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学钢:高职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前言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7: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教材第一版2003年出版后,承蒙众多使用者的关心与支持,使其在短短3年时间里多次重印。这对教材的作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为了便于教学,第二版基本保持了第一版建立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特征。同时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考虑目前高职高专多种生源、多种修业年限、多种培养模式并存的实际情况,对第一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删去了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几何精度检测、飞轮设计等内容;精简了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的关系、凸轮机构的尺度综合等内容;改写了挠性传动、齿轮传动的精度和轴等章节;充实了带的配组允差和配组代号、链传动的安装、润滑油的掺配等实践性教学内容;相应调整了部分思考与实践题目。
为了方便学生和教师有效地利用内容丰富且动态更新的互联网资源,及时获取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技术信息,在各章末设有“网络资源”栏目,推荐一些与本章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网站,试图为扩展教学时间和空间起到向导作用。
设立“机械履痕”栏目,是在高职高专教材中进行技术史教育的初步尝试。虽然选取的只是与相应章节教学内容有关的技术史片段,但是意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技术与人文的沟通。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各院校也在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出现了研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著述,使我们有机会汲取新鲜而丰富的理论营养。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教材不同于学术专著,不宜旁征博引,求深求全;教材不同于国家标准,不宜统一规范、强制执行;教材不同于设计手册,不宜罗列数据,刊载规格;教材也不同于使用说明,不宜详论条文,细议守则。在有限的篇幅里,如何做到文字洗练而又叙述清楚,图表恰当而又辅佐正文,框架清晰而又内涵丰富,突出核心而又适当拓展,照顾习惯而又符合逻辑,便于理解而又表达科学,学习借鉴而又尊重版权等,确实还有很多理论与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参加第二版编写工作的有: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栾学钢(第一、三、五、六、七、八、十一章)和韩芸芳(第二章),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陈爱玲(第四章),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蒋新萍(第九、十章),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祝林(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朱红雨(第十四、十五章)。此外,栾学钢还编写了各章的“网络资源”及“机械履痕”栏目,并承担全书主编任务。
第二版仍然聘请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张天熙先生担任主审。他悉心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作者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教材中很可能存在疏漏和讹误之处,真诚地欢迎使用本教材的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来函请寄吉林市恒山西路15号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栾学钢收,邮政编码132013;或发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也可以在作者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04326934上留言。
作者
2006年6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