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云寻梦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7: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若荷
“梯云人家”,指的是江西婺源的一个古村落——篁岭;“寻梦”,是说不久前我刚来过这里。
篁岭,位于江湾镇境内,坐落在石耳山下的一座山丘上,距婺源县城三十九公里,是个典型的山岭居住村落,自然环境相对封闭,可是自古以来,村里风水人气却相当盛旺。从婺源乘车约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抵达篁岭景区入山口,此地有直达景区的索道,坐着缆车可以俯瞰篁岭下面的全貌。若乘车也可通向山顶,从篁岭新村到山上,筑有一条蜿蜒逶迤的盘山道。
篁岭以梯田而著名,周围山上皆绿树环抱,梯田环绕,梯田上面种有密密麻麻的油菜花,每年三月下旬时,油菜花儿次第开放,花团簇簇,热烈奔放,逐成一片油菜花山、花海,远远看去,整个山野一片金黄,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立体板画,雕刻在这片浅春深绿的大地上,彰显着篁岭的自然美景,山水秀色,行走在悠远空灵的景区,你会感觉到阵阵浮动的花香。
我对徽州文化一向充满了敬意,曾去过安徽黄山等地,也只是匆匆。读过有关西递宏村的文字,期待有一天一游,但终因事务繁忙,难以成行。谁知没有计划,胜似计划,2015年的初春时节,应篁岭景区和“三清媚”女子写作营的邀请,竟意外有了一个机会,让我不顾一切地前行。
这真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千古绝唱,应验在自己的身上。汤老先生一生向往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有梦到,当有一天来到徽州,竟然发现他所期盼的人间仙境,原来就在徽州。可以想象,当年老先生一脚踏上徽地,举目而望,原来徽州之美,才是仅凭想象抵达不到的地方,那一刻,他是怎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
篁岭给我的印象也是一份欣喜。篁岭古名篁里,是个拥有170余户人家的村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居住着从安徽歙县迁移而来的望族曹氏,也就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植、曹振镛的故里。篁岭山多田少,整个村子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层层叠起,远远看去,如同挂在山坡。而篁岭之下,则是层层梯田,弯曲回绕,使村庄显得更加恬适、安详,故称为“梯云人家”,又名“天街”,是个“隔篁竹,闻水声”的幽静之所。
踏进篁岭,及目皆是上下的石阶,平坦光滑的青石板路,狭窄而悠长的街道上,布满时光的痕迹。房屋则多是粉墙黛瓦,雕梁画栋,极为精美,颇有先民留下来的古风遗韵。从铺满青石板的街道上走过,抬头是古老雕花的木制门窗,檐下悬挂着大红灯笼,到处散发着古旧的气息,让人从岁月沧桑的缝隙里,触摸到了浓缩的徽州历史。
最有代表性的是“五桂堂”,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先祖生有五子,于是主人选种五棵桂树于庭院中间,寄寓枝繁叶茂,子孙满堂之意,故取名“五桂堂”。“桂”是“贵”的谐音,也暗示房屋主人不同寻常,是个显赫之家。“五桂堂”砖雕门楼,鱼池庭院,前后天井,前堂后厅,屋内二层建筑,一楼是主人与长子居住,二楼属于闺房,抬头望去,天井上沿,一圈木栏斜倚,据说即是传说中的美人靠。门窗上的木雕更是精美大气,端庄气派。
有意思的是院中的坍池,不像北方的池塘或方或圆,它只有一半,不圆满。所谓此消彼长,物盛则衰,是万物发展的一种规律,故而称作“半池”。从半池的意思去看,出自《周易·丰》中的“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之意,体现了徽州人的谦逊与智慧,以及淡泊、达观的处世理念。此屋原主人曹廷启,是曹文埴的生父。曹文埴,字近薇,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显贵之后为不忘身世,出巨资兴建了这座“五桂堂”送给父亲曹廷启,以报生身之恩。
徽州人家高墙如山,厅堂与天井合二为一,崇尚上善若水,上德若谷,信奉智者动,仁者静。认为山川不会重样,所以宅院也不会重样,设计精心,风格考究。在这多变的房屋间,却有一份不变的郑重。八仙桌、太师椅、条案、两座一几,中堂、对联、匾额、条屏等,这些物件象征着主人待客的纲常,对等待客人的礼节,所以必须摆放的规规矩矩,有条不紊。
正堂厅上除了八仙桌,还有两张半边桌,各靠在左右墙边。此桌一般不用,除了当做休憩依靠的地方,基本闲置在家,成了别具一格的装饰。原来,徽州男子多半出门在外,或做官或经商,女人独守在家,等到男主人回到家中,这两个半桌才可以并到一起,名为“合欢桌”。所以,我们看到的半桌,很少在厅堂中相依。以这种方式代表那份不变的敬爱之情,可见徽州人的用意之深,更不失为家居巧妙的设计。
若说篁岭的每间楼阁都是一座观景台,那么篁岭的每扇窗就是一面画屏,站在任意一扇窗前,都能看到村外的景色,池塘,毛竹,野生的花丛,参天的古树,沿着山路,绵延衔接。流水潺潺,从石罅中流下的水声不断地拍击在耳,流水附近,绿萝垂挂,五颜六色的蝴蝶兰香气四溢。雨后的篁岭别有一番韵致,远近的山林被雨水濡染,在迷蒙的雨雾里如烟似黛,在这样的天气里倚坐窗前,逐一品读对面云雾缭绕的青山,蔚然壮观。徜徉在天街古色古香的小店,还有篁岭五色斑斓的晒秋人家,走得越近,越让人惊奇称赞。
晒秋,是篁岭景区独有的农俗景观。篁岭地势崎岖,房屋层叠,为了既不占地方,又可晾晒衣物,人们在自家的屋檐上固定一排三四米长的木棍,用竹匾晾晒收获来下的农作物,久而久之,便成了农家生活的一部分。“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红红的辣椒,白色的笋干,青色的萝卜,在硕大的筛匾上铺展,五颜六色,旖旎温馨。他们晒茶叶、晒茄子、晒豆角,晒稻谷、晒大豆、晒蕨菜,随着不同的季节,所晒之物也在不断地变换。
迈进“春和楼”,就如同迈进篁岭二十四节气的长廊,周围墙壁上绘有以各节气为主题的图解,配以“立春天气暖,雨水送肥晚”、“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懵懵懂懂,清明下种”等的简明农谚,展示出婺源人的春种秋收,和每个季节里踏实劳作的景象,同时还以情景故事,立体雕塑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再现婺源民间婚嫁的风俗文化。
从“春和楼”出来,逐一走向夏耘亭、秋实亭,不远就是水口林。水口林,当地人简称曰“水口”,是篁岭百姓心目当中的风水之地,居于村落入口和出口处。篁岭地形呈U字形,俯瞰下去,这里的地形有如一把太师椅,村头和村尾刚是这个村子的两个扶手,据说这样的地形对居民颇为有利,聚气,生财。为了使风水更加敛集,先民们便在这里种植了许多树木,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的树种,比如红豆杉、香樟、香枫、翠柏、桂花树、香榧树等等,栽植密集,枝冠参天,浓荫遮天蔽日。走进这里,就像走进一个安详静谧之地。徽州人讲究村庄的风水,他们认为在水口种植树木,能给村庄“藏风聚气”,使人脉兴旺发达。在这里,随便找出一株大树,就有数百年树龄。一棵红豆衫有五百年树龄,一棵枫香树,竟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树龄。
那些树木,那些草地,那些毛竹,就像生在美人眼睛上的睫毛,无须刻意近观,只要轻轻地、缓缓地回一回头,它们就在你有意无意间清晰可辨。篁岭的春天,眼神明媚,腰身婀娜,淙淙澹澹。水流积蓄下的池塘可是她的眸子?窄窄的石桥可是她的裙带?满坡的紫云英可是她的披肩?她像一卷不断回放的胶片,每一个片断,至今都在我的脑海里潺缓萦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