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劫余錄序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14 08: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治學之士,得預於此潮流者,謂之預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預者,謂之未入流。此古今學術史之通義,非彼閉門造車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敦煌學者,今日世界學術之新潮流也。自發見以來,二十餘年間,東起日本,西迄法英,諸國學人,各就其治學範圍,先後鹹有所貢獻。吾國學者,其撰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學著作之林者,僅三數人而已。夫敦煌在吾國境內,所出經典,又以中文為多,吾國敦煌學著作,較之他國轉獨少者,固因國人治學,罕具通識。然亦未始非以敦煌所出經典,涵括至廣,散佚至眾,迄無詳備之目錄,不易檢核其內容,學者縱欲有所致力,而憑籍未由也。新會陳援庵先生垣,往歲嘗取敦煌所出摩尼教經,以考證宗教史。其書精博,世皆讀而知之矣。今複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之請,就北平圖書館所藏敦煌寫本八千餘軸,分別部居。稽覈同異,編為目錄,號曰《敦煌劫餘錄》。誠治敦煌學者,不可缺之工具也。書既成,命寅恪序之。
或曰: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其發見之佳品,不流入於異國,即秘藏於私家。茲國有之八千余軸,蓋當時垂棄之剩餘,精華已去,糟粕空存,則此殘篇故紙,未必實有繋於學術之輕重者在。今日之編斯錄也,不過聊以寄其憤慨之思耳!
是說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請舉數例以明之。摩尼教經之外,如《八婆羅夷經》所載吐蕃乞裏提足贊普之詔書,姓氏錄所載貞觀時諸郡著姓等,有關於唐代史事者也。佛說禪門經,馬鳴菩薩圓明論等,有關於佛教教義者也。佛本行集經演義,維摩詰經菩薩品演義,八相成道變,地獄變等,有關於小說文學史者也。佛說孝順子修行成佛經,首羅比丘見月光童子經等,有關於佛教故事者也。維摩詰經頌,唐睿宗玄宗贊文等,有關於唐代詩歌之佚文者也。其他如佛說諸經雜緣喻田由記中彌勒之對音,可與中亞發見之古文互證。六朝舊譯之原名,藉此推知。破昏怠法所引龍樹論,不見於日本石山寺寫本龍樹五明論中,當是舊譯別本之佚文。唐蕃翻經大德法成辛酉年(當是唐武宗會昌元年)出麥與人抄錄經典,及周廣順八年道宗往西天取經,諸紙背題記等,皆有關於學術之考證者也。但此僅就寅恪所曾讀者而言,共為數尚不及全部寫本百分之一,而世所未見之奇書佚籍已若是之眾,倘綜合並世所存敦煌寫本,取品質二者相與互較,而平均通計之,則吾國有之八千餘軸,比於異國及私家之所藏,又何多讓焉。今後斯錄既出,國人獲茲憑籍,宜益能取用材料以研求問題,勉作敦煌學之預流。庶幾內可以不負此曆劫僅存之國寶,外有以襄進世界之學術於將來,斯則寅恪受命綴詞所不勝大願者也。
中華民國十九年四月義寧陳寅恪。
敦煌劫余錄序
陳垣
《敦煌劫馀錄》十四袟,著錄寫經八千六百七十九號中有缺號,有一號裂為二三軸者,均於檢目注明之。今藏北平圖書館。原出敦煌縣南四十里之千佛洞。
敦煌自漢至唐,為中西交通孔道。人文極盛。外來宗教如佛。如祆。如景。如摩尼。皆先後集其間。是時雕版尚未大興。書皆繕寫。周隋而後。造像之風寖殺。信佛者有以寫經為功德。故佛經寫本之傳布特多。宋王明清《揮麈錄》載:雍熙初,王延德使高昌,見佛寺五十餘區,皆唐所賜額。寺有大藏經、唐韻、玉篇經音等。又有勑書樓,藏唐太宗御札詔勑。緘鎖甚謹。復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知高昌沙州諸地宋初韞藏文物尚富。且不止釋典一門。《通考》載大中祥符末,沙州歸義軍節度曹賢順猶表乞金字藏經。景祐至皇祐中,朝貢不絕,知此等經洞之封閉大約在皇祐以後。
清光緒二十六年四月,洞中佛龕坍塌,故書遺畫暴露,稍稍流布。時人不甚措意。三十三年,匈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相繼至敦煌,載遺書遺器而西,國人始大駭悟。宣統二年,學部咨甘肅有司,將洞中殘卷悉數運京移藏,部立京師圖書館,即今所著錄者是也。顧何以十之九,九為佛經?則以國人研究古物,衹能於有文字求之,其無文字而為圖像器物之屬,初不屑也。有文字矣,其文非漢文,而為中亞古代語言,亦不貴也。國人所貴者,漢文古寫本。然漢文古寫本,為人所同貴。故佛經以外之寫本,多已為捷足者所先得。其留遺者,又沿途為黠者所巧取。故今所存者,衹此也。
民國初,元予至北平頗震驚。八千軸之數,冀於此得佛教以外之宗教史料。嘗就方家胡同圖書館檢其目錄,惜當時所寫定者,僅二千餘號,以未窺全豹為憾。得宇字五十六號摩尼教經,以為瑰寶矣。
十一年春,予兼長館事,時掌寫經者為德清俞君澤箴。乃與俞君約,盡閱館中所藏。日以百軸為度。凡三越月,而八千軸畢。知其中遺文異義,足資考證者甚多。即卷頭、紙背所書之日常賬目、交易、契約、鄙俚、歌詞之屬,在昔視為無足重輕,在今矜為有關掌故者亦不少。特目為刊布,外間無由窺其蘊耳。
十三年夏,都人士有“敦煌經籍輯存會”之設,假午門歷史博物館為會所,予被推為採訪部長,僉擬徵集公私所藏,彙為一目,登報匝月,應者寥寥。予遂先就館中錄其副目按部排比。略仿趙明誠《金石錄》前十卷體式,每軸著其原號起止紙數行數及內容,原號者由甘肅解部時所編之號。起止者,每軸首二行之首二字,及末二行之末二字也。稿成名曰《敦煌劫餘錄》。未及,刊行會又停頓。
十八年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屬編《北平圖書館敦煌寫經目錄》,予乃重理舊稿,刪其複出,補其漏載,正其誤考。又越年餘,今始寫定。夫寫定之難,厥為首尾不具之殘軸,軸首尾無經名而軸中有品名,尚易定也。雖無品名而其文為吾人所常習,如《金剛》《法華》之類,亦易定也。惟久佚及罕習之經論,往往一殘軸,比勘多時,咨詢多人,仍不能考定。經入館二十年,而目迄未刊布者,此其一因也。今第十四帙中俟考諸經即此類。第十四帙中并有續考諸經,為近日秋浦周君叔迦所考定,并依編入。予於此錄,始終碌碌,因人成事而已。回憶壬戌之春,佐予檢閱至勤者為俞君。今斯錄成,而俞君墓有宿草矣。可勝慨哉。
中華民國十九年春分日 圓菴居士陳垣 序於北平豐盛胡同之勵耘書屋。
(《歷史語言研究集刊》1930年第1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