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神医妙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7: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朝乾隆时期,名医叶天士转学多师,悟性奇高,不仅医术精湛,难得的是,他还有悬壶济世的慈悲心肠。叶天士留下的医案不胜枚举,其中有一则特别值得留意,能让读者眼界大开。
某日,叶天士乘车穿行于闹市,遇见一群人送葬,棺底沥下数滴鲜血,他急忙下车,叫停送葬队伍,询问道:“人死了多久?”死者的丈夫回答:“昨天死的。”他又问:“是男?是女?”死者的丈夫实话实说:“是未产妇。”叶天士吩咐道:“赶紧抬回家,或许还可以救活。”这句话震动效应极大,闻风相随的人越来越多。到了家中,众人七手八脚将死者抬出棺材,叶天士把脉后,用更为笃定的语气说:“可以救活。”他取出一枚长长的银针,解开死者的衣服,当胸扎入,少顷,妇人悠然复活,发出叹息,随后不久众人就听见呱呱数声,她产下了一个白胖小子。室外的人无不欢呼,无不称奇,无不叹服。有人问叶天士:“先生的医术神乎其神,但先生是如何猜到棺中人还活着呢?”叶天士说:“我不靠猜测,只凭观察,棺底的血滴新鲜未败,所以我确定棺中人尚有余息。待号脉细审之后,乃知腹中胎儿将母亲的胞络搦住,胞络挨近心脏,产妇心痛而晕厥。我用银针轻刺胎儿的小手,胎儿畏痛将手缩回,此后产妇分娩,胎儿平安落地,产妇也就脱险了。最难把握的是,长针刺胸时分寸必须吃准,深一点或者浅一点都不行。”叶天士的话音刚落,从人群中钻出一位少年,伸手请他号脉诊病,孰料叶天士号脉时皱紧眉头,摇首叹息道:“你赶快回家,今晚必死。”围观者惊愕不已,询问少年的病状。叶天士说:“光看表面,他没有任何毛病,但脉理不会骗人,其肠已经寸断。”原来这位少年是邻近地方的一位店伙计,见众人全都夸赞叶天士是神医,心下不以为然。午饭时他吃得过饱,饱食之后不宜剧烈运动,而他疾跑猛跳赶来搅局。少年肠断了,华佗再世也束手无策。死而知其可生,生而知其必死,叶天士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对医理的认识十分透彻。
清代名医李海涛专治疑难杂症,屡试屡验。黄某是李海涛的旧交,儿子四岁,出痘病危。李海涛告诊时,病儿已发高烧,神志不清,腮门下陷。李海涛说:“不可为矣,命在顷刻,奈何!”黄某闻言,悲痛欲绝。李海涛沉思良久,然后告诉黄某:“此儿万无生理。眼下,我无法救之于生前,但可尝试救之于死后。”黄某大惑不解,问道:“救之于死后该是怎么个救法?”李海涛说:“你先别问太多,请按我说的去做就行。等病儿死后,才可着手。”没过多久,病儿死了。黄某边痛哭边请李海涛施救。李海涛就脱去病儿的衣服,一丝不挂,将他抱去猪栏放置。黄某不忍心,李海涛说:“这是他唯一的生机了,除此之外,别无良法。”黄某只好听从。李海涛又叮嘱道:“就让他待在猪栏里,不要去探视,如果半夜听到啼哭声,请来叫我。”到了午夜时分,猪栏里果然传来了病儿的啼哭声,黄某赶紧通报李海涛。后者为病儿诊脉后,高兴地说:“他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下一步就不难了。”他开了些温补之药,一剂而愈。事后,黄某请教李海涛,起死回生的医理何在?李海涛说:“此儿痘毒已深,体质已虚,若以虎狼药猛攻,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眼下正值盛夏溽暑,蚊蚋最多,若将病儿置于秽恶之地,使蚊蚋吸出毒血,或许可以觅得一线生机。这是侥幸之计,竟奏奇效,这是你的福气上好,不是我的医术神妙。”黄某又问道:“你来的时候为何不立刻使用这个奇招?”李海涛说:“病儿死后,你尚且不忍心将他放进污秽的猪栏,何况生前。我预料病儿入夜时分会晕厥,便在此刻行使我的法子。其实,病儿未死,倘若他真的死了,就是扁鹊重生,华陀再世,也无法施救。”
民国时期中医日渐衰落,有人说是西医的强劲冲击所致,最根本的原因实则为中医重视医术而轻视医理,医术与医理疏离之后,势必沦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治病要依理施术,治事又何尝不是如此,顺理才能够成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