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要有坚定的教育信仰》专题约稿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7: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中所说的,首先要求的恰恰是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其次,于教育,则须有坚贞的信仰……教育者有了这样的信仰,有了这样的人格,自然便能潜移默化。
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还说:
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
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成为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
但我们当下的教育肯定患了“信仰缺失症”。中国当代教育的功利色彩非常强。当然,朱自清先生仍然劝勉那些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教育信仰可以是功利的,只要看这样的功利是为了何人何事。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指向功利之上的,以人的心灵富足与人格健全为目的的自我完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一个精神健全、丰富的大写的人。倘若我们只把眼光盯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告慰我们知识传授的付出;以制度的强化、学生的服从来便利我们的管理,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那我们教育的职责仍未尽全尽深,我们愧对学生作为“人”的对象,没有对其人格予以尽心尽力的关爱。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育者自当率先承担起教育信仰者的角色,教育者必须有大爱,不仅为自己的生存去教育,也不仅为学生的知识需要去教育,当为其人格、理想,为民族精神的独立、强大而教育。
信仰是人生的力量源泉,它能使人焕发出强大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内驱力。人的信仰越坚定,越高尚,他的内驱力就越强大,越持久。信仰作为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它对个人的人生定位和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信仰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生实践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动力。具有信仰的人会因此调动自身的一切知识和能力集中到既定的人生目标上,使内心和精神世界都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人的发展和提升。人有了信仰就会感到精神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依赖。
信仰是人的行动指南,信仰是行动之母。而行动则是受思想支配表现于外的活动。一个人的行为从根本上来看往往是受信仰支配的行动,人的信仰则是其行为的基础。信仰在心理上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仰慕和向往,在行动上则表现为以某种思想体系为准则去解释和改造世界。一个人有怎样的信仰,他就会在这信仰的支配下行动。信仰可以左右人生,它决定一个人对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锤炼。历史上任何伟大的人物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无一不是由于他们具有崇高的信仰,支撑他们得以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灿烂的辉煌。此外,世上许多重要的发明,也无一不是由于信仰启发与支撑。世界上无论何事,决不是先有知识,后有信仰;而是用信仰去弥补知识的不足,信仰实为知识的前驱,它不是真理的代替,但信仰是达到真理的途径。假使没有信仰,许多真理与发明到今天一定还不会被人类所发现。
信仰问题成为当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作为教育中的信仰与宗教信仰的灌输不同,它需要配合文化的教养,特别是不同传统文化的学习。
中山大学教授龚隽说:“健全人格的培养离不开对不同信仰系统的文化理解,而这又必须植根于不同传统的文化(包括宗教)和历史之中才能够落实。正如但丁所说‘一切事物中的最深欲求从一开始就是要回到源头’,生命教育的问题就是如何回到不同文化传统的教育当中去。“
目前,生命问题的解决通常停留在一般伦理和心理学的层面来进行,而对于教育中的信仰问题,迟迟没有作出重要的讨论。
什么是教育信仰?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教育信仰?它是对传统的价值保持忠诚呢,还是热忱地寻找中国文化诗意的栖居以获得某种民族主义的自满和优越感呢?抑或,我们是那种把西方《圣经》或东方佛教典籍置于案头式的信仰,还是保持一种对生命的虔敬、保持一种仰望星空的姿态?我们的教育信仰,是更需要传统文化的培植,还是更需要现代意识的转换能力的培养?
下面,有请各位嘉宾发表意见。

截稿日期:2011年3月25日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和燕路295号607室(210028)
联系电话:025—83322546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李山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