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云影共徘徊——宋岩颀艺术作品回顾展前言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7: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宋岩颀罹难一年多,举办他的艺术作品展,具有一个非常性的意义——纪念性的缅怀之外,还有他的个体生命经验进入一个专设场景的展示。这在长治小城足以构成一个事件,文化性的,艺术性的,词语的规约可能限定在一个小众的范畴,而展示的预期却是尽可能的彰显——从他的这些展示的作品开始,我们认识这样一个人,他的向艺之心,多类型的尝试,散漫式思索,罅裂之明,有效的形式转换,构成一个独特的多样化的艺术概貌。

至今我们很难把宋岩颀的艺术框定在那一个艺术门类,他涉及的范围广泛,一切都顺从他的天性发展,自由自在,活泛天然,飘忽不定,变动不居,但是如果我们把他的艺术作品归束起来,寻求根源,可以追溯到他的个体性的生活经历之中,一种艺术天性自觉融会生活本身的趣向。他从不在作品本身阐释意义,而是重在呈现,然而我们知道他的视距多大,在长治这样一个小的艺术区域和空间之中,的确曾有引领现代艺术、装置艺术的风气之先,具有前卫的意义。当长治的艺术群落在传统创作路径上孜孜以求技法性的进展之时,他却在探求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形式上的融会贯通。这样的艺术尝试和实践,随着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终成遗憾。

最可称道的是他艺术经历是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他走出了艺术圈子,向下沉浸于生活本身,遵循一条古老的法则——凡物皆有意义,机巧灵变,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从艺术走出去,然后返回到生活美学。一截朽木,一通碑拓,一块老砖,一拳顽石,凑刀上手,刮垢磨光,拼接搭配,垒叠成型,从而呈现出一个有别于原形的新的形态。这种艺术性的闪转移挪,让一件物自体脱茧成蝶,从一个意义转变到了另一个意义,进入了文化性的、民俗性的、实用性的、工艺性的符号解释当中。

艺术作品只是在适当感受之下所表现出来的产物,是对自然法则、生活精神理解之后而获得的心血结晶。“晴晓方塘开一镜,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这半亩方塘,因由一潭生活活水,活泼跳跃,可谓宋岩颀的从艺心境,心旌摇曳,与下泻的天光云影对接,久久徘徊。

由于举办时间仓促和布展空间所限,这次艺术作品展不能尽多展示宋岩颀多门类多类型的艺术作品,他的艺术杂家风貌,他的艺术天性不期然而然的灵动和表现仅可窥其一斑。不足之处,方家指点批评。


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二日晚
草于荫城古镇西街跃进门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