中敢打敢拼,不怕输的奋斗精神。而在我看来,从另一层面来讲,这部影片对老电影的致敬,所引起我们这一代观众对往事的集体回忆和缅怀,也与陈年腊鸭所代表的涵义不谋而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